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异丙基苯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69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式(Ⅰ)的全氟异丙基苯衍生物,适合在合成农用化学品、药物和表面活性剂中作为中间体或原料:其中X↓[1]为H、卤素、甲酰基、可选地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硫基等;X↓[2]为H、卤素、甲酰基、羟基、(C↓[1]-C↓[6])烷基、-C(=O)-R↓[1](其中R↓[1]为H、卤素、羟基、(C↓[1]-C↓[6])烷基、或NR↓[2]R↓[3](其中R↓[2]和R↓[3]均为H、C↓[1-6]烷基等))等;X↓[3]为H、卤素、羟基、氰基、异氰酸基、肼基、重氮基、-C(=O)-R↓[1]、-SO↓[2]-R↓[4](其中R↓[4]为卤素、羟基、(C↓[1]-C↓[6])烷基或NR↓[5]R↓[6](其中R↓[5]和R↓[6]均为H或(C↓[1]-C↓[6])烷基)等;和X↓[4]为H、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公知的化合物除外。(*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erfluorinated benzene derivative

\u901a\u5f0f\uff08\u2160\uff09\u7684\u5168\u6c1f\u5f02\u4e19\u57fa\u82ef\u884d\u751f\u7269\uff0c\u9002\u5408\u5728\u5408\u6210\u519c\u7528\u5316\u5b66\u54c1\u3001\u836f\u7269\u548c\u8868\u9762\u6d3b\u6027\u5242\u4e2d\u4f5c\u4e3a\u4e2d\u95f4\u4f53\u6216\u539f\u6599\uff1a\u5176\u4e2d\uff38\u2193\uff3b\uff11\uff3d\u4e3a\uff28\u3001\u5364\u7d20\u3001\u7532\u9170\u57fa\u3001\u53ef\u9009\u5730\u5364\u4ee3\u7684\uff08\uff23\u2193\uff3b\uff11\uff3d\uff0d\uff23\u2193\uff3b\uff16\uff3d\uff09\u70f7\u57fa\u3001\uff08\uff23\u2193\uff3b\uff11\uff3d\uff0d\uff23\u2193\uff3b\uff16\uff3d\uff09\u70f7\u786b\u57fa\u7b49\uff1b\uff38\u2193\uff3b\uff12\uff3d\u4e3a\uff28\u3001\u5364\u7d20\u3001\u7532\u9170\u57fa\u3001\u7f9f\u57fa\u3001\uff08\uff23\u2193\uff3b\uff11\uff3d\uff0d\uff23\u2193\uff3b\uff16\uff3d\uff09\u70f7\u57fa\u3001\uff0d\uff23\uff08\uff1d\uff2f\uff09\uff0d\uff32\u2193\uff3b\uff11\uff3d\uff08\u5176\u4e2d\uff32\u2193\uff3b\uff11\uff3d\u4e3a\uff28\u3001\u5364\u7d20\u3001\u7f9f\u57fa\u3001\uff08\uff23\u2193\uff3b\uff11\uff3d\uff0d\uff23\u2193\uff3b\uff16\uff3d\uff09\u70f7\u57fa\u3001\u6216\uff2e\uff32\u2193\uff3b\uff12\uff3d\uff32\u2193\uff3b\uff13\uff3d\uff08\u5176\u4e2d\uff32\u2193\uff3b\uff12\uff3d\u548c\uff32\u2193\uff3b\uff13\uff3d\u5747\u4e3a\uff28\u3001\uff23\u2193\uff3b\uff11\uff0d\uff16\uff3d\u70f7\u57fa\u7b49\uff09\uff09\u7b49\uff1b\uff38\u2193\uff3b\uff13\uff3d\u4e3a\uff28\u3001\u5364\u7d20\u3001\u7f9f\u57fa\u3001\u6c30\u57fa\u3001\u5f02\u6c30\u9178\u57fa\u3001\u80bc\u57fa , diazo and - C (O) - R: 1, SO: 2 R: 4 R: 4 (which is halogen, hydroxy, (C: 1 C: 6) alkyl or NR down 5 down R 6 (R: 5 and R: 6 were H (C or 1 C down: 6); and X alkyl): 4 H, halogen, (C: 1 C: 6) (alkyl or C: 1 C: 6) alkoxy, except the known compou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全氟异丙基苯衍生物或其盐。
