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三速中压马达控制器及其操作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0111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28
一种电控三速中压马达控制器,包括控制器主体及其内部设置的主控制阀、高速切换阀、低速切换阀、安全张力阀、平衡阀与单向阀,且高速切换阀、低速切换阀均为先导控制型阀,所述高速切换阀包括高速电磁铁,低速切换阀包括低速电磁铁,安全张力阀包括安全电磁铁与比例电磁铁,使用时,液压油先从主控制阀的出油口流出,再对低速切换阀、高速切换阀进行关闭,加之单向阀的补油操作,从而实现重载低速收缆、中载中速收缆、轻载高速收缆以及重载高速放缆的切换,还可通过安全张力阀调节缆绳张力或实现应急释放。本设计不仅能实现液压马达的三档变速,具备张力调节、应急释放与无级控制功能,而且集成化程度较高、结构简单,便于故障排除与拆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控三速中压马达控制器及其操作方式,具体适用于实现三腔液压马达的三档变速、张力调节、应急释放与无级控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液压马达控制器只具有手动操作功能,它无法获悉液压马达输出扭矩大小,也无法实现三腔液压马达的三档变速,更无法解决远程比例遥控、张力调节和应急释放等实用需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699080A,公开日为2010年4月28日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马达控制器,该控制器从一个多路手动比例阀延伸出两个工作管路、一个压力管路和一个回油管路,压力管路中串接有二通压力补偿阀,两个工作管路中分别串接一个平 衡阀或平衡阀,平衡阀自由流的方向和工作管路背离多路手动比例阀的方向一致,平衡阀的自由流向出口与马达D 口连接,平衡阀的自由流向出口与马达G 口连接。虽然该专利技术在负载范围较宽且随机变化较大时,可控制加入工作的三个(或三级)液压马达的数量以提供和负载适应的输出转矩,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该专利技术不能实现液压马达三档变速的功能要求; 其次,该专利技术不具备张力调节、应急释放、无级控制的功能要求; 再次,该专利技术采取大量的平衡阀、插装阀、单向阀进行液压油路连接,不仅结构十分复杂、集成化程度较低,而且通流能力较差、故障排除与拆检较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实现液压马达的三档变速,不具备张力调节、应急释放、无级控制的功能要求,集成化程度较低、结构复杂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液压马达的三档变速,具备张力调节、应急释放、无级控制的功能要求,集成化程度较高、结构简单的电控三速中压马达控制器及其操作方式。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控三速中压马达控制器,包括控制器主体及其内部设置的主控制阀、平衡阀,所述主控制阀的内部设置有主阀芯,主阀芯的一端与曲柄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设置在控制器主体内部的高速切换阀、低速切换阀、安全张力阀与单向阀,且高速切换阀、低速切换阀均为先导控制型阀; 所述主控制阀的一侧与控制器主体上设置的主进油口、主回油口相通,另一侧设置有左出油口、右出油口 ;所述左出油口分别与A腔、低速切换阀进油口、高速切换阀进油口相通,低速切换阀进油口经低速切换阀出油口后与腔相通,高速切换阀进油口经高速切换阀出油口后与C腔相通;所述右出油口与D腔相通;所述A腔与E腔相通,B腔与F腔相通,C腔与D腔相通,且D腔、E腔、F腔均与主回油口 T相通;所述平衡阀的平衡阀进油口与左出油口相通,平衡阀出油口与右出油口相通,平衡阀回油口与主回油口 T相通; 所述安全张力阀的张力阀进油口与左出油口相通,张力阀出油口与主回油口 T相通;所述低速切换阀泄油口、高速切换阀泄油口、张力阀泄油口都与控制器主体上设置的主泄油口 O相通; 所述单向阀包括一号单向阀、二号单向阀、三号单向阀、四号单向阀、五号单向阀与六号单向阀; 所述一号单向阀的进油口与主进油口相通,出油口与主控制阀的一侧相通;所述二号单向阀的进油口与高速切换阀出油口相通,出油口与左出油口相通;所述三号单向阀的进油口与主回油口相通,出油口与高速切换阀出油口相通;所述四号单向阀的进油口与低速切换阀出油口相通,出油口与左出油口相通;所述五号单向阀的进油口与主回油口相通,出 油口与右出油口相通;所述六号单向阀的进油口与主回油口相通,出油口与低速切换阀出油口相通。所述高速切换阀包括高速电磁铁,所述低速切换阀包括低速电磁铁,所述安全张力阀包括安全电磁铁与比例电磁铁。所述控制器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主体与下主体; 所述上主体的中部设置有主控制阀,该主控制阀的内部设置有主阀芯,主阀芯的一端与曲柄相连接,另一端套装有比例弹簧,且在主阀芯的侧部设置有一号单向阀;所述上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曲柄相对的安全张力阀; 所述下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六号单向阀,六号单向阀的下方设置有二号单向阀、三号单向阀,六号单向阀的上方设置有平衡阀,平衡阀的左侧设置有五号单向阀,五号单向阀的下方依次设置有低速切换阀、高速切换阀。