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19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由上部护罩(3)、下部护罩(4)和左右一对的侧部护罩(5)构成的护罩(2)、保险杠罩和前端延伸到保险杠罩的背面附近位置且后端安装在下部护罩(4)上的板部件(20),该板部件(20)上形成有与下部护罩(4)的车宽方向两侧端相比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22),该伸出部(22)设置有沿着下部护罩(4)的侧端部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22a)。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车辆前部结构在发生来自斜前方的碰撞时的脚部阻挡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当步行者从斜前方撞上车辆时,通过设置在保险杠罩(bumper face)和下部护罩(shroud lower)之间的板部件提高脚部阻挡性能的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中通常设置有用于安装散热器(radiator)和冷凝器(condenser)的护罩(shroud)。该护罩,由上部护罩(shroud upper)、下部护罩及左右一对的侧部护罩(shroud side)构成,而呈矩形框状,设置在前保险杠(front bumper)的后侧附近,并支撑安装在车辆的前部。侧部护罩的前侧设置有合成树脂材料的板部件,该板部件所起的作用是,在车辆与步行者发生碰撞时,通过阻挡步行者的腿部以避免步行者被卷入车辆下部。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1358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长度与下部护罩的车宽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板部件安装于下部护罩前侧的车辆前部结构,当车辆相对于步行者发生前方冲撞时,可通过板部件阻挡步行者的腿部。专利文献1的车辆前部结构,由于长度与下部护罩的车宽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板部件安装在下部护罩的前侧,当发生来自前方的碰撞时可发挥其规定的脚部阻挡性能,但除前方外还发生来自斜前方的碰撞等时,则需要在车辆前部的较广范围内阻挡腿部,以进一步提高发生碰撞时的步行者的安全性。此时,虽可考虑仅通过扩大板部件的车宽方向长度,来扩大脚部阻挡的范围,但由于板部件的左右两侧端部与下部护罩的左右两侧端部相比呈伸出状态,当碰撞负荷作用到合成树脂材料的板部件的左右两侧端部时,难以确保能充分承受该碰撞负荷的刚性,因此该部分有可能会发生变形,从后方包住侧部护罩,从而在发生来自斜前方的碰撞时无法阻挡步行者的腿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车辆前部结构在发生来自斜前方的碰撞时的脚部阻挡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支撑设置在发动机室前部的热交换器的下部护罩;设置在车身前端部的保险杠罩;前端延伸到保险杠罩的背面附近位置且后端安装在下部护罩上的板部件;该板部件,形成有与下部护罩的车宽方向两侧端部相比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该伸出部设置有沿着下部护罩的侧端部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当车辆相对于步行者产生斜前方冲撞时,碰撞负荷虽作用于板部件的伸出部,但由于板部件的伸出部受下部护罩的侧端部支撑,所以可以确保充分承受该碰撞负荷的刚性。因此,可通过下部护罩的侧端部充分地承受作用在板部件的伸出部上的碰撞负荷,以提高车辆发生来自斜前方的碰撞时的脚部阻挡性能,并提高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步行者的安全性。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还包括,支撑上述热交换器的上部的上部护罩;分别连接上部护罩的左右两端部和下部护罩的左右两端部的左右一对的侧部护罩,上述板部件中包含上述伸出部的左右两端部分,立设有至少可遮蔽侧部护罩和保险杠罩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的密封壁部,该密封壁部和上述突出部,两者之间架设有多条加强肋(rib)。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可抑制从发动机及热交换器排出的热气通过侧部护罩和保险杠罩之间的空隙回流到热交换器的前方。此外,由于密封壁部和突出部之间架设有多条加强肋,可使板部件突出部的刚性得以提高。而且,由于无需增加部件数目,即可防止从发动机及热交换器排出的热气回流并可提高板部件突出部的刚性,从而可削减生产成本。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上述板部件,设置有用于将该板部件连接到侧部护罩前表面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形成于密封壁部的车宽方向内端部。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可利用密封壁部增强侧部护罩相对于板部件的支撑力。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上述板部件的下表面中在车宽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加强肋,其中上述板部件的伸出部的下表面所设置的多条纵向加强肋,在前后方向上呈倾斜设置,从前端开始随着向后端延伸而逐渐向车宽方向内侧位移。