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12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均温板包括带有凹坑的盖板和底板,所述盖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多孔毛细结构,所述盖板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一凹槽,所述底板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固设抽真空/注液管,所述盖板和底板均为冲压的方式制得;所述盖板的凹坑内固设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为冲压制得、并与所述盖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多孔毛细结构一面与所述底板内壁结合、另外一面与所述支撑柱接触;所述支撑柱为圆柱、圆筒、多边形柱或条形柱;所述多孔毛细结构形状与所述盖板和底板形状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高效能均温板结构简单,加工工艺节能环保,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降低产品成本和保护环境。

A high efficiency uniform temperature plate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均温板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现在的电子产品要求轻薄化以及高效能,故电子组件需在极小的体积范围以及短时间内产生高功率的运算,因此,现有电子产品在操作过程中高温通常集中在特定区域而产生热累积(heataccumulation)现象,而因均温板中填充有可蒸发凝结循环的流体而具有良好的导热效率,且均温板具有轻薄以及轻量化的特性,故均温板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领域中以取代散热板。在狭小空间的小功率器件散热上,采用的是超薄均温板或者超薄热管作为主要的传热或散热元件,而现有超薄均温板采用的是带有凹坑和凸点的上下盖板四周进行焊接密封,注液、抽真空和封口。而传统方案中的上下盖板均采用厚板采用蚀刻加工制得,为了蚀刻出这些支撑柱,蚀刻板通常厚度较厚,比如0.25mm或者0.3mm,由于需求量巨大,每一个产品损失材料为45%,采用厚板蚀刻这就导致材料浪费严重;同时,由于蚀刻是采用化学腐蚀去除未保护的材料,所以难免采用强酸溶液,这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破坏;并且蚀刻工艺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由于受到加工工艺的限制,传统的均温板加工生产效率比较低。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均温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及其制造工艺。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包括带有凹坑的盖板和底板,所述盖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多孔毛细结构,所述盖板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一凹槽,所述底板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固设抽真空/注液管,所述盖板和底板均为冲压的方式制得;所述盖板的凹坑内固设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为冲压制得、并与所述盖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多孔毛细结构一面与所述底板内壁固接、另外一面与所述支撑柱接触。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圆柱、圆筒、多边形柱或条形柱。优选的,所述支撑柱采用金属包括铜及其合金、铁及其碳钢等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多孔毛细结构形状与所述盖板和底板形状相同。一种上述高效能均温板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盖板、底板、多孔毛细结构以及支撑柱的加工;所述盖板采用冲压方式制得,采用多次冲压成型为带有凹坑的全面,先冲压出凹坑,在该凹坑面反向冲压出一定规律的凸包充当支撑柱,既保证强度,也保证液冷回流的路径,其采用0.03~0.35mm的卷料进行连续冲压获得,材料属性包括铜及其铜合金、铁、碳钢、铝及其合金和高分子材料比如赛钢;所述底板也采用冲压的方式而得,其采用0.03~0.35mm的卷料进行连续冲压获得,材料属性包括铜及其铜合金、铁、碳钢、铝及其合金和高分子材料比如赛钢;多孔毛细结构采用金属丝或合成纤维编织而得,也可采用金属粉颗粒烧结获得;S2.多孔毛细结构与底板的结合:如果多孔毛细结构采用编织丝网或者合成纤维,则多孔毛细结构与底板采用电阻焊或者是烧结的方式进行接触;如果多孔毛细结构采用小于等于40μm以内金属粉末,则将金属粉末采用酒精或者是水与一定的粘结剂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粉末涂到底板的一个表面的制定区域上进行进炉高温烧结;S3.盖板与底板的结合:盖板与底板的四周相互贴合并焊接,采用钎焊、激光焊接、电阻焊或氩弧焊等焊接方法;S4.焊接真空/注液管:将真空/注液管放置到盖板与底板一端的槽孔内,然后采用钎焊或者是电阻焊接的办法将两者焊接在一起;S5.注入工作流体:通过真空/注液管,向密封腔体注入一定量的工作流体,其注入量根据产品尺寸不同而不同;S6.抽真空:通过真空/注液管连接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将产品内的不凝性气体尽可能排除;S7.产品封口:当产品抽空达到一定值后,就将真空/注液管全部剪断并且密封。优选的,所述第一薄板上冲压出来的支撑柱,冲压的支撑柱排列,根据工艺和产品不同而不同,其形状为圆柱、圆筒、多边形柱,条形柱等,主要其加强结构强度和液体回流路径;优选的,所述工作流体可以是水、甲醇、丙酮或制冷剂比如R1233ZD或710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高效能均温板顶板上的支撑柱采用冲压的方式加工而成与顶板为一体结构,结构牢固,并且生产效率高;传统生产方式的支撑柱是通过蚀刻加工的,所以蚀刻板厚度较厚,比如0.25mm或者0.3mm,由于需求量巨大,采用厚板蚀刻这就导致材料浪费严重,每一个产品损失材料为45%;同时,由于蚀刻是采用化学腐蚀去除未保护的材料,所以难免采用强酸溶液,这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破坏;为了蚀刻这种产品从而耗费了人力和财力;最后蚀刻效率较低,单块板蚀刻完整需要的时间接近12小时,而本方案的冲压办法,单个产品的冲压在10秒以内完成。