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内置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4742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箱内置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在油箱内设置有浮子,该浮子活套于直管上,浮子能够沿直管做上下移动,在直管的上端固套有顶盖,该顶盖将直管的上端封口,并且顶盖上开有与直管中心孔相通的采集孔;所述直管的下端伸入支架内,并通过软管与采集管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架与油箱的内壁相固定,且支架和顶盖一起,限制浮子沿直管上下移动的行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浮子和支架对直管定位,能够确保顶盖上的采集孔始终位于油箱内液面的上方,从而有效防止了燃油进入直管及采集管内,避免了油蒸汽吸附系统的管路堵塞,具有设计合理、制作容易、改造方便、改造成本低等特点,能够在各种两轮或三轮摩托车上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油箱内置燃油蒸汽 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为防治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两轮和三轮摩托 车第III阶段标准对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工况法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 国III标准,有的厂家在摩托车上增设油蒸汽吸附系统,该系统由采集管、防倾阀、吸附管、炭 罐、脱附管和节气门阀体构成,如图6所示,采集管2的上端由油箱锁12定位,采集管2的 下端伸出油箱1外,且与防倾阀13的进口连接,该防倾阀13的出口与吸附管的一头连接, 吸附管的另一头连接在炭罐的进口,而炭罐的出口通过脱附管与节气门阀体相接。采集管、 防倾阀、吸附管、炭罐、脱附管和节气门阀体组成与油箱内腔相通的管路,一方面外界的大 气通过炭罐、吸附管和采集管与油箱连通,能够实现平衡油箱内外压力的功能;另一方面, 油箱内的油蒸汽进入炭罐,由炭罐吸收后进入节气门阀体中利用。上述吸附系统虽然达到 了一定的防污染效果,但仍存在下列不足1、防倾阀在油箱的外面,虽然能够防止激荡溅入的燃油进入炭罐内,但是油箱斜 倾或倾倒的时候,一部分燃油会经过采集管的进口进入采集管内,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箱内置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包括油箱(1)和采集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箱(1)内设置有浮子(3),该浮子(3)活套于直管(4)上,浮子(3)能够沿直管(4)做上下移动,在所述直管(4)的上端固套有顶盖(5),该顶盖(5)将直管(4)的上端封口,并且顶盖(5)上开有与直管(4)中心孔相通的采集孔(5a);所述直管(4)的下端伸入支架(6)内,并通过软管(7)与采集管(2)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架(6)与油箱(1)的内壁相固定,且支架(6)和顶盖(5)一起,限制浮子(3)沿直管(4)上下移动的行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箱内置燃油蒸汽采集装置,包括油箱(1)和采集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油箱(1)内设置有浮子(3),该浮子(3)活套于直管(4)上,浮子(3)能够沿直管(4)做上下 移动,在所述直管(4)的上端固套有顶盖(5),该顶盖(5)将直管(4)的上端封口,并且顶盖 (5)上开有与直管(4)中心孔相通的采集孔(5a);所述直管(4)的下端伸入支架(6)内,并 通过软管(7)与采集管(2)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架(6)与油箱(1)的内壁相固定,且支架(6) 和顶盖(5 ) —起,限制浮子(3 )沿直管(4 )上下移动的行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内置燃油蒸汽采集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选张恒张加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