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14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1:50
在汽车用车身构造中,车身地板(10)包括:底板(11),其在车宽方向两侧部的后部形成有向上鼓出的鼓出部(11a);以及侧方部件(19),其沿底板(11)的车宽方向两侧部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配置,一体地形成有从鼓出部(11a)的上表面向上立起的后柱(13)。在鼓出部(11a)的后部安装后侧车架(15)的前端,且在后柱(13)的上部安装支承上边梁(42)的上边梁支承部件(41),因此能够利用鼓出部(11a)及后柱(13)提高CFRP制车身地板(10)的后部的强度/刚性,将侧车架(15)及上边梁支承部件(41)牢固地安装在该车身地板(10)的后部。

Automotive body construction

In th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body, the body floor (10) includes a bottom plate (11), which forms an upward bulging part (11a) at the rear of both sides of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and a side component (19), which is arranged along the upper surface of both sides of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bottom plate (11) along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forming an integral rear column (13) rising upward fro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ulging part (11a). The front end of the rear side frame (15) is installed at the rear of the drum-out part (11a), and the upper side beam supporting component (41) supporting the upper side beam (42) of the rear column (13), so that the strength/rigidity of the rear part of the CFRP body floor (10)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the drum-out part (11a) and the rear column (13), and the side frame (15) and the upper side beam supporting component (41) can be firmly installed at the rear part of the body floor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用车身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CFRP制车身地板的后部安装左右后侧车架及上边梁的汽车用车身构造。
技术介绍
根据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下述技术:在汽车用车身地板的后部设置具有闭合截面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悬挂构件84,并在该悬挂构件84支承左右后悬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271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汽车用车身地板的后部支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侧车架,并在后侧车架的上方支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上边梁的情况下,使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悬挂构件84的后壁向上延长并在其上端支承上边梁的前端,在该构造中,存在上边梁的安装部的强度/刚性不足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前述情况提出的,目的在于提高在CFRP制车身地板的后部支承后侧车架及上边梁的部分的强度/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提出一种汽车用车身构造,其在CFRP制车身地板的后部安装金属制后侧车架及左右上边梁,该汽车用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地板包括:底板,其在车宽方向两侧部的后部形成有向上鼓出的鼓出部;以及侧方部件,其沿所述底板的车宽方向两侧部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一体地形成有从所述鼓出部的上表面向上立起的后柱,在所述鼓出部的后部安装所述后侧车架的前端,并在所述后柱的上部安装支承所述上边梁的上边梁支承部件。另外,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提出一种汽车用车身构造,在所述第1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出部具有在所述底板的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的中空部,所述后侧车架螺纹紧固于在所述中空部内配置的侧面观察时呈三角形状的第1金属嵌入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提出一种汽车用底板,在所述第2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柱具有在所述侧方部件的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的中空部,所述上边梁支承部件螺纹紧固于在所述中空部内配置的第2金属嵌入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提出一种汽车用底板,在所述第3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后柱的车宽方向内表面设有上部向后倾斜的安装金属件,从所述底板的后端立起的后面板的车宽方向两侧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金属件,在所述后柱的车宽方向内表面上的所述安装金属件的上部前方位置设置安全带收卷装置的支承托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提出一种汽车用底板,在所述第4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上车架,其从所述左右后柱的上端向后延伸;以及左右悬架支柱,其在上下方向上连接所述左右上车架及所述左右后侧车架,所述后侧车架的前端螺纹紧固于所述第1金属嵌入部件的指向车宽方向内外的不同方向的两个面,且所述上车架的前端螺纹紧固于所述第2金属嵌入部件的指向车宽方向内外的不同方向的两个面。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提出一种汽车用底板,在所述第5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车架在所述左右悬架支柱的上端利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部横梁连结,所述左右后侧车架在所述左右悬架支柱的下端利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部横梁连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提出一种汽车用底板,在所述第5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的上端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与所述左右悬架支柱的上利用朝向后方以V字状张开的支撑连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案提出一种汽车用底板,在所述第6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横梁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与所述左右悬架支柱的上端利用朝向上方以V字状张开的支撑连结。