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车架结构、后车架结构和车身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车架结构、该车架结构具有至少两根纵梁,所述装置分别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的第一纵向段和第二纵向段,使得在车架结构装入汽车的状态下,第一纵向段基本上水平地位于车身底板的下方,第二纵向段基本上向上延伸并且沿前行方向看,第一纵向段布置在第二纵向段的后方。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后车架结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汽车车身。
技术介绍
在开发将来的新一代汽车时,要考虑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值变得越来越严格的法律规定。此外,这可通过不断减轻汽车重量来实现。同时将来的新一代汽车必须满足关于乘客保护的法律要求,这要求汽车具有足够坚固的客舱。此外,还要考虑将来可在市场上获得的各种驱动技术。将来的新一代汽车不再只针对内燃机设计,还必须适用于电动机或内燃机与电动机的组合。为了在今后新一代的汽车中在驱动技术方面提供高度的可变性,需要将车身结构设计用于安置所有这些驱动变型结构及其为之所需的部件,例如油箱和/或蓄电池。由此可以节省研发和/或制造成本。然而,迄今已知的汽车具有的车身结构都不能令人满意地实现灵活地设置这些驱动变型结构。驱动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2.03 DE 102010053464.11.一种用于汽车的车架结构(1),带有至少两根纵梁(2、3),所述纵梁分别具有彼此成一角度的第一纵向段(4)和第二纵向段(5),使得在所述车架结构(1)装入汽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纵向段(4)基本上水平地位于车身(100)的底板(110)下方,而所述第二纵向段(5)基本上向上延伸并且沿前行方向(6)看,所述第一纵向段(4)布置在所述第二纵向段(5)的后方,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纵向段(5)到所述第一纵向段(4)的过渡区域或与所述过渡区域相邻的区域开始,所述纵梁(2、3)至少局部相互远离地朝所述第一纵向段(4)的方向延伸,其中,从所述第二纵向段(5)和与之连接的所述第一纵向段(4)出发,所述纵梁(2、3)分别通入设计用于与连接在车身(100)侧面的门槛结构(120)上的端部部段(7),其中,所述端部部段(7)至少在外侧直线地延伸,所述端部部段(7)的横截面设计成L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3)在所述第一纵向段(4)的区域内相互远离地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3)呈弧形地彼此远离地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结构(1)的安装状态下,用于连接在所述门槛结构(120)上的端部部段(7)从至少一个车身侧的、用于前排座椅的前固定部位(130)至少延伸到至少一个车身侧的、用于汽车的前排座椅的后固定部位(14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2、3)关于所述车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米尔德纳,S克里梅克,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