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ar torsion bar mounting cushion component, including a rear torsion bar mounting bracket and an inner skeleton. The rear torsion bar mounting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keleton. The first connec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on hol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e inner bone rack passes the rubber body formed after being vulcanized. Connect in the first connection hole. The inner skeleton of the torsion bar mount component and the rear torsion bar mounting bracket are connected by the vulcanized rubber body, which not only reduces the parts and reduces the cost, but also can reasonably design the torsion bar mounting bracket and the rubber structure, so that the NVH performance of the rear torsion bar mount assembly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是涉及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
技术介绍
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位于动力总成的后侧,起连接和固定动力总成,同时隔离动力总成和车身之间的震动传递的作用。目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一般采用分体式结构,由内骨架、后扭力杆悬置支架、橡胶体、外衬套等构成,其中内骨架与车身连接,后扭力杆悬置支架与动力总成连接。现有技术中,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内骨架、外衬套之间一般通过橡胶体进行硫化连接,和内骨架通过橡胶体进行硫化连接后的外衬套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压入后扭力杆悬置支架的连接孔中。这种分体式结构为了确保压装装配需求,橡胶体和后扭力杆悬置支架的连接孔需设计的比较规则,不但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而且不能充分满足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对橡胶体非线形刚度设计的需求,造成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隔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本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零部件成本,优化了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的隔震效果。为此,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和内骨架(2),所述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设置有与内骨架(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1),所述内骨架(2)通过硫化后一体成型的橡胶体(3)连接在第一连接孔(11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和内骨架(2),所述后扭力杆悬置支架(1)设置有与内骨架(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1),所述内骨架(2)通过硫化后一体成型的橡胶体(3)连接在第一连接孔(11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孔(11)孔壁为不规则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扭力杆悬置软垫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孔(111)孔壁上、内骨架(2)靠近第一连接孔(111)孔壁的外周均硫化连接有橡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青海,李金印,刘克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