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130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其用于改进空白、放置后起雾、当长期使用时载体附着和图像浓度在广泛使用前后的变化。公开一种磁性载体,其具有至少含多孔磁性核颗粒和树脂的磁性载体颗粒。所述磁性载体特征在于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磁性载体颗粒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当在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上沿磁性载体颗粒表面从基准点以每5°画出将图像72等分的直线时,其中在所述直线上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测量的树脂厚度为0.0μm至0.3μm的直线数(A)为直线总数72条线的7-36条线;和其中在所述直线上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测量的树脂厚度为1.5μm至5.0μm的直线数(B)为总数72条线的7-36条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子照相系统、静电记录系统或静电打印系统的磁性载体和双组 分显影剂。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实现电子照相术等中需要的高图像质量和高运行性能,提议具有孔 的铁氧体核材料用树脂填充的树脂填充的载体(参见日本专利特开申请2007-57943和 2006-337579)。根据这些提议,能够使载体的比重低,在一定程度上,这能够抑制差的图像 形成。然而,在为了实现高运行性能的利用a-Si鼓的系统中,a-Si鼓具有比任何OPC鼓 更高的静电容量,因此调色剂必须比以往摩擦带电更多。然而,此类载体具有不足的摩擦电 荷提供能力,因此,在高温高湿环境(温度30°C /湿度80% RH)下放置一周之后打印图像 的情况下,调色剂会附着至非图像区域从而引起差的图像形成的现象(即,起雾)。因此,在 一些情况下难以将此类载体应用于利用a-Si鼓的系统中。此外,在以图像百分比以低 图像浓度于50,000张纸上打印图像的情况下,任何破坏的载体颗粒会附着至感光鼓上的 图像(载体附着)。另外,为了达到高图像质量,必要的是抑制发生其中环状或点状图案出现在记录 纸张上的现象(环标记)。环标记涉及因为任何电阻低的异物存在于显影剂承载构件上引 起电荷从显影剂承载构件泄漏至感光鼓而发生的现象。为防止此现象,必须将交流偏压的 峰间电压(Vpp)设定为低的。然而,已证实,如果在使用日本专利特开申请2007-57943和 2006-337579中公开的载体中设定Vpp为低的,低显影性能会导致引起图像浓度的降低。其 进一步发生了在半色调区域和实心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将在半色调区域后端的调色剂刮擦 以产生白线,从而引起其中实心区域的边缘显著存在的图像缺陷(空白区域)。同时,提议通过在超临界流体中以树脂溶解或分散的状态在铁氧体核上形成涂层 以使树脂的层厚度标准偏差小的载体(参见日本专利特开申请2007-7M44)。使用该载体 能够在具有处理速度为约200mm/秒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形成高浓度图像。然而,在能适应 POD(按需打印)的具有例如处理速度为300mm/秒以上的高速机中,存在由于不充分的显影 效率而发生空白区域的问题。在此类具有处理速度为300mm/秒以上的高速机中,在一些情 况下还发生以下在以图像百分比于50,000张纸上打印图像的情况下,在此类磁性载 体颗粒表面处的树脂层劣化从而引起运行前后的图像浓度变化。还提议其铁氧体核用树脂涂布以具有来自于细晶体颗粒的凹凸表面的载体, 和其铁氧体核仅在它们的凹部引入树脂的载体(参见日本专利特开申请H04-93%4和 S58-216260)。根据这些日本专利特开申请H04-93%4和S58_216^0,能够获得一定程度上 改进环境依赖性和耐调色剂消耗性的载体。然而,控制不了树脂的层厚度,因此存在在常温 低湿环境(温度231/湿度5(%冊)中,当设定Vpp为低的时候由于显影效率的降低发生 空白区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了如上所述问题的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具体而 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空白区域、放置后起雾、运行期间载体附着和在运行前后图 像浓度变化的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本专利技术为具有至少含多孔磁性核颗粒和树脂的磁性载体颗粒的磁性载体。磁性载体颗粒满足下列(a)、(b)和(C),其中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磁性载 体颗粒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从其截面的基准点沿磁性载体颗粒表面画出以5°的间隔 将磁性载体颗粒截面分割为72部分的直线;以60数量%以上的量含有磁性载体颗粒(a)沿着直线树脂的厚度为0. 0 μ m以上至0. 3 μ m以下的直线数“A”为7条线以 上至36条线以下,基于直线的总数72条线,所述树脂的厚度通过测量在直线上从磁性载体 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离而得到;(b)沿着直线树脂的厚度为1. 5 μ m以上至5. 0 μ m以下的直线数“B”为7条线以 上至36条线以下,基于直线的总数72条线,所述树脂的厚度通过测量在直线上从磁性载体 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离而得到;和(c)沿着直线树脂的厚度为0. 0 μ m以上至5. 