并且,实施方式的翻车保护杆41与本专利技术的上边梁支承部件对应。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CFRP制车身地板包括:底板,其在车宽方向两侧部的后部形成有向上鼓出的鼓出部;以及侧方部件,其沿底板的车宽方向两侧部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一体地形成有从鼓出部的上表面向上立起的后柱。由于在鼓出部的后部安装后侧车架的前端,且在后柱的上部安装支承上边梁的上边梁支承部件,因此能够利用鼓出部及后柱提高CFRP制车身地板的后部的强度/刚性,将后侧车架及上边梁支承部件牢固地安装在上述车身地板的后部,特别是能够应用于跑车或敞篷车的车身以实现轻质化。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鼓出部具有在底板的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的中空部,后侧车架螺纹紧固于在中空部内配置的侧面观察时呈三角形状的第1金属嵌入部件,因此能够从车外将后侧车架紧固于鼓出部,提高组装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后柱具有在侧方部件的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的中空部,由于上边梁支承部件螺纹紧固于在中空部内配置的第2金属嵌入部件,因此能够从车外将上边梁支承部件紧固于后柱,提高组装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在左右后柱的车宽方向内表面设置上部向后倾斜的安装金属件,从底板后端立起的后面板的车宽方向两侧部固定于安装金属件,在后柱的车宽方向内表面上的安装金属件的上部前方位置设置安全带收卷装置的支承托架,因此即使是跑车这样的小型车辆,也能够确保车室后部的空间宽敞而配置大座椅。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包括从左右后柱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左右上车架和将左右上车架及左右后侧车架在上下方向上连接的左右悬架支柱,因此不仅能够提高后侧车架及上车架针对上下方向载荷的强度/刚性,且由于后侧车架的前端螺纹紧固于第1金属嵌入部件的指向车宽方向内外的不同方向的两个面和上车架的前端螺纹紧固于第2金属嵌入部件的指向车宽方向内外的不同方向的两个面,因此还能够提高后侧车架及上车架针对左右方向载荷的强度/刚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由于左右上车架在左右悬架支柱的上端利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部横梁连结,左右后侧车架在左右悬架支柱的下端利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部横梁连结,因此能够由左右后侧车架、左右上车架、左右悬架支柱、上部横梁及下部横梁构成强度/刚性高的鸟笼状构造物。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后面板上端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与左右悬架支柱的上端利用朝向后方以V字状张开的支撑连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鸟笼状构造物的强度/刚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案,下部横梁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与左右悬架支柱的上端利用朝向上方以V字状张开的支撑连结,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鸟笼状构造物的强度/刚性。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用车身后部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图2是图1的2方向向视图。(第1实施方式)图3是图1的3方向分解向视图。(第1实施方式)图4是图2的4方向向视图。(第1实施方式)图5是图2的5方向向视图。(第1实施方式)图6是图4的6-6线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附图标记说明10车身地板11底板11a鼓出部13后柱14后面板15后侧车架16外层17内层19侧方部件20外层21内层22安装金属件24支承托架26第1金属嵌入部件29第2金属嵌入部件31上车架35悬架支柱37上部横梁38下部横梁39支撑40支撑41翻车保护杆(上边梁支承部件)42上边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至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本说明书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以落座于驾驶席的乘员为基准定义。第1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两座运动型的汽车用车身地板10基本上由CFRP(碳纤维加强树脂)构成,包括沿底板11的左右两侧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下纵梁12、12和从左右下纵梁12、12的后端朝向后上方立起的左右一对后柱13、13,后面板14的从底板11的后端立起的左右两侧缘与左右后柱13、13的车宽方向内表面接合。左右一对金属制后侧车架15、15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车身构造,其在CFRP制车身地板(10)的后部安装左右后侧车架(15)及左右上边梁(42),该汽车用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地板(10)包括:底板(11),其在车宽方向两侧部的后部形成有向上鼓出的鼓出部(11a);以及侧方部件(19),其沿所述底板(11)的车宽方向两侧部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一体地形成有从所述鼓出部(11a)的上表面向上立起的后柱(13),在所述鼓出部(11a)的后部安装所述后侧车架(15)的前端,且在所述后柱(13)的上部安装支承所述上边梁(42)的上边梁支承部件(4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27 JP 2016-2104771.一种汽车用车身构造,其在CFRP制车身地板(10)的后部安装左右后侧车架(15)及左右上边梁(42),该汽车用车身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地板(10)包括:底板(11),其在车宽方向两侧部的后部形成有向上鼓出的鼓出部(11a);以及侧方部件(19),其沿所述底板(11)的车宽方向两侧部的上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一体地形成有从所述鼓出部(11a)的上表面向上立起的后柱(13),在所述鼓出部(11a)的后部安装所述后侧车架(15)的前端,且在所述后柱(13)的上部安装支承所述上边梁(42)的上边梁支承部件(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出部(11a)具有在所述底板(11)的外层(16)与内层(17)之间形成的中空部,所述后侧车架(15)螺纹紧固于在所述中空部内配置的侧面观察时呈三角形状的第1金属嵌入部件(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柱(13)具有在所述侧方部件(19)的外层(20)与内层(21)之间形成的中空部,所述上边梁支承部件(41)螺纹紧固于在所述中空部内配置的第2金属嵌入部件(2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后柱(13)的车宽方向内表面设置上部向后倾斜的安装金属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鲇泽正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