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当车辆发生来自斜前方的碰撞时,可通过纵向加强肋承受作用在板部件的伸出部的碰撞负荷,以提高板部件伸出部的刚性。因此,在车辆发生来自斜前方的碰撞时,可抑制板部件的伸出部发生变形而从后方包住侧部护罩。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上述板部件的下表面设置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横向加强肋,其中上述板部件的伸出部的下表面所设置的多条横向加强肋与上述板部件的伸出部-->的下表面所设置的多条纵向加强肋大致正交。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当车辆发生来自斜前方的碰撞时,可通过横向加强肋有效地承受作用在板部件伸出部的纵向加强肋上的碰撞负荷,从而抑制板部件伸出部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车辆前部的立体图。图2是车辆前部结构的要部立体图。图3是护罩和板部件的要部底视图。图4是板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板部件的底视图。图7是板部件的要部的放大背视立体图。图8是护罩和板部件连接部分的要部放大立体图。图9是护罩和板部件连接部分的要部放大背视立体图。图10是图2中X-X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11是图2中XI-XI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图2中XII-XII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与图2相当。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与图5相当。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与图6相当。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与图3相当。图17是图16中XVII-XVII线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由上部护罩、下部护罩和左右一对的侧部护罩构成的护罩、保险杠罩和前端延伸到保险杠罩的背面附近位置且后端安装在下部护罩上的板部件,该板部件上形成有比下部护罩的车宽方向两侧端部相比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同时包含该伸出部的左右两端部分,设置有沿着下部护罩的侧端部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和至少遮蔽侧部护罩和保险杠罩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的密封壁部。实施例1-->以下,根据图1~图12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车辆前部结构,包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前纵梁(图示略),分别固定在前纵梁的前端的左右一对的溃缩盒(crash can)1,支撑固定在左右一对的前纵梁和左右一对的溃缩盒1上的合成树脂材料的矩形框状的护罩2,固定连接在左右一对的溃缩盒1的前端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6,设置在保险杠加强件6前侧的发泡合成树脂材料的冲击吸收体7,后端安装在后述下部护罩4上的合成树脂材料的板部件20,设置在车身前端部的合成树脂材料的保险杠罩8。如图2所示,左右一对的前纵梁的前端的凸缘部件9,分别固定有角筒状的溃缩盒1。左右一对的溃缩盒1,其形状、大小设定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受到从前方经保险杠加强件6施加而来的碰撞负荷的作用而压缩变形,通过溃缩来吸收碰撞能量,以获得预期的能量吸收性能。左右一对的溃缩盒1的前端,连接有保险杠加强件6。保险杠加强件6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闭合剖面结构。保险杠加强件6的前侧设置有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下部护罩,支撑设置在发动机室前部的热交换器;    保险杠罩,设置在车身的前端部;    板部件,其前端延伸到保险杠罩的背面附近位置,后端安装在上述下部护罩上;    上述板部件,形成有与下部护罩的车宽方向两侧端部相比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    上述伸出部,设置有沿着下部护罩的侧端部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3-20 2006-076014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护罩,支撑设置在发动机室前部的热交换器;保险杠罩,设置在车身的前端部;板部件,其前端延伸到保险杠罩的背面附近位置,后端安装在上述下部护罩上;上述板部件,形成有与下部护罩的车宽方向两侧端部相比分别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上述伸出部,设置有沿着下部护罩的侧端部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上述热交换器的上部的上部护罩;分别连接上部护罩的左右两端部和下部护罩的左右两端部的左右一对的侧部护罩;上述板部件中包含上述伸出部的左右两端部分,立设有至少可遮蔽侧部护罩和保险杠罩之间的间隙的一部分的密封壁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前隆行黑田晋影山泰纪坂本敏男藤井宏树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