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022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包括主体壳、上壳和下壳,所述主体壳位于上壳和下壳的两侧,所述上壳和下壳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壳和下壳的内部设置有驱动内腔,所述主体壳的两端均连接有轮毂,所述主体壳内壁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上壳内部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主体壳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多条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受到外力撞击时,固定板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往里面压,固定板往里压的同时带动滑杆往两侧施加力,滑块分别沿着滑轨的方向往两侧运动,把对后桥撞击的力分散到各个方向,对力有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小对后桥的损伤,提高安全性,实用性更强。

A kind of automobile rear axle with better anti-collision performan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rear axle with good anti-collision performanc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shell, an upp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The main shell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are welded together. The inner part of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inner cavity. The two ends of the main shell are connected with a hub.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cavity is provided. A fixed plate is fixed on one side, and a connecting plate is vertical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inner part of the upper shell, and a plurality of reinforcing bars are arranged above the inner part of the main shell. In the utility model, when impacted by an external force, the fixed plate presses inside through the elastic action of the first spring, while the fixed plate presses inside, it drives the slider to exert force on both sides, and the slider moves to both sid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liding track respectively. The slider disperses the impact force on the rear bridge in all directions, and has a cushioning effect on the force, reduces the damage to the rear bridge, improves the safety and practicability. Sex is stro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
技术介绍
汽车后桥就是指汽车后面那根桥,后桥在汽车运行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件,因此后桥的质量尤为重要,它对驾驶员的安全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遇到撞击时,后桥的防撞性能比较好的情况下能够极大的减小汽车损伤;现有的汽车后桥在遇到撞击时会发生折损的现象,事故发生时遇到强大冲击力在没有缓冲的作用下会直接对驾驶员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危害,虽然现有的汽车后桥也具有缓冲作用,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包括主体壳、上壳和下壳,所述主体壳位于上壳和下壳的两侧,所述上壳和下壳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壳和下壳的内部设置有驱动内腔,所述主体壳的两端均连接有轮毂,所述主体壳内壁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上壳内部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主体壳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倾斜连接有滑杆,且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加强筋的底部以固定板的垂直线为轴对称焊接有滑轨,所述固定板与加强筋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连接,第一弹簧的顶部与加强筋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加强筋一端的底部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滑块与挡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挡板的底部均连接有第三弹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强筋由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组成,水平加强筋的一端与轮毂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竖直加强筋的顶部与主体壳的内顶壁连接,底部与水平加强筋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底部均与空腔的顶部焊接,所述空腔的内部连接有钢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滑块外壁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挡板连接,所述滑轨与滑块均设置为梯形,且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均与主体壳的内顶壁连接,两个所述滑杆呈对称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轨梯形的斜面倾斜角度为40°,两个所述滑轨分别位于第一弹簧的两侧。