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阀及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011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路阀及工程机械。所述多路阀。所述多路阀包括主阀组,所述主阀组包括第一主换向阀、第二主换向阀、第一压差阀、第二压差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第一压力选择阀、第二压力选择阀、第三压力选择阀、第一进油油路、第二进油油路、回油油路、第一反馈油路和第二反馈油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多路阀可实现双泵的分合流流量控制,进而实现至少两个工作执行元件的复合动作和单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这样减少了能量损失,另外,在分合流时各主换向阀的前后压差均保持恒定,避免了各主换向阀的流量控制受到负载变化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多路阀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多路阀是将两个以上的阀块组合在一起,用以操纵多个执行元件的运动。多路阀多用于工程机械,工程机械一般具有多个动作,但由于各个动作的负载不同,在同一时间实现一个以上的动作,效果较差。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不足,一般在组合多路阀的每联换向阀的进口处设置一个压力补偿阀,其原理是通过增加节流阻尼的办法以实现各个动作的压力平衡。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当工程机械进行复合动作时,较小负载联的压力补偿阀两端的压差将转化为热能,进而引起系统温度上升,既造成能量的浪费,也影响到液压元件的使用,这种情形 在负载相差较大时表现更加突出。因此,如何针对现有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多路阀及工程机械,该多路阀可实现双泵的分合流流量控制,进而实现至少两个工作执行元件的复合动作和单动作,并且在分合流时各主换向阀的前后压差保持恒定。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阀,所述多路阀包括主阀组,所述主阀组包括第一主换向阀、第二主换向阀、第一压差阀、第二压差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第一压力选择阀、第二压力选择阀、第三压力选择阀、第一进油油路、第二进油油路、回油油路、第一反馈油路和第二反馈油路;所述第一主换向阀的进油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接于所述第一进油油路和所述第二进油油路,所述第一主换向阀的回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反馈油路的入油端通过所述第一压力选择阀接于所述第一主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 ;所述第二主换向阀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关阀接于所述第二进油油路,所述第二主换向阀的回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所述第二反馈油路的入油端通过所述第二压力选择阀接于所述第二主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 ;所述第一压差阀的进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一进油油路,所述第一压差阀的出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压差阀的第二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所述第二压差阀的进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二进油油路,所述第二压差阀的出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所述第二压差阀的第二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三压力选择阀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和所述第二反馈油路。进一步地,所述主阀组还包括第四开关阀、第四压力选择阀;所述第二主换向阀的进油口还通过所述第四开关阀接于所述第一进油油路;所述第一压差阀的第二控制端通过所述第四压力选择阀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和所述第二反馈油路。进一步地,所述主阀组还包括第三主换向阀、第五压力选择阀、第六压力选择阀、第七压力选择阀、第五开关阀、第六开关阀和第三反馈油路;所述第三主换向阀的进油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五开关阀和所述第六开关阀接于所述第一进油油路和所述第二进油油路,所述第三反馈油路的入油端通过所述第五压力选择阀接于所述第三主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 ;所述第六压力选择阀的第一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所述第六压力选择阀的第二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三反馈油路,所述第六压力选择阀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四压力选择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压力选择阀的第二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所述第四压力选择阀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一压差阀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七压力选择阀的第一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所述第七压力选择阀的第二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三反馈油路,所述第七压力选择阀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三压力选择阀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压力选择阀的第二输入端接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所述第三压力选择阀的输出端接于所述第二压差阀的第二控制端。