技术介绍
由于全氟异丙基苯有全氟烷基,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特征,因而适合作为中间体或原料用于合成农用化学品、药、染料、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橡胶材料、脱模剂、抗水抗油剂、光学材料、气体分离膜材料、保护材料、防污漆、耐气候涂料、纸转化剂(paper-converting agents)、纺织品处理剂、有诸如耐热性和耐候性等特性的功能树脂、抗静电剂、照相调色剂、液晶材料和溶剂(参见例如CMC出版的“Advanced Technology of Halogen Chemicals”)。迄今,关于全氟异丙基苯的生产实例没有很多报告。文献中已知的用于在苯环中引入全氟异丙基的方法是例如(a)在金属铜存在下用2-碘七氟丙烷置换卤代苯中卤素的方法,例如(1)Tetrahedron,25,5921(1969)、(2)DE2606982、(3)Journal Chem.Soc.Jpn.,1876(1972)、(4)J.Chem.Soc.PerkinTrans.1,661(1980)、和(5)Bull.Chem.Soc.Jpn.,65,2141(1992)中所述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工业上的不利之处在于必须先将卤原子引入苯的适当位置,需要过量的铜,而且反应温度高。此外,取决于苯的取代基类型,产率低而且得不到好结果。(b)在氟阴离子存在下使六氟丙烯在氟硝基苯上反应的方法,例如(1)J.Chem.Soc.C,2221(1968)、(2)J.Soc.Org.Synth.Chem.,Jpn.,27,993(1969)、(3)J.Chem.Soc.Jpn.,198(1976)、和(4)Tetrahedron,51,13167(1995)中所述方法。但这些方法中可使用的基质限于已被吸电子基团活化的那些基质例如全氟硝基苯和二硝基氟苯,从而使该方法在可得化合物的取代基、结构等方面受限。(c)使未取代或取代的苯基格利雅试剂与六氟丙酮反应然后使所得1-羟基-1-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苯与适当的氟化剂反应的方法,例如CA1 022 573中所述方法。但由于所述反应中使用工业上难以操作的试剂如氢氟酸和SF4,使该方法始终没有经济利益。(d)使三氟甲磺酸(七氟异丙基)苯基碘翁与酚反应获得全氟异丙基苯酚的方法,描述在Bull.Chem.Soc.Jpn.,57,3361(1984)中。但由于使用昂贵的试剂和对所得化合物的全氟异丙基化位的低选择性,使该方法没有工业实施的前途。(e)在钯催化剂存在下使碘苯与在所述系统中由2-碘七氟丙烷和锌制备的全氟异丙基锌化合物反应获得全氟异丙基苯的方法,描述在Chemistry Letters,137(1982)中。但因其反应条件(其中要使用锌和所述反应需在超声波下进行),使该方法不利于工业实施。现有的全氟异丙基苯生产方法中,通过上述方法在所要苯中引入全氟异丙基或使通过上述方法生产的全氟异丙基苯经结构变换生产所要化合物。实际上这两种方法都不令人满意。由于以前的方法如此不适合实际应用,几乎不知道全氟异丙基苯的生产实例。但由于全氟异丙基是有物理和生物化学特征的取代基,几个领域的文献描述了其中引入全氟异丙基的苯的有用性。关于有全氟异丙基作为取代基的苯甲酸,例如JP-A-9-319147公开了在苯环上有全氟异丙基的邻苯二甲酸适合用作可充正电的电荷控制剂和用于静电显像的调色剂,JP-A-59-69755公开了某些有全氟异丙基的苯甲酰胺适合用作照相用蓝绿色成色剂。关于全氟异丙基苯磺酸,例如US3501522描述一些磺酸及其盐适合用作润湿剂和分散剂,并公开了由1-甲基-4-(1-三氟甲基-1-羟基-2,2,2-三氟乙基)苯作原料经1-甲基-4-七氟异丙基苯生产4-七氟苯甲酸的方法。但因其使用高毒性试剂如SF4和铬酸,导致生产设备和废物处理费用很高,使该方法不利于工业实施。所述已知方法中,一般需预先在要引入全氟异丙基的位置引入卤原子或者可引入全氟异丙基的苯限于有一定取代基的苯如酚和硝基苯。因此,过去生产的全氟异丙基苯的取代基种类很少。此外,上述方法都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因而,尽管全氟异丙基是有物理特征的取代基而且在许多领域有应用前途,但迄今尚未生产很多全氟异丙基苯。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有用的全氟异丙基苯衍生物或其盐,提供以JP-11-229304中所述方式用易于生产的全氟异丙基苯胺和各种新的全氟异丙基苯衍生物以简单方式和良好的产率生产各种全氟异丙基苯衍生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式(I)所示全氟异丙基苯衍生物或其盐 