所述五号单向阀、低速切换阀之间设置有B腔,所述低速切换阀、六号单向阀之间依次设置有A腔、C腔、D腔,所述六号单向阀、平衡阀之间设置有E腔,六号单向阀、三号单向阀之间设置有F腔。一种上述电控三速中压马达控制器的操作方式,所述操作方式包括低速收缆、中速收揽与高速收揽; 所述低速收缆是指低速电磁铁、高速电磁铁均不通电,低速切换阀、高速切换阀均打开,由外部主动提供的液压油先从主进油口进入主控制阀,再从左出油口流出,然后分别进入A腔、低速切换阀进油口、高速切换阀进油口,进入低速切换阀进油口的液压油再经低速切换阀出油口进入B腔,进入高速切换阀进油口的液压油再经高速切换阀出油口进入C腔,最后,液压油经D腔、E腔、F腔流入主回油口 T ; 所述中速收揽是指低速电磁铁不通电,低速切换阀打开,高速电磁铁通电,高速切换阀关闭,由外部主动提供的液压油先从主进油口 P进入主控制阀,再从左出油口流出,然后分别进入A腔、低速切换阀进油口,进入低速切换阀进油口的液压油再经低速切换阀出油口进入B腔,同时,C腔通过三号单向阀补油,最后,液压油经D腔、E腔、F腔流入主回油口T ; 所述高速收揽是指低速电磁铁、高速电磁铁均通电,低速切换阀、高速切换阀均关闭,由外部主动提供的液压油先从主进油口进入主控制阀,再从左出油口流出,然后进入A腔,同时,C腔通过三号单向阀补油,B腔通过六号单向阀补油,最后,液压油经D腔、E腔、F腔流入主回油口 τ。所述操作方式还包括快速放缆; 所述快速放缆是指由外部主动提供的液压油先从主进油口进入主控制阀,再从右出油口流出,然后进入D腔,D腔内的液压油通过马达旋转进入C腔,C腔再通过二号单向阀与A腔会合,同时,B腔中原有的液压油通过四号单向阀与A腔会合,A腔、B腔、C腔会合后的液压油再通过平衡阀进入主回油口,并和E腔、F腔会合,其中,进入主回油口内的液压油等于从主进油口进入主控制阀的液压油,进入E腔、F腔的液压油则通过马达旋转分别进入A腔、B腔以继续参与内部循环;上述即为快速放缆操作。所述快速放缆过程中当出现失速状态时,D腔通过五号单向阀从E腔、F腔补油;最后,从主回油口排出的油等于从主进油口进入主控制阀的液压油。所述快速放缆过程中,A腔、B腔、C腔三腔内的液压油均通过平衡阀排出,A腔、B 腔、C腔三腔内的压力均达到设定值,此时,提供重载工况下的最大扭矩。所述操作方式还包括张力调节与应急释放; 所述张力调节是指先给安全张力阀中的比例电磁铁通入不同的电流信号以改变安全张力阀的设定值,安全张力阀的设定值呈线性变化,再由安全张力阀的设定值限制马达输出的最大扭矩,从而调节缆绳张力; 所述应急释放是指先给安全张力阀中的安全电磁铁通电,以将安全张力阀的设定值变为最小值,马达输出扭矩最小,再在被拖物拖带的状态下,马达呈快速反转放出缆绳,从而实现应急释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I、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控三速中压马达控制器及其操作方式中的控制器包括控制器主体及其内部设置的主控制阀、平衡阀、高速切换阀、低速切换阀、安全张力阀与单向阀,且高速切换阀、低速切换阀均为先导控制型阀;使用时,液压油先从主控制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三速中压马达控制器,包括控制器主体(1)及其内部设置的主控制阀(2)、平衡阀(6),所述主控制阀(2)的内部设置有主阀芯(23),主阀芯(23)的一端与曲柄(2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设置在控制器主体(1)内部的高速切换阀(3)、低速切换阀(4)、安全张力阀(5)与单向阀(7),且高速切换阀(3)、低速切换阀(4)均为先导控制型阀;所述主控制阀(2)的一侧与控制器主体(1)上设置的主进油口(P)、主回油口(T)相通,另一侧设置有左出油口(21)、右出油口(22);所述左出油口(21)分别与A腔、低速切换阀进油口(41)、高速切换阀进油口(31)相通,低速切换阀进油口(41)经低速切换阀出油口(42)后与B腔相通,高速切换阀进油口(31)经高速切换阀出油口(32)后与C腔相通;所述右出油口(22)与D腔相通;所述A腔与E腔相通,B腔与F腔相通,C腔与D腔相通,且D腔、E腔、F腔均与主回油口(T)相通;所述平衡阀(6)的平衡阀进油口(61)与左出油口(21)相通,平衡阀出油口(62)与右出油口(22)相通,平衡阀回油口(63)与主回油口(T)相通;所述安全张力阀(5)的张力阀进油口(51)与左出油口(21)相通,张力阀出油口(52)与主回油口(T)相通;所述低速切换阀泄油口(43)、高速切换阀泄油口(33)、张力阀泄油口(53)都与控制器主体(1)上设置的主泄油口(O)相通;所述单向阀(7)包括一号单向阀(71)、二号单向阀(72)、三号单向阀(73)、四号单向阀(74)、五号单向阀(75)与六号单向阀(76);所述一号单向阀(71)的进油口与主进油口(P)相通,出油口与主控制阀(2)的一侧相通;所述二号单向阀(72)的进油口与高速切换阀出油口(32)相通,出油口与左出油口(21)相通;所述三号单向阀(73)的进油口与主回油口(T)相通,出油口与高速切换阀出油口(32)相通;所述四号单向阀(74)的进油口与低速切换阀出油口(42)相通,出油口与左出油口(21)相通;所述五号单向阀(75)的进油口与主回油口(T)相通,出油口与右出油口(22)相通;所述六号单向阀(76)的进油口与主回油口(T)相通,出油口与低速切换阀出油口(42)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军任建辉熊小平石磊胡发国方敏吴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