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在使用时,在主壳体壳的内部空腔的外壁连接固定板,在主体壳的顶部连接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加强筋能够使后桥更坚固,固定板的顶部连接第一弹簧,并且第一弹簧的顶部与加强筋的底部连接,固定板两侧的滑杆和滑块连接,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并且滑块和挡板之间连接第二弹簧,在受到外力撞击时,固定板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往里面压,固定板往里压的同时带动滑杆往两侧施加力,滑块分别沿着滑轨的方向往两侧运动,把对后桥撞击的力分散到各个方向,对力有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小对后桥的损伤,提高安全性,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的局部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的挡板与第三弹簧连接放大图。图例说明:1、主体壳;2、上壳;3、下壳;4、驱动内腔;5、轮毂;6、空腔;7、固定板;8、连接板;9、加强筋;10、滑杆;11、滑轨;12、滑块;13、第二弹簧;14、第一弹簧;15、挡板;16、第三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包括主体壳1、上壳2和下壳3,主体壳1位于上壳2和下壳3的两侧,上壳2和下壳3焊接为一体,上壳2和下壳3的内部设置有驱动内腔4,主体壳1的两端均连接有轮毂5,主体壳1内壁开设有空腔6,空腔6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上壳2内部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有连接板8,主体壳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多条加强筋9,固定板7的两侧均倾斜连接有滑杆10,且滑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2,加强筋9的底部以固定板7的垂直线为轴对称焊接有滑轨11,固定板7与加强筋9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4,且第一弹簧14的底部与固定板7的顶部连接,第一弹簧14的顶部与加强筋9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板8的底部与加强筋9一端的底部均焊接有挡板15,滑块12与挡板1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3,两个挡板15的底部均连接有第三弹簧16。加强筋9由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组成,水平加强筋的一端与轮毂5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8固定连接,竖直加强筋的顶部与主体壳1的内顶壁连接,底部与水平加强筋连接,加强筋9能够使主体壳1更加坚固,耐冲撞,加强筋9设置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交叉,更加提高坚固的效果;两个第三弹簧16的底部均与空腔6的顶部焊接,空腔6的内部连接有钢筋,填充钢筋使后桥更加坚固,减小损伤,第三弹簧16对力有缓冲的作用;第二弹簧13的一端与滑块12外壁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挡板15连接,滑轨11与滑块12均设置为梯形,且滑轨11与滑块12滑动连接,滑块12和滑轨11滑动能够使力往两边分散,通过第二弹簧13的弹性作用起到缓冲作用;两个连接板8的顶部均与主体壳1的内顶壁连接,两个滑杆10呈对称设置,连接板8用来固定水平方向的加强筋;滑轨11的斜面倾斜角度为40°,两个滑轨11分别位于第一弹簧的两侧,滑轨11设置梯形倾斜式能够使力更容易分散到两边。工作原理:在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时,上壳2和下壳3焊接在一起,上壳2和下壳3的两侧连接主体壳1,主体壳1的内壁处设置空腔6,空腔6内连接钢筋,在主体壳1的顶部连接加强筋9,能够使后桥更加坚固,水平加强筋的一端与连接板8连接,另一端和轮毂5连接,空腔6的外壁连接固定板7,固定板7和加强筋9的底部之间连接第一弹簧14,在固定板7的两侧连接滑杆10,滑杆10与滑块12固定连接,在加强筋9底部的两侧连接滑轨11,滑块12和滑轨11滑动连接,滑块12和挡板15之间连接第二弹簧13,当外力对主体壳1冲击时,固定板7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弹簧14的作用会往里面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包括主体壳(1)、上壳(2)和下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1)位于上壳(2)和下壳(3)的两侧,所述上壳(2)和下壳(3)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壳(2)和下壳(3)的内部设置有驱动内腔(4),所述主体壳(1)的两端均连接有轮毂(5),所述主体壳(1)内壁开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上壳(2)内部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主体壳(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多条加强筋(9),所述固定板(7)的两侧均倾斜连接有滑杆(10),且滑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2),所述加强筋(9)的底部以固定板(7)的垂直线为轴对称焊接有滑轨(11),所述固定板(7)与加强筋(9)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4),且第一弹簧(14)的底部与固定板(7)的顶部连接,第一弹簧(14)的顶部与加强筋(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的底部与加强筋(9)一端的底部均焊接有挡板(15),所述滑块(12)与挡板(1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3),两个所述挡板(15)的底部均连接有第三弹簧(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包括主体壳(1)、上壳(2)和下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1)位于上壳(2)和下壳(3)的两侧,所述上壳(2)和下壳(3)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壳(2)和下壳(3)的内部设置有驱动内腔(4),所述主体壳(1)的两端均连接有轮毂(5),所述主体壳(1)内壁开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上壳(2)内部的两端均竖向设置有连接板(8),所述主体壳(1)的内部上方设置有多条加强筋(9),所述固定板(7)的两侧均倾斜连接有滑杆(10),且滑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2),所述加强筋(9)的底部以固定板(7)的垂直线为轴对称焊接有滑轨(11),所述固定板(7)与加强筋(9)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4),且第一弹簧(14)的底部与固定板(7)的顶部连接,第一弹簧(14)的顶部与加强筋(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8)的底部与加强筋(9)一端的底部均焊接有挡板(15),所述滑块(12)与挡板(15)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3),两个所述挡板(15)的底部均连接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锋糜文
申请(专利权)人:仪征跃进车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