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在衬底上形成鳍片结构,具有较宽的第二部分以及较窄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侧面具有侧墙;在衬底以及鳍片结构上形成层间介质层;去除侧墙,在层间介质层中留下栅极沟槽;在栅极沟槽中填充栅极堆叠。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在上窄下宽的鳍片结构顶部以及侧面形成包围的栅极堆叠,准确地控制了鳍片的高度,有效增大了器件栅极与沟道区、源漏区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器件的控制性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鳍片场效应晶体管 (FinFET)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当前的亚20nm技术中,三维多栅器件(FinFET或Tri-gate)是主要的器件结构, 这种结构增强了栅极控制能力、抑制了漏电与短沟道效应。 例如,双栅SOI结构的M0SFET与传统的单栅体Si或者S0M0SFET相比,能够抑制 短沟道效应(SCE)以及漏致感应势垒降低(DIBL)效应,具有更低的结电容,能够实现沟道 轻掺杂,可以通过设置金属栅极的功函数来调节阈值电压,能够得到约2倍的驱动电流,降 低了对于有效栅氧厚度(E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鳍片结构,具有较宽的第二部分以及较窄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侧面具有侧墙;在衬底以及鳍片结构上形成层间介质层;去除侧墙,在层间介质层中留下栅极沟槽;在栅极沟槽中填充栅极堆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兆云,闫江,李俊峰,唐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