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549143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所述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多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桥和车架预连接,且每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不与所述后桥或所述车架固定,将弹性件夹设在所述车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之间;S2、对所述后桥施加载荷;S3、将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桥和所述车架固定连接;S4、卸掉所述载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通过先加载后拧紧的安装方法,使得在整车装配完成时胶套的变形量小,胶套不易疲劳碎裂,且后桥、车架和连接件之间的应力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根据该方法装配有后桥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的后桥通过使使用多个连接件和弹性件安装到车辆的车架上(比如五连杆螺旋弹簧结构或者钢板弹簧后悬架等),连接件的两端通过使用螺纹连接件固定在车架和后桥上,且连接件的两端均设有胶套,以在两个零部件的连接处起到减振的作用。当用螺纹连接件固定后,连接件的中心轴套保持不动,但由于胶套的弹性,连接杆仍可以绕螺纹连接件的轴线有一定活动范围。根据现有的后桥的装配方法,首先在自由状态下通过螺纹连接件使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桥和车架固定连接,且使弹性件夹持在连接件与车架之间,此时弹性件仅承受后桥的重量,弹性件的变形量较少。但是,在整车合装完下线后,弹性件需要承受的重量与后桥在车辆空载时的负载相等,该负载是后桥重量的几十倍,弹性件的变形量很大,弹性件被急剧压缩。专利技术人发现,弹性件被急剧压缩后,各连接件与后桥相连的一端的位移较大,使得该端的胶套在车辆下线即发生较大的扭转,结合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扭转量,胶套的实际总扭转量可能会超出胶套的可变形范围,易造成胶套疲劳碎裂,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易使胶套变形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多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桥和车架预连接,且每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不与所述后桥或所述车架固定,将弹性件夹设在所述车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之间;S2、对所述后桥施加载荷;S3、将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桥和所述车架固定连接;S4、卸掉所述载荷。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通过先预装再加载再紧固的安装方法,使得在整车装配完成时胶套的变形量小,胶套不易疲劳碎裂,且后桥、车架和连接件之间的应力小。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所述载荷的大小与所述后桥在所述车辆空载时的负载相等。可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S21、通过加载设备对所述后桥施加所述载荷。优选地,所述加载设备包括:承载部,所述车架支撑在所述承载部上。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多个承载杆,每个所述承载杆的自由端均设有支撑部,所述车架的横梁支撑在多个所述支撑部上。可选地,所述加载设备包括两个加载单元,两个所述加载单元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开对称设置,且止抵在所述后桥上以对所述后桥施加子载荷,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等于所述载荷。可选地,两个所述加载单元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以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使两个所述子载荷保持相等。可选地,所述加载单元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步骤S21包括:S211、启动所述加载设备;S212、两个所述加载单元同步加载;S213、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所述加载单元的位移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则终止加载,若否则继续加载;S214、将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与所述负载比较,若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小于所述负载,则继续加载,若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等于所述负载,则维持加载。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胶套,且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架;和后桥,所述后桥通过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装配到所述车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车辆的底盘应力较小,且胶套的变形量小,胶套不易疲劳碎裂。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桥装配到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与车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加载设备施加载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加载设备的加载流程图。附图标记:车架11,后桥12,连接件13,第一连接杆131,第二连接杆132,第三连接杆133,胶套134,螺纹连接件135,中心轴套136,弹性件14,加载设备2,加载单元21,承载杆22,支撑部221,压力传感器23,位移传感器24,限位柱25,报警器26,操作面板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首先参照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如图1-图5所示,后桥12通过多个连接件13与车架11相连,且弹性件14夹设在车架11与对应的连接件13之间,以支撑起后桥12。如图4所示,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四个步骤:S1、将多个连接件13的两端分别与后桥12和车架11预连接,且螺纹连接件135不被拧紧,将弹性件14夹设在车架11与对应的连接件13之间;S2、对后桥12施加载荷;S3、将每个连接件13的两端分别与后桥12和车架11固定连接;S4、卸掉载荷。换言之,先连接件13预装,使弹性件14夹设在车架11与对应的连接件13之间,在对后桥12施加载荷时,弹性件14被急剧压缩,由于连接件13的两端均未与后桥12和车架11固定连接,连接件13的整体可以在载荷的作用下向下偏移,连接件13的两端的胶套134的变形量较小,此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多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桥和车架预连接,且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不与所述后桥或所述车架固定,将弹性件夹设在所述车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之间;S2、对所述后桥施加载荷;S3、将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桥和所述车架固定连接;S4、卸掉所述载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多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桥和车架预连接,且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不与所述后桥或所述车架固定,将弹性件夹设在所述车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之间;S2、对所述后桥施加载荷;S3、将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桥和所述车架固定连接;S4、卸掉所述载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的大小与所述后桥在所述车辆空载时的负载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S21、通过加载设备对所述后桥施加所述载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设备包括:承载部,所述车架支撑在所述承载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多个承载杆,每个所述承载杆的自由端均设有支撑部,所述车架的横梁支撑在多个所述支撑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设备包括两个加载单元,两个所述加载单元沿左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