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集油槽的燃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8900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集油槽的燃油箱,属于对燃油箱结构的改进。集油槽底部与燃油箱内部固定连接,集油槽的高度为燃油箱内部高度的80%‑90%,该集油槽由集油槽上腔和集油槽下腔组成,集油槽上腔的底部与集油槽下腔联通,加油管下部与集油槽上腔联通,吸油管下部位于集油槽下腔的底部,燃油泵与集油槽上腔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燃油泵吸油管一端与燃油泵连接、另一端位于燃油箱底部,集油管的吸油管位于集油槽内、出油管位于集油槽下腔内,该集油管顶部与集油槽上腔中部穿接,燃油泵通过管路与集油管的出油管联通。优点是结构新颖,能保证油量下降到底油面时,吸油管可正常吸油不会进气,提高一次性加油的续航里程而减少加油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集油槽的燃油箱
本技术属于对燃油箱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传统的燃油箱没有集油槽,当油面下降到一定位置时,由于汽车行驶的冲击使油在油箱里形成翻滚、波浪,这就会使吸油管进气,导致发动机供油出现问题,这就要提前加油才能避免进气现象发生,这就缩短了加油的间隔时间,会给行车造成时间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集油槽的燃油箱,以解决油面下降到一定位置时存在的会使吸油管进气,导致发动机供油出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集油槽底部与燃油箱内部固定连接,集油槽的高度为燃油箱内部高度的80%-90%,该集油槽由集油槽上腔和集油槽下腔组成,集油槽上腔的底部与集油槽下腔联通,其中集油槽上腔与集油槽下腔的容积比为6~8:1,加油管下部与集油槽上腔联通,吸油管下部位于集油槽下腔的底部,燃油泵与集油槽上腔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燃油泵吸油管一端与燃油泵连接、另一端位于燃油箱底部,集油管的吸油管位于集油槽内、出油管位于集油槽下腔内,该集油管顶部与集油槽上腔中部穿接,燃油泵通过管路与集油管的出油管联通。本技术所述集油槽的总容量为20-40升。本技术所述燃油泵吸油管距集油槽底部的距离小于集油管的吸油管距集油槽底部的距离。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集油槽为上大下小,安装在燃油箱内的吸油管下,吸油管在集油槽下腔位置吸油,能保证油量下降到底油面时,即燃油箱燃油量较少时,集油槽内的燃油不受冲击的影响,吸油管可正常吸油不会进气,提高一次性加油的续航里程而减少加油次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集油槽1底部与燃油箱4内部固定连接,集油槽1的高度为燃油箱4内部高度的80%-90%,该集油槽1由集油槽上腔101和集油槽下腔102组成,集油槽上腔101的底部与集油槽下腔102联通,其中集油槽上腔101与集油槽下腔102的容积比为6~8:1,加油管5下部与集油槽上腔101联通,吸油管6下部位于集油槽下腔102的底部,燃油泵3与集油槽上腔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燃油泵吸油管7一端与燃油泵3连接、另一端位于燃油箱4底部,集油管2的吸油管201位于集油槽内、出油管202位于集油槽下腔内,该集油管顶部与集油槽上腔中部穿接,燃油泵3通过管路与集油管2的出油管202联通;所述集油槽1的总容量为20-40升。所述燃油泵吸油管7距集油槽1底部的距离小于集油管2的吸油管201距集油槽1底部的距离。工作原理,燃油通过加油管5加入集油槽1内,集油槽1加满后外溢到燃油箱4内,当燃油面下降到集油管2最高点时,燃油箱4内的燃油通过集油管2将燃油导入集油槽1,当燃油面下降到较低时,通过燃油泵3(能吸起更底油面的燃油)将燃油箱4内的燃油吸入集油槽1内,以保证吸油管6能吸出燃油不进气。按照上述结构制成的燃油箱集油槽,可在燃油箱燃油量较少时,吸油管不能进入气体,达到一次性加油增加续航里程,减少加油频次的目的。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做若干的调整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集油槽的燃油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集油槽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集油槽底部与燃油箱内部固定连接,集油槽的高度为燃油箱内部高度的80%‑90%,该集油槽由集油槽上腔和集油槽下腔组成,集油槽上腔的底部与集油槽下腔联通,其中集油槽上腔与集油槽下腔的容积比为6~8:1,加油管下部与集油槽上腔联通,吸油管下部位于集油槽下腔的底部,燃油泵与集油槽上腔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燃油泵吸油管一端与燃油泵连接、另一端位于燃油箱底部,集油管的吸油管位于集油槽内、出油管位于集油槽下腔内,该集油管顶部与集油槽上腔中部穿接,燃油泵通过管路与集油管的出油管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集油槽的燃油箱,其特征在于:集油槽底部与燃油箱内部固定连接,集油槽的高度为燃油箱内部高度的80%-90%,该集油槽由集油槽上腔和集油槽下腔组成,集油槽上腔的底部与集油槽下腔联通,其中集油槽上腔与集油槽下腔的容积比为6~8:1,加油管下部与集油槽上腔联通,吸油管下部位于集油槽下腔的底部,燃油泵与集油槽上腔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燃油泵吸油管一端与燃油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科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