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安专利>正文

轨道车辆和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171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轨道车辆和列车。轨道车辆包括制动系统,还包括:车厢,其包括左车厢壁和右车厢壁,并且用于容纳人或物;左侧支架,其位于左车厢壁的左侧并通过至少一个左侧升降机构与左车厢壁连接,使得车厢沿左侧支架升降;右侧支架,其位于右车厢壁的右侧并通过至少一个右侧升降机构与右车厢壁连接,使得车厢沿右侧支架升降;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其上安装有左侧支架;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其上安装有右侧支架;制动系统用于对左侧走行部和右侧走行部进行制动;每一个走行部均包括:走行架;以及安装于走行架的至少两个金属车轮,使得轨道车辆适于在轨道上行驶;轨道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呈倒U形,以允许其它车辆从车厢下方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轨道车辆和列车。轨道车辆包括制动系统,还包括:车厢,其包括左车厢壁和右车厢壁,并且用于容纳人或物;左侧支架,其位于左车厢壁的左侧并通过至少一个左侧升降机构与左车厢壁连接,使得车厢沿左侧支架升降;右侧支架,其位于右车厢壁的右侧并通过至少一个右侧升降机构与右车厢壁连接,使得车厢沿右侧支架升降;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其上安装有左侧支架;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其上安装有右侧支架;制动系统用于对左侧走行部和右侧走行部进行制动;每一个走行部均包括:走行架;以及安装于走行架的至少两个金属车轮,使得轨道车辆适于在轨道上行驶;轨道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呈倒U形,以允许其它车辆从车厢下方通过。【专利说明】轨道车辆和列车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尤其是轨道车辆以及列车。
技术介绍
现代公共交通工具一般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和地铁。公共汽车是大多数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虽然公共汽车运行成本较低、行驶灵活,但是其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和噪音。电车包括无轨电车和轨道电车,具有零排放、噪音小等优点,但是其行驶路线受到限制。公共汽车和电车运行时需要占用大量道路资源。地铁的载客量大、行驶速度快,但是其投资及运行成本较大,因而难以建设。现在,已经有人提出了高架电车的设计,将电车架空和增宽,利用城市道路上方的空间作为运输平台,使小汽车等小型车辆可以在高架电车的车身下行驶,从而增大车辆以及道路的运输量。但是,这种高架电车仅仅适合在空旷无空中障碍的区域行驶。由于高架电车的车体很高,因此,当路面上存在例如,电力线、广告牌、桥梁等空中障碍时,或穿过通行例如隧道之类的高度有限的区域时,这种高架电车的行驶就会受到限制。另外,为了清除这些障碍,或者为了绕过这些障碍,道路建设的成本会变得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轨道车辆以及列车,该轨道车辆通过在车厢与左侧支架之间以及车厢与右侧支架之间分别安装升降机构从而使车厢沿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升降,即,能够对车厢距地面的距离进行调节,因此使该轨道车辆既能够允许其它车辆在车厢下方通过,又能够在存在例如,电力线、广告牌、桥梁等空中障碍时降低整体高度,从而从空中障碍的下方通过。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车厢,其包括左车厢壁和右车厢壁,并且所述车厢用于容纳人或物;左侧支架,其位于所述左车厢壁的左侧并通过至少一个左侧升降机构与所述左车厢壁连接,使得所述车厢沿该左侧支架升降;右侧支架,其位于所述右车厢壁的右侧并通过至少一个右侧升降机构与所述右车厢壁连接,使得所述车厢沿该右侧支架升降;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其上安装有所述左侧支架;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其上安装有所述右侧支架;其中,所述制动系统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进行制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走行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走行架的至少两个金属车轮,使得所述轨道车辆适于在轨道上行驶;其中,所述轨道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呈倒U形,以允许其它车辆从所述车厢下方通过。第二方面,本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还包括:动力系统,其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以及驾驶系统,其用于控制所述轨道车辆的方向。第三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至少一个左侧升降机构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升降机构中的每一个为齿轮齿条式升降机构、滑轮式升降机构、链条式升降机构、螺杆式升降机构、套筒式升降机构、剪叉式升降机构和折臂式升降机构之O第四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还包括:监测器,其用于监视所述轨道车辆的前方、上方和后方以及所述车厢的下方是否存在物体,并且当监视到存在物体时,用于检测该物体的高度、速度和距所述轨道车辆的距离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根据所述监测器的监视结果和/或检测结果工作。