其中X1为氢原子、卤原子、甲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C1-C6)烷基、或(C1-C6)烷基酰氧基(C1-C6)烷基;X2为氢原子、卤原子、甲酰基、羟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基磺酰基、羟基(C1-C6)烷基或-C(=O)-R1(其中R1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NR2R3(其中R2和R3可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X3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氰基、异氰酸基、异硫氰酸基、肼基、重氮基、巯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O)-R1(其中R1如前面所定义)或-SO2-R4(其中R4为卤原子、羟基、(C1-C6)烷基或NR5R6(其中R5和R6可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或(C1-C6)烷基));和X4为氢原子、卤原子、(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条件是(1)当X1、X2和X4均为氢原子时,则X3不是羟基羰基或甲氧基羰基,(2)当X1和X4均为氢原子而且X2为甲酰基时,则X3不是甲氧基,(3)当X1、X2和X3之任一为甲氧基时,则X4及X1、X2和X3中其余两个都不是氢原子,(4)当X2和X3之任一为羟基时,则X1、X4及X2和X3中其余一个都不是氢原子,(5)当X1、X2、X3和X4之任一为氟原子时,则X1、X2、X3和X4中其余三个都不是氢原子,(6)当X1、X2和X4均为氢原子时,则X3不是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7)当当X1、X2、X3和X4之任一为甲基时,则X1、X2、X3和X4中其余三个都不是氢原子,(8)当X1、X2和X4均为氢原子时,则X3不是异丙基或氯甲基,(9)当X1、X3和X4均为氢原子时,则X3不是三氟甲基,和(10)当X1和X4均为甲基而且X2为氢原子时,则X3不是氢原子或七氟异丙基。实施方式关于表示本专利技术全氟异丙基苯衍生物的式(I)的定义,在其各取代基的定义中,“i”意指异,“sec-”意指仲,“t”意指叔,表示烷基部分的“烷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C1-C6)烷基”意指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可以是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新戊基、1,2-二甲基丙基、己基和庚基。“卤原子”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或氟原子;“卤代(C1-C6)烷基”(可相同或不同)表示其中至少一个氢原子已被卤原子取代的有1-6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式(Ⅰ)所示全氟异丙基苯衍生物或其盐: *** (Ⅰ) 其中X↓[1]为氢原子、卤原子、甲酰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羟基(C↓[1]-C↓[6])烷基、或(C↓[1]-C↓[6])烷基酰氧基(C↓[1]-C↓[6])烷基;X↓[2]为氢原子、卤原子、甲酰基、羟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亚磺酰基、(C↓[1]-C↓[6])烷基磺酰基、羟基(C↓[1]-C↓[6])烷基或-C(=O)-R↓[1](其中R↓[1]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或NR↓[2]R↓[3](其中R↓[2]和R↓[3]可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X↓[3]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氰基、异氰酸基、异硫氰酸基、肼基、重氮基、巯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O)-R↓[1](其中R↓[1]如前面所定义)或-SO↓[2]-R↓[4](其中R↓[4]为卤原子、羟基、(C↓[1]-C↓[6])烷基或NR↓[5]R↓[6](其中R↓[5]和R↓[6]可相同或不同,为氢原子或(C↓[1]-C↓[6])烷基));和X↓[4]为氢原子、卤原子、(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条件是: (1)当X↓[1]、X↓[2]和X↓[4]均为氢原子时,则X↓[3]不是羟基羰基或甲氧基羰基, (2)当X↓[1]和X↓[4]均为氢原子而且X↓[2]为甲酰基时,则X↓[3]不是甲氧基, (3)当X↓[1]、X↓[2]和X↓[3]之任一为甲氧基时,则X↓[4]及X↓[1]、X↓[2]和X↓[3]中其余两个都不是氢原子, (4)当X↓[2]和X↓[3]之任一为羟基时,则X↓[1]、X↓[4]及X↓[2]和X↓[3]中其余一个都不是氢原子, (5)当X↓[1]、X↓[2]、X↓[3]和X↓[4]之任一为氟原子时,则X↓[1]、X↓[2]、X↓[3]和X↓[4]中其余三个都不是氢原子, (6)当X↓[1]、X↓[...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正展池田健一屿冈孝史吉田正德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