进一步地,所述主阀组还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第六换向阀和泄油油路;所述第六压力选择阀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六压力选择阀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五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三反馈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四压力选择阀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七压力选择阀的第一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七压力选择阀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六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三反馈油路或者所述泄油油路;所述第三压力选择阀的第二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二反馈油路。进一步地,各主换向阀均为液控比例阀;所述多路阀还包括第一先导阀组和第二先导阀组;所述第一先导阀组包括第一先导控制阀、第二先导控制阀、第三先导控制阀、第一先导控制油路和第一先导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先导控制阀、所述第二先导控制阀和所述第三先导控制阀的进油口和回油口都分别接于所述第一先导控制油路和所述第一先导回油油路,所述第一先导控制阀、所述第二先导控制阀和所述第三先导控制阀的出油口分别接于所述第一主换向阀、所述第二主换向阀和所述第三主换向阀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先导阀组包括第四先导控制阀、第五先导控制阀、第六先导控制阀、第二先导控制油路和第二先导回油油路,所述第四先导控制阀、所述第五先导控制阀和所述第六先导控制阀的进油口和回油口都分别接于所述第二先导控制油路和所述第二先导回油油路,所述第四先导控制阀、所述第五先导控制阀和所述第六先导控制阀的出油口分别接于所述第一主换向阀、所述第二主换向阀和所述第三主换向阀的第二控制端。进一步地,各开关阀、各换向阀均为液控阀;所述第一先导阀组还包括第一先导换向阀、第二先导换向阀和第三先导换向阀,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一先导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一先导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一先导回油油路,所述第四开关阀和所述第三换向阀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先导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一先导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一先导回油油路;所述第五开关阀和所述第五换向阀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三先导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一先导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一先导回油油路;所述第二先导阀组还包括第四先导换向阀、第五先导换向阀和第六先导换向阀,所述第二开关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四先导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二先导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二先导回油油路,所述第三开关阀和所述第四换向阀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五先导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二先导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二先导回油油路;所述第六开关阀和所述第六换向阀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六先导换向阀接于所述第二先导控制油路或者所述第二先导回油油路。进一步地,各压力选择阀为梭阀。进一步地,各开关阀为两位两通阀,各换向阀为两位三通阀。进一步地,各主换向阀为中位机能为Y型的三位四通阀。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路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路阀在使用过程中,其第一主油路和第二主油路分别外接于两个油泵,而第一主换向阀和第二主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各分别外接第一工作执行元件和第二工作执行元件,这样通过控制相应的开关阀即可实现第一主油路和第二主油路的分合流流量控制,进而实现该两个工作执行元件的复合动作和单动作,与现有技术相比,这样减少了能量损失,此外,由于第一压差阀和第二压差阀的设置,在分合流时第一主换向阀和第二 主换向阀的前后压差均保持恒定,从而避免了第一主换向阀和第二主换向阀的流量控制受到负载变化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机械设置有上述的多路阀,由于上述的多路阀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包括主阀组(100),所述主阀组(100)包括第一主换向阀(11)、第二主换向阀(21)、第一压差阀(10)、第二压差阀(20)、第一开关阀(12)、第二开关阀(15)、第三开关阀(25)、第一压力选择阀(16)、第二压力选择阀(26)、第三压力选择阀(60)、第一进油油路(01)、第二进油油路(02)、回油油路(03)、第一反馈油路(001)和第二反馈油路(002);所述第一主换向阀(11)的进油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12)和所述第二开关阀(15)接于所述第一进油油路(01)和所述第二进油油路(02),所述第一主换向阀(11)的回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03),所述第一反馈油路(001)的入油端通过所述第一压力选择阀(16)接于所述第一主换向阀(11)的两个工作油口;所述第二主换向阀(21)的进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关阀(25)接于所述第二进油油路(02),所述第二主换向阀(21)的回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03),所述第二反馈油路(002)的入油端通过所述第二压力选择阀(26)接于所述第二主换向阀(21)的两个工作油口;所述第一压差阀(10)的进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一进油油路(01),所述第一压差阀(10)的出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03),所述第一压差阀(10)的第二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001);所述第二压差阀(20)的进油口和第一控制端接于所述第二进油油路(02),所述第二压差阀(20)的出油口接于所述回油油路(03),所述第二压差阀(20)的第二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三压力选择阀(60)接于所述第一反馈油路(001)和所述第二反馈油路(0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迪升张铁军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