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925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车架,其中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中横梁和尾横梁,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中纵梁,所述中纵梁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平行设置,所述中纵梁与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的连接处形成封闭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通过在中横梁和尾横梁之间设置与左右纵梁平行的中纵梁,将车身扭转力有效传递、分散,同时中纵梁与中横梁和尾横梁连接处形成的封闭腔提高了车架后部的扭转刚度,避免了车架后部因受力疲劳导致损害,使得较薄板料生产的车架后部即可承受更大车身扭转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及车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车架是整个汽车的结构载体,用于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汽车车架包括贯穿全车的左纵梁和右纵梁,左右纵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梁和减振器悬架,一般以减振器悬架为分隔将车架分为车架前部和车架后部。如图1所示,现有的车架后部包括左纵梁1和右纵梁3',及顺次平行设置在左纵梁1和右纵梁3'之间的中横梁2'、第一横连接梁5'、第二横连接梁6'和尾横梁4/。由于车架后部承受更大的车身扭转力,为了防止车架后部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因受力疲劳导致变形、开裂,要求中横梁2'、第一横连接梁5'、第二横连接梁6'和尾横梁4'具有较高的刚度,因此不能使用达不到需求刚度的薄板,在实施过程中须使用较厚的板料来生产中横梁2'、第一横连接梁5'、第二横连接梁6'和尾横梁4',导致车架成本闻,自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较薄的板料即可承受更大的车身扭转力的汽车车架后部 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中横梁和尾横梁,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中纵梁,所述中纵梁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平行设置,所述中纵梁与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的连接处形成封闭腔。优选地,所述中纵梁包括第一中纵梁和第二中纵梁,所述第一中纵梁和所述第二中纵梁为U形槽板,所述U形槽板与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的一个表面形成所述封闭腔。优选地,所述第一中纵梁和第二中纵梁在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间均匀布置。优选地,所述左纵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左边梁,所述右纵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右边梁,所述左边梁与所述右边梁与侧围内板连接。更优选地,所述左边梁与所述左纵梁形成45度夹角,所述右边梁和所述右纵梁形成45度夹角。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架,其包括上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通过在中横梁和尾横梁之间设置与左右纵梁平行的中纵梁,将车身扭转力有效传递、分散,同时中纵梁与中横梁和尾横梁连接处形成的封闭腔提高了车架后部的扭转刚度,避免了车架后部因受力疲劳导致损害,使得较薄板料生产的车架后部即可承受更大车身扭转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汽车车架后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如下:左纵梁-1',中横梁-2',右纵梁-3',尾横梁-4',第一横连接梁-5',第二横连接梁-6',左纵梁-1,右纵梁_2,中横梁-3,尾横梁-4,第一中纵梁-5,第二中纵梁-6,左边梁_7,右边梁-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中横梁3和尾横梁4,左纵梁1、右纵梁2、中横梁3和尾横梁4构成一个矩形框架,所述中横梁3和所述尾横梁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中纵梁,所述中纵梁与所述左纵梁I和所述右纵梁2平行设置,所述中纵梁与所述中横梁3和所述尾横梁4的连接处形成封闭腔,封闭腔的壁由中纵梁和中横梁3或尾横梁4的面构成,中纵梁的根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中纵梁与中横梁3和尾横梁4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等。不同于传统的横连接梁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的中纵梁与左纵梁I和右纵梁2平行,将来自车身的扭转力有效传递、分散,同时中纵梁与中横梁3和尾横梁4连接处形成的封闭腔有效提高了车架后部的扭转刚度,使车架后部可承受更大的车身扭转力,避免了车架后部因受力疲劳导致损害,使得较薄板料生产车架后部可行。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中纵梁包括第一中纵梁5和第二中纵梁6,所述第一中纵梁5和所述第二中纵梁6为U形槽板,所述U形槽板与所述中横梁3和所述尾横梁4的一个表面形成所述封闭腔。两根中纵梁在轻量化车架自重的前提下,保证了车架后部的受力能力,U形槽板的中纵梁保证了封闭腔的容积,最大化车架后部的扭转刚度。优选地,所述第一中纵梁5和第二中纵梁6在所述左纵梁I和右纵梁2间均匀布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使用0.8mm厚的板料生产中横梁3、尾横梁4、第一中纵梁5和第二中纵梁6所构成的车架后部,即可达到使用1.2mm厚的板料构成的现有车架后部的扭转刚度,不但成本大大降低,车架自重也有明显降低。此外,在上述板料厚度条件下,为了达到车架后部应有的刚度,现有的车架后部的中横梁与尾横梁之间的距离和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在0.75左右,而本技术提供的车架后部的中横梁3与尾横梁4之间的距离和左纵梁I与右纵梁2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可达0.9,这样为车辆的构型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纵梁I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左边梁7,所述右纵梁2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右边梁8,所述左边梁7与所述右边梁8与侧围内板连接,其中上述向外延伸指向左纵梁1、右纵梁2、中横梁3和尾横梁4构成的框架的外侧延伸。左边梁7和右边梁8的设置有利于将车架后部受到的扭转力进一步地传递、分散,从而提高了车架后部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左边梁7与所述左纵梁I形成45度夹角,所述右边梁8和所述右纵梁2形成45度夹角,以最优地传递分散扭转力。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夹角也可以根据需求在45度到90度的范围内变动。本技术提供的车架包括上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该车架成本低,自重小,使用较薄的板料即可承受更大的车身扭转力。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中横梁和尾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中纵梁,所述中纵梁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平行设置,所述中纵梁与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的连接处形成封闭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中横梁和尾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中纵梁,所述中纵梁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平行设置,所述中纵梁与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的连接处形成封闭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架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纵梁包括第一中纵梁和第二中纵梁,所述第一中纵梁和所述第二中纵梁为U形槽板,所述U形槽板与所述中横梁和所述尾横梁的一个表面形成所述封闭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木英鲁后国赵飞李杰杭春良李继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