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6599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电动机的转矩成为零附近,也能够不变更发动机的工作点而抑制打齿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第2电动机MG2的转子轴28构成从发动机8到一对驱动轮25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因此,在发动机8的输出经由第2电动机MG2的转子轴28被向一对驱动轮25传递的状态下,即使在第2电动机MG2的转矩成为零附近的状态下,在发动机8的运转中,第2电动机MG2的转子轴28的内花键齿28b也始终被按压到一侧而不会在该第2电动机MG2的连结部分产生咯吱声。因此,即使在第2电动机MG2的转矩成为零附近的状态下,也可不变更发动机8的动作点而抑制打齿声,并且提高混合动力车辆10的燃料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特别涉及提高该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经济性的技术。
技术介绍
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至4所示那样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这样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有的选择性地将内燃机例如发动机的输出和电动机的输出传递到驱动轮。另外,如该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那样,专利文献1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子式差动部,该电子式差动部具有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第1电动机以及作为所述电动机的第2电动机连结的第1旋转要素、第2旋转要素以及第3旋转要素,该电子式差动部的第3旋转要素即输出轴连结于驱动轮,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经由啮合机构连结于构成从所述电子式差动部到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的旋转部件,来自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输出被传递到驱动轮。于是,在上述那样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所述第2电动机无输出或者输出小时,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成为浮置(floating)状态,若被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含有旋转变动的动力,则存在如下问题:有时转子轴的啮合齿和与其啮合的旋转部件侧的啮合齿的齿面彼此打齿,从而产生所谓打齿声或者咯吱声。与此相对,存在专利文献5所示那样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该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一旦在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系统(drivetrain)中检测到齿轮发生打齿的条件,就会变更发动机转速来降低打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38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9429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450号公报专利文献4:米国US2005/0204862A1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1-937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5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在检测到产生打齿的条件时,若原样保持驱动轴的输出状态而提高发动机的转速,则存在发动机的工作点从预先设定的最佳曲线偏离、车辆燃料经济性恶化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即使第2电动机的转矩成为零附近,也能够不变更内燃机的工作点而抑制打齿声。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用于达成所述目的的第1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a)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子式差动部,所述电子式差动部具有与内燃机连接的第1旋转要素、与第1电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第2电动机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该第2电动机配设在经由该第3旋转要素的所述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b)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是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固定设定的状态下串行地介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且构成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另外,第2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a)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子式差动部,所述电子式差动部具有与内燃机连接的第1旋转要素、与第1电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第2电动机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该第2电动机配设在经由该第3旋转要素的所述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b)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28;56)是夹设在将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支撑为能够相对于非旋转部件旋转的轴承与所述转子之间的一个部件,且构成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另外,第3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a)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子式差动部,所述电子式差动部具有与内燃机连接的第1旋转要素、与第1电动机连接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第2电动机连接的第3旋转要素,该第2电动机配设在经由该第3旋转要素的所述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b)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第1传递部件,其能够传递动力地连接于所述第3旋转要素;以及第2传递部件,其能够传递动力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轮且与所述第1传递部件分体地形成,(c)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分别连接于所述第1传递部件和所述第2传递部件,并且所述第1传递部件与所述第2传递部件相互分离。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b)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是夹设在将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支撑为能够相对于非旋转部件旋转的轴承与所述转子之间的一个部件,且构成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因此,在所述内燃机的输出经由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而被向所述驱动轮传递的状态下,即使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矩成为零附近的状态下,在所述内燃机的运转中,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啮合齿也始终被按压到一侧,不会在该第2电动机的连结部分产生咯吱声。因此,即使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矩成为零附近的状态下,也可不变更所述内燃机的工作点而抑制打齿声,并且提高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经济性。在此,优选,所述内燃机的输出经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而被传递到所述驱动轮。因此,在所述内燃机的输出经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而被向所述驱动轮传递的状态下,即使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矩成为零附近的状态下,在所述内燃机的运转中,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啮合齿也始终被按压到一侧,不会在该第2电动机的连结部分产生咯吱声。另外,优选,(a)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在其两端部各形成有一个内花键齿,(b)这两个内花键齿分别与在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上游侧的部件和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下游侧的部件花键嵌合。因此,通过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所形成的一对内花键齿,能够合适地缩短该转子轴的轴心方向上的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全长。另外,优选,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两端部所形成的内花键齿相互直径相同。因此,能够使用相同加工设备·刀具来成形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两端部所形成的内花键齿,可提高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生产率。另外,优选,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是圆筒轴,在其两端部所形成的内花键齿沿轴向连续。因此,能够沿转子轴的轴向利用一次拉削加工来制作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两端部所形成的内花键齿,可合适地提高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生产率。另外,优选,(a)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在其一端部形成有一个内花键齿和一个外花键齿,(b)该内花键齿和该外花键齿分别与在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上游侧的部件和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下游侧的部件花键嵌合。因此,在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下游侧的部件比在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上游侧的部件加上了所述第2电动机的输出转矩,所以需要将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下游侧的部件的要求强度设为比较大,但是通过将位于所述第2电动机的下游侧的部件配置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外周侧,能够合适地加大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下游侧的部件的直径而确保强度,并且通过将位于所述第2电动机的上游侧的部件配置在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的内周侧,无需不必要地加大该部件的直径即可,所以能够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示意图。图2放大地示出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3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的要点图。图4放大地示出图3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为了使附图容易理解而适当进行了简化或者变更,各部分的尺寸比和形状等未必正确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电子式差动部,所述电子式差动部具有与发动机连结的第1旋转要素、与第1电动机连结的第2旋转要素以及与第2电动机连结的第3旋转要素,该第2电动机配设在该第3旋转要素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构成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10;40)的动力传递装置(12;42),具备电子式差动部(18;50),所述电子式差动部(18;50)具有与发动机(8)连结的第1旋转要素(RE1;RE1’)、与第1电动机(MG1)连结的第2旋转要素(RE2;RE2’)以及与第2电动机(MG2)连结的第3旋转要素(RE3;RE3’),该第2电动机配设在经由该第3旋转要素的所述发动机与驱动轮(25)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28;56)串行地介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且构成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28),在其两端部各形成有一个内花键齿(28b),这两个内花键齿分别与在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上游侧的部件(36)和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下游侧的部件(22)花键嵌合。2.一种混合动力车辆(10;40)的动力传递装置(12;42),具备电子式差动部(18;50),所述电子式差动部(18;50)具有与发动机(8)连结的第1旋转要素(RE1;RE1’)、与第1电动机(MG1)连结的第2旋转要素(RE2;RE2’)以及与第2电动机(MG2)连结的第3旋转要素(RE3;RE3’),该第2电动机配设在经由该第3旋转要素的所述发动机与驱动轮(25)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28;56)是夹设在将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支撑为能够相对于非旋转部件旋转的轴承与所述转子之间的一个部件,且构成所述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所述第2电动机的转子轴(28),在其两端部各形成有一个内花键齿(28b),这两个内花键齿分别与在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上游侧的部件(36)和位于该第2电动机的下游侧的部件(22)花键嵌合。3.一种混合动力车辆(10;40)的动力传递装置(12;42),具备电子式差动部(18;50),所述电子式差动部(18;50)具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井惠太奥田弘一丰田光洋田端淳水筱翔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