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迪专利>正文

轨道车辆和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472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轨道车辆和列车。该轨道车辆包括制动系统,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车厢,其用于容纳人或物;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其位于所述车厢下方左侧;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其位于所述车厢下方右侧;其中,所述制动系统对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进行制动,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走行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架的至少两个金属车轮,使得所述轨道车辆适于在轨道上行驶;以及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每一个升降机构均连接在所述走行架和所述车厢之间以调节所述车厢距所述走行架的距离,其中,所述轨道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呈倒U形,以允许其它车辆从所述车厢下方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轨道车辆和列车。该轨道车辆包括制动系统,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车厢,其用于容纳人或物;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其位于所述车厢下方左侧;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其位于所述车厢下方右侧;其中,所述制动系统对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进行制动,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走行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架的至少两个金属车轮,使得所述轨道车辆适于在轨道上行驶;以及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每一个升降机构均连接在所述走行架和所述车厢之间以调节所述车厢距所述走行架的距离,其中,所述轨道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呈倒U形,以允许其它车辆从所述车厢下方通过。【专利说明】轨道车辆和列车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尤其是轨道车辆以及列车。
技术介绍
现代公共交通工具一般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和地铁。公共汽车是大多数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虽然公共汽车运行成本较低、行驶灵活,但是其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和噪音。电车包括无轨电车和轨道电车,具有零排放、噪音小等优点,但是其行驶路线受到限制。公共汽车和电车运行时需要占用大量道路资源。地铁的载客量大、行驶速度快,但是其投资及运行成本较大,因而难以建设。现在,已经有人提出了高架电车的设计,将电车架空和增宽,利用城市道路上方的空间作为运输平台,使小汽车等小型车辆可以在高架电车的车身下行驶,从而增大车辆以及道路的运输量。但是,这种高架电车仅仅适合在空旷无空中障碍的区域行驶。由于高架电车的车体很高,因此,当路面上存在例如,电力线、广告牌、桥梁等空中障碍时,或穿过通行例如隧道之类的高度有限的区域时,这种高架电车的行驶就会受到限制。另外,为了清除这些障碍,或者为了绕过这些障碍,道路建设的成本会变得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轨道车辆以及列车,该轨道车辆通过在车厢和走行架之间安装升降机构从而调整车厢和走行架之间的距离,即,能够对车厢距地面的距离进行调节,因此使该轨道车辆既能够允许其它车辆在车厢下方通过,又能够在存在例如,电力线、广告牌、桥梁等空中障碍时降低整体高度,从而从空中障碍的下方通过。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制动系统,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车厢,其用于容纳人或物;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其位于所述车厢下方左侧;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其位于所述车厢下方右侧;其中,所述制动系统对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进行制动,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走行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架的至少两个金属车轮,使得所述轨道车辆适于在轨道上行驶;以及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每一个升降机构均连接在所述走行架和所述车厢之间以调节所述车厢距所述走行架的距离,其中,所述轨道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呈倒U形,以允许其它车辆从所述车厢下方通过。第二方面,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还包括:动力系统,其用于驱动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以及驾驶系统,其用于控制所述轨道车辆的方向。第三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电力驱动系统、内燃机驱动系统。第四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至少一个升降机构为套筒式升降机构、剪叉式升降机构、折臂式升降机构和齿轮齿条式升降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五方面,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监测器,其用于监视所述轨道车辆的前方和后方以及所述车厢的上方和下方是否存在物体,并且当监视到存在物体时,用于检测该物体的高度、速度和距所述轨道车辆的距离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根据所述检测器的监视结果和/或检测结果工作。第六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车厢设置有提升装置,用于当所述轨道车辆行驶到物体上方时,通过提升装置将所述物体提升贴近所述车厢底部或提升到所述车厢内;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如下的至少一种:机械臂、吊篮、吊钩和爪钩。第七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至少一个升降机构使得所述车厢的底面与地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米,并且使得所述车厢的顶面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4.5米,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或等于2.5米,或者大于或等于5米,或者大于或等于7.5米。第八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车厢的前后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交通信号灯,以向所述轨道车辆前方和/或后方的其它车辆指示是否允许所述其它车辆进入所述车厢之下。第九方面,在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中,所述车厢包括前车厢壁、后车厢壁、左车厢壁、右车厢壁和车厢底板,并且所述前车厢壁、所述后车厢壁、所述左车厢壁、所述右车厢壁均为高度可调结构。第十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列车,该列车由至少一辆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轨道车辆和至少一辆如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轨道车辆组成。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该轨道车辆采用了在车厢和走行架之间安装升降机构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调整车厢和走行架之间的距离的技术效果。即,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能够对车厢距地面的距离进行调节,因此使该轨道车辆既能够允许其它车辆在车厢下方通过,又能够在存在例如,电力线、广告牌、桥梁等空中障碍时降低车辆整体高度,从而从空中障碍的下方通过。在应用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的情况下,在铺设轨道时不需要对轨道穿过的区域的空中障碍做清理或绕行,即可使轨道车辆容易地穿过此区域。因此,应用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还能够大大减少轨道建设长度,节省轨道建设成本,提高轨道建设速度。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适合于相互连接形成列车,从而能够提升运载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轨道资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侧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轨道车辆和图2所示的轨道车辆在其行进方向(B卩,轨道方向)上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变型,其中,该轨道车辆的左侧走行部的走行架和右侧走行部的走行架上各安装有4个金属车轮。图5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升降机构相较于图1所示的升降机构高度升高的侧视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轨道车辆的升降机构相较于图1所示的升降机构高度下降的侧视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具有动力系统和驾驶系统的轨道车辆的侧视图。图8为由两辆图7所示的轨道车辆和两辆图1所示的轨道车辆组合成的列车的示意图。图9示出了可以用在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中的套筒式升降机构的一个示例。图10示出了可以用在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中的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一个示例。图11示出了可以用在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中的折臂式升降机构的一个示例。图12示出了可以用在根据本技术的轨道车辆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车厢,其用于容纳人或物;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其位于所述车厢下方左侧;以及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其位于所述车厢下方右侧;其中,所述制动系统对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进行制动,所述至少一个左侧走行部和所述至少一个右侧走行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走行架;安装于所述走行架的至少两个金属车轮,使得所述轨道车辆适于在轨道上行驶;以及至少一个升降机构,每一个升降机构均连接在所述走行架和所述车厢之间以调节所述车厢距所述走行架的距离,其中,所述轨道车辆在行驶方向上呈倒U形,以允许其它车辆从所述车厢下方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迪张开婷张一诺杜安王惠杜京寰杜京屿
申请(专利权)人:张迪张一诺张开婷杜安王惠杜京寰杜京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