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108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载体即使长期使用也不发生起雾或载体附着,具有优良的点再现性,用磁性载体获得没有浓度变化的高品质图像。公开的是具有用树脂填充多孔磁性核颗粒中的孔的磁性载体颗粒的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载体的特征在于,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在通过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上的基准点以10°的间隔画出的18条直线上,具有6.0μ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区域的数量相对于具有0.1μ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区域的总数量为5.0数量%至35.0数量%磁性核部,除具有4.0μ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的数量相对于除具有0.1μ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的总数量为1.0数量%至15.0数量%磁性核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子照相法、静电记录法和静电印刷法的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 剂。
技术介绍
例如,通常将含重金属的铁氧体载体用作载体。然而,此类载体具有高密度和进而 大的饱和磁化强度,因此磁刷变得如此刚性以致可容易地发生显影剂的劣化,如载体消耗 和调色剂用外部添加剂的劣化。因此,为了降低比重,提出具有微小凹凸的表面和具有许多微小空隙的内部结构 的载体(参考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8-050377)。上述载体维持带电性,这是因为在显影单元 中载体表面总是被磨削(ground down),由此暴露出新形成的表面。然而,长期使用期间显 影剂中如此磨削的载体增加,由此降低显影剂的流动性,这反过来导致在一些情况下图像 浓度变化(图像均勻性的降低)和起雾。提出通过用树脂填充孔隙率为10至60%和连续孔隙率(intercommunicating porosity)为1. 8至4. 0的铁氧体空隙生产的树脂填充型铁氧体载体(参见日本专利申请 特开2006-337579)。尽管上述载体具有较低比重,但通过控制空隙结构获得较高耐久性。 然而,调色剂显影后在载体表面上发生局部带电量的差,由此引起在一些情况下浓度变化 和降低点再现性,因此存在改进此类载体的空间。因此,提出具有树脂层和铁氧体层交替存在的立体层压结构的载体(参见日本专 利申请特开2007-057943)。上述载体通过像电容器的性质具有稳定的带电性。然而,层压 结构如此致密以致用树脂填充接近芯材中心而存在的空隙部趋于不足。结果,存在长期耐 久使用期间部分磁性载体受到破坏,导致载体附着的情况。此外,由于存在空隙而导致载体 过分带电,因此仍存在稳定获得高品质图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没有上述问题的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具体地,本发 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长期使用期间也给予无浓度变化的高品质图像而不发生起雾或载 体附着以及具有优良的点再现性的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载体具有通过用树脂填充多孔磁性核颗粒的 孔而生产的磁性载体颗粒,其特征在于,当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磁性载体颗粒的 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以10°的间隔画出通过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的基准点的18条直线 时,磁性载体包含80数量%以上满足以下(a)和(b)的磁性载体颗粒(a)在直线上具有6. 0 μ 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区域的数量为5. 0数量%以上至 35. 0数量%以下,相对于在直线上具有0. 1 μ 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区域的数量,和( b)除在直线上具有4. Ομπι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的数量为1. 0数量% 以上至15. 0数量%以下,相对于除在直线上具有0. 1 μ 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的数量。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磁性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影剂,其特征在于,磁性载体 为上述磁性载体。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载体,能够稳定形成高度精确和优良的图像。具体地,能够 获得即使长期使用期间也不发生起雾或载体附着以及具有优良的点再现性的无浓度变化 的高品质图像。附图说明图1为表面改性设备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磁性核颗粒的截面的一个实例;图3为仅指定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载体颗粒的加工截面区域的SEM反射电子图像的一个 实例;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中磁性核部区域和除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 的一个测定例的示意图;和图5为示出通过测量本专利技术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中具有0. 