本专利技术高效能均温板结构简单,加工工艺节能环保,而且产能对应提高至少60%,节省相关的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降低产品成本和保护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能均温板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其中:1.盖板;101.第一凹槽;102.支撑柱;2.多孔毛细结构;3.底板;301.第二凹槽;4.真空管/真空/注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更为详细、完整的说明。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包括带有凹坑的盖板1和底板3,所述盖板1和底板3之间设有多孔毛细结构2,所述盖板1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一凹槽101,所述底板3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二凹槽301,所述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301内固设抽真空/注液管4,所述盖板1和底板3均为冲压的方式制得;所述盖板1的凹坑内固设若干支撑柱102,所述支撑柱102为冲压制得、并与所述盖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多孔毛细结构2一面与所述底板3内壁固接、另外一面与所述支撑柱102接触。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支撑柱2为圆柱、圆筒、多边形柱或条形柱,所述支撑柱2采用金属包括铜及其合金、铁及其碳钢等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一种上述高效能均温板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盖板、底板、多孔毛细结构以及支撑柱的加工;所述盖板采用冲压方式制得,采用多次冲压成型为带有凹坑的全面,先冲压出凹坑,在该凹坑面反向冲压出一定规律的凸包充当支撑柱,既保证强度,也保证液冷回流的路径,其采用0.03~0.35mm的卷料进行连续冲压获得,材料属性包括铜及其铜合金、铁、碳钢、铝及其合金和高分子材料比如赛钢;所述底板也采用冲压的方式而得,其采用0.03~0.35mm的卷料进行连续冲压获得,材料属性包括铜及其铜合金、铁、碳钢、铝及其合金和高分子材料比如赛钢;多孔毛细结构采用金属丝或合成纤维编织而得,也可采用金属粉颗粒烧结获得;S2.多孔毛细结构与底板的结合:如果多孔毛细结构采用编织丝网或者合成纤维,则多孔毛细结构与底板采用电阻焊或者是烧结的方式进行接触;如果多孔毛细结构采用小于等于40μm以内金属粉末,则将金属粉末采用酒精或者是水与一定的粘结剂混合,然后将这种混合粉末涂到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包括带有凹坑的盖板(1)和底板(3),所述盖板(1)和底板(3)之间设有多孔毛细结构(2),所述盖板(1)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一凹槽(101),所述底板(3)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二凹槽(301),所述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301)内固设抽真空/注液管(4),其特征在于:/n所述盖板(1)和底板(3)均为冲压的方式制得;/n所述盖板(1)的凹坑内固设若干支撑柱(102),所述支撑柱(102)为冲压制得、并与所述盖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n所述多孔毛细结构(2)一面与所述底板(3)内壁固接、另外一面与所述支撑柱(102)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包括带有凹坑的盖板(1)和底板(3),所述盖板(1)和底板(3)之间设有多孔毛细结构(2),所述盖板(1)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一凹槽(101),所述底板(3)的内壁一端开设第二凹槽(301),所述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301)内固设抽真空/注液管(4),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1)和底板(3)均为冲压的方式制得;
所述盖板(1)的凹坑内固设若干支撑柱(102),所述支撑柱(102)为冲压制得、并与所述盖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多孔毛细结构(2)一面与所述底板(3)内壁固接、另外一面与所述支撑柱(10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为圆柱、圆筒、多边形柱或条形柱,同时也为冷凝蒸汽回流时提供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采用金属包括铜及其合金、铁及其碳钢等金属或高分子材料比如赛钢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毛细结构(2)形状与所述盖板(1)和底板(2)形状相同。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能均温板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盖板、底板、多孔毛细结构以及支撑柱的加工;
所述盖板采用冲压方式制得,先冲压出凹坑,在该凹坑面反向冲压出一定规律的凸包充当支撑柱,既保证强度,也保证液冷回流的路径,其采用0.03~0.35mm的卷料进行连续冲压获得,材料属性包括铜及其铜合金、铁、碳钢、铝及其合金和高分子材料比如赛钢等;
所述底板也采用冲压的方式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军李建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威铂驰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