第五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左侧升降机构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升降机构调整所述车厢的高度,使得所述车厢的底面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米,并且使得所述轨道车辆的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4.5米,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以及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均大于或等于2.5米,或者均大于或等于5米,或者均大于或等于7.5米。第六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当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左侧升降机构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升降机构使所述车厢降到最低点时,所述车厢的底面距地面的距离为5厘米至30厘米,所述车厢内的左车厢壁和右车厢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2米,或者大于或等于4.5米,或者大于或等于7米。第七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车厢的左车厢壁和右车厢壁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至少一个门以便于乘客出入所述车厢。第八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车厢包括前车厢壁和后车厢壁,所述前车厢壁和所述后车厢壁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有开口以便于其它车辆驶入和驶出所述车厢。第九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车厢的前后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交通信号灯,以向所述轨道车辆前方和/或后方的其它车辆指示是否允许所述其它车辆进入所述车厢之下。 第十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列车,该列车由至少一辆如本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轨道车辆和至少一辆如本技术的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轨道车辆组成。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该轨道车辆采用了在车厢与左侧支架之间以及车厢与右侧支架之间分别安装升降机构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使车厢沿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升降的技术效果。即,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能够对车厢距地面的距离进行调节,因此使该轨道车辆既能够允许其它车辆在车厢下方通过,又能够在存在例如,电力线、广告牌、桥梁等空中障碍时降低车辆整体高度,从而从空中障碍的下方通过。在应用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的情况下,在铺设轨道时不需要对轨道穿过的区域的空中障碍做清理或绕行,即可使轨道车辆容易地穿过此区域。因此,应用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还能够大大减少轨道建设长度,节省轨道建设成本,提高轨道建设速度。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适合于相互连接形成列车,从而能够提升运载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轨道资源。当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的车厢沿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降低到了最低点时,车厢的底面距地面非常近,例如,5厘米至30厘米。因此,当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被用于运输其它车辆时,在没有特殊结构的站台设施的情况下,其它车辆能够在地面上从车厢前端和后端的开口直接(或利用简单的坡度板)驶入和驶出车厢,从而使得其它车辆能够经轨道车辆运载而避开堵塞的交通,快速到达交通畅通的地方或距目的地最近的地方。而且,当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运输乘客时,不需要特殊的站台结构,乘客可以容易地从地面经车厢左右侧的车门进入车厢。尤其是,车厢的底面距地面非常近,例如,5厘米至30厘米,这使得一些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车厢。而且,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不需要专门建设的车站,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所运送的车辆或乘客能够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车厢,其包括左车厢壁和右车厢壁,并且所述车厢用于容纳人或物;左侧支架,其位于所述左车厢壁的左侧并通过至少一个左侧升降机构与所述左车厢壁连接,使得所述车厢沿该左侧支架升降;右侧支架,其位于所述右车厢壁的右侧并通过至少一个右侧升降机构与所述右车厢壁连接,使得所述车厢沿该右侧支架升降;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其上安装有所述左侧支架;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其上安装有所述右侧支架;其中,所述制动系统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进行制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走行架;以及安装于所述走行架的至少两个金属车轮,使得所述轨道车辆适于在轨道上行驶;其中,所述轨道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呈倒U形,以允许其它车辆从所述车厢下方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安王惠杜京寰杜京屿
申请(专利权)人:杜安王惠杜京寰杜京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