1 μ m以上长度的磁 性核部区域以及除具有0. 1 μ 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获得的长度-数量(数 量%)分布的一个实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当调色剂显影时,在磁性载体内部残留具有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反电荷 (count electric charge) 0具有组合(built-up)反电荷的该部分具有高的与调色剂的附 着强度(adhesionstrength),所述部分不容易从磁性载体颗粒脱离。因此,磁性载体颗粒表 面上的带电点减少,导致作为磁性载体的带电性大幅降低。此外,在静电图像载体上显影的 调色剂通过反电荷被吸回显影剂载体,导致调色剂显影性的劣化。为了防止该现象,磁性载体的反电荷需要通过磁性载体平稳地排出显影剂载体。 通过这样做,消除如上所述的吸回调色剂的力,由此能够获得优良的显影性。然而,如果为了排出反电荷仅使用具有低电阻的核颗粒的磁性载体,在一些情况 下,静电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图像受到干扰。这是因为磁性载体的电阻如此低 以致经由在显影剂载体上形成的磁性载体的磁穗形成(chain formation)发生静电图像载 体和显影剂载体之间的电荷泄漏,这反过来导致干扰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图像。为了改进显 影性而不干扰静电潜像,重要的是以将反电荷排出显影剂载体而没有显影剂载体和静电图 像载体之间的电荷泄漏的方式控制载体的电特性。 从上述的观点,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通过用树脂填充多孔磁性核的孔而生产的磁性 载体颗粒中,通过控制颗粒内部磁性核部和树脂部的存在状态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 具有通过用树脂填充多孔磁性核的孔而生产的磁性载体颗粒的磁性载体需要满足以下。 艮口,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以10°的间隔画 出的通过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的基准点的18条直线上,具有6. 0 μ 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 区域的数量为5. 0数量%以上至35. 0数量%以下,相对于具有0. 1 μ 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 部区域的总数量,以及除具有4. 0 μ 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的数量为1. 0数量%以上至15. O数量%以下,相对于除具有0. 1 μ 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的总数量。 通过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控制磁性载体的内部结构,能够获得具有优良的显影性而没有由于 如上所述的泄漏而干扰静电潜像的磁性载体。尽管为此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为此本专利技术 的专利技术人推测如下。在图像形成时,多个磁性载体颗粒以在显影剂载体上点与点接触的状态形成磁 穗。特别在其中将调色剂显影至静电图像载体的显影区域中,磁性载体颗粒沿磁力线排列 成接近直线。此时,各磁性载体颗粒在两个点(极点)处与其相邻的磁性载体颗粒接触。连 接接触点的直线(连接所述两个极点的直线)为磁性载体颗粒的直径。通常,电荷在作为 最短路径的直径线上移动。这里,多孔磁性核颗粒为通过在高温下烧结各种细颗粒获得的晶粒(grain)(烧 结的一次颗粒)的结合体。晶粒的烧结体对应于磁性载体颗粒的磁性核部区域。所述体的 状态大大影响作为载体的强度和电特性。上述反电荷经由磁性载体颗粒内部的磁性核部区 域移动。在迄今提出的多孔磁性核颗粒的情况下,晶粒的接触面积小,这是因为晶粒小,因 此晶粒间的粘合性低。因此,晶粒间的电荷不能平稳地移动,由此反电荷滞留在载体内部, 导致吸回调色剂,这在一些情况下反过来引起调色剂显影的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必要的是通过使晶粒在多孔磁性核颗粒中相对大和以确保晶粒 间大的接触面积的方式控制结合(binding)使晶粒间的电荷移动平稳。作为基于上述发现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以10°的间隔画出的通过磁性载体颗 粒的截面的基准点的18条直线上控制具有6. 0 μ m以上长度的磁性核部区域的数量为5.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载体,所述磁性载体具有通过用树脂填充多孔磁性核颗粒的孔而生产的磁性载体颗粒,其特征在于,当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磁性载体颗粒的截面的反射电子图像中以10°的间隔画出通过所述磁性载体颗粒截面的基准点的18条直线时,80数量%以上的在所述磁性载体中包含的所述磁性载体颗粒满足以下(a)和(b):(a)在所述直线上具有6.0μm以上的长度的磁性核部区域数量为5.0数量%以上至35.0数量%以下,相对于在所述直线上具有0.1μm以上的长度的磁性核部区域数量,和(b)在所述直线上除具有4.0μm以上的长度的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的数量为1.0数量%以上至15.0数量%以下,相对于在所述直线上除具有0.1μm以上的长度的磁性核部以外的区域的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望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