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6965 阅读:3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47
为解决现有技术两轮摩托车车架存在的强度和刚性不足,外观造型不易形成立体空间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包括:立管、主管和前撑管形成前三角结构,左、右前曲形管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前撑管的底部和主管中后部连接,且设置有发动机后悬挂上支承管和发动机后悬挂下支承管;左、右后曲形管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左、右前曲形管和尾横板连接,左、右后支撑管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左、右前曲形管的底部和左、右后曲形管的中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车架的强度和刚性大幅提高,能适应多种机型,车架的外观造型形成立体空间,能够满足多种外观造型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特别涉及到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两轮摩托车主要作为城市和山区的路面交通代步工具,除承载驾驶员之外,还有可能承载旅客或货物,因此,需要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车架作为两轮摩托车主要承重载体,一方面要承受较大的重量,另一方面还要经受路面颠簸造成的震动,因此,两轮摩托车车架的强度和刚性十分重要。另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提高,两轮摩托车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外,还需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外观造型,而车架作为两轮摩托车的主要支撑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轮摩托车外观造型。因此,两轮摩托车车架的还需要有较好的造型结构。现有技术两轮摩托车大都采用单管结构,即由一根钢管弯曲成车架主体,一 端连接前轮支架,另一端连接后轮支架,当中设置座椅支架,以此构成两轮摩托车车架;或者采用钢管焊接成三角型结构,形成车架主体,再在车架主体上连接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和座椅支架等部件。这类车架由于采用所谓单管结构,其强度和刚性都有些不足;另外,单管结构所形成的是平面结构,很难在外观造型上形成立体空间,直接影响了两轮摩托车外观造型。显然,现有技术两轮摩托车车架存在着强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架结构包括:立管、主管和前撑管形成前三角结构,且在主管和前撑管之间设置有前横管;左、右前曲形管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前撑管的底部和主管中后部连接,且在左、右前曲形管之间设置有发动机后悬挂上支承管和发动机后悬挂下支承管;左、右后曲形管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左、右前曲形管和尾横板连接,且在左、右后曲形管的中前部设置有中横管,左、右后曲形管的前端部分别连接上横管的两个端头,上横管的中部与主管的尾部连接;左、右后支撑管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左、右前曲形管的底部和左、右后曲形管的中部连接,且在与左、右前曲形管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架结构包括立管、主管和前撑管形成前三角结构,且在主管和前撑管之间设置有前横管;左、右前曲形管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前撑管的底部和主管中后部连接,且在左、右前曲形管之间设置有发动机后悬挂上支承管和发动机后悬挂下支承管;左、右后曲形管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左、右前曲形管和尾横板连接,且在左、右后曲形管的中前部设置有中横管,左、右后曲形管的前端部分别连接上横管的两个端头,上横管的中部与主管的尾部连接;左、右后支撑管对称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左、右前曲形管的底部和左、右后曲形管的中部连接,且在与左、右前曲形管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前曲形管分别由前管、连接管和后管焊接成U型结构,并且,两个端头分别向内弯曲且分别与前撑管的底部和主管中后部连接,由此形成车架的摇篮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前曲形管的前管上分别焊接有发动机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旭孙敏左辉荣蒋显恒陈亚娟周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