0 μ m以下的直线数“C”为70条线以上,基于直线的总数72条线,所述树脂的厚度通过测量在直线上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多 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离而得到。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能够充分地改善空白区域、放置后起雾和 运行期间的载体附着,也减轻在运行前后的图像浓度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表面改造的设备的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中磁性载体颗粒截面的SEM反射电子图像的实例。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中磁性载体颗粒截面的分割的SEM反射电子图像的实例。图4为示意性示出通过测量本专利技术中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 面的距离而得到的树脂厚度的测量实例的图。图5为通过测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 距离而得到的树脂厚度的图。图6为示意性示出其中画出用于测量本专利技术中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 核颗粒表面的距离的直线的实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载体为具有至少含多孔磁性核颗粒和树脂的磁性载体颗粒的磁性 载体。在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载体中,重要的是,如稍后涉及的图4中还示出的,在用扫描电子 显微镜拍摄的磁性载体颗粒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从其截面的基准点沿磁性载体颗粒表 面画出以5°的间隔将磁性载体颗粒截面分割为72部分的直线;沿着直线树脂的厚度为 O.Oym以上至0. 3 μ m以下的直线数“Α”为7条线以上至36条线以下,基于直线的总数72条线,所述树脂的厚度通过测量在直线上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 离而得到。还重要的是沿着直线树脂的厚度为1.54!11以上至5.(^111以下的直线数“8”为 7条线以上至36条线以下,基于直线的总数72条线,所述树脂的厚度通过测量在直线上从 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离而得到。将直线数A和直线数B控制在基于直线的总数的上述范围内,这能够防止空白区 域、在于高温高湿环境(30°C/80%RH)中放置一周之后打印的情况下的起雾和运行期间的 载体附着,也能够减轻运行前后的图像浓度变化。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载体显示此类优异效果的原因不清楚,但本专利技术人推测其原因如下 所述。磁性载体颗粒具有通过测量在直线上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 面的距离而得到的树脂的厚度为0. 0 μ m以上至0. 3 μ m以下的部分,是指从磁性载体颗粒 表面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离短并且载体颗粒具有在它们的表面处树脂的厚度小的 部分。在当磁性载体颗粒具有在它们的表面处树脂的厚度为0. 3 μ m以下的部分时的情况 下,多孔磁性核颗粒具有低电阻值,因此在显影时具有与磁性载体开始承载的调色剂的极 性相反的极性的摩擦电荷(反电荷)能够容易地释放至显影剂承载构件。因此,削弱磁性 载体和调色剂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因此调色剂能够改进其对于电场的响应并改进其显影性 能。然而,如果磁性载体颗粒仅为在它们的表面处具有通过测量从磁性载体颗粒表面 至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离而得到的树脂的厚度为0. 0 μ m以上至0. 3 μ m以下的部分的 磁性载体颗粒,那么在一些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载体,其包括含多孔磁性核颗粒和树脂的磁性载体颗粒,其中当将通过SEM拍摄的所述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用从基准点朝向所述磁性载体颗粒表面以径向的方式以5°的间隔画出的直线划分为72等分时,60数量%以上的所述磁性载体颗粒满足下列(a)、(b)和(c):(a)沿着直线所述树脂的厚度为0.0μm以上至0.3μm以下的直线数“A”为7条线以上至36条线以下,基于所述直线的总数72条线,所述树脂的厚度通过测量在所述直线上从所述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所述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离而得到;(b)沿着直线所述树脂的厚度为1.5μm以上至5.0μm以下的直线数“B”为7条线以上至36条线以下,基于所述直线的总数72条线,所述树脂的厚度通过测量在所述直线上从所述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所述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离而得到;和(c)沿着直线所述树脂的厚度为0.0μm以上至5.0μm以下的直线数“C”为70条线以上,基于所述直线的总数72条线,所述树脂的厚度通过测量在所述直线上从所述磁性载体颗粒表面至所述多孔磁性核颗粒表面的距离而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知香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