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662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8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所述上壳体(1)的上端壁上设有一个通孔,沿所述通孔的边沿均匀设有四个对位板(11),每个所述对位板(11)上都设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水平穿设出上壳体(1)的对应位置,在所述上壳体(1)内侧壁对应把手(12)的穿设位置处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套设在把手(12)上;在所述下壳体(2)上端的边沿处沿下壳体(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挡板(2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对位块、挡块等相关部件,在保证竖直方向的对中以外,还保证了水平方向的对中,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产品质量。

A hydraulic suspension of the middl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ydraulic suspension of the shell comprises an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1), (2) in the housing (1) on the upper end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through hole along the edge of the uniform with four (11), each of the aligning plate the positioning plate (11) is provided with a handle (12), (12) the level of the handle is penetrated out of housing (1) of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in the housing (1)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rresponding handle (12) penetrated the position of a spring (13), the spring (13) is set in the handle (12); in the housing (2) under the edg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shell (2)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is uniformly provided with four baffles (21).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relevant parts such as blocks, blocks, etc., which ensures horizontal alignment in addition to ensuring vertical alignment,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improved product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
技术介绍
汽车用的液压悬置壳体,通过工作压装在一起,现目前在设计上,下壳体有一个缺口,导致该缺口处强度最弱,在挤压上壳体和中间芯子往相反方向移动时,缺口处最先变形,会导致最终压装成型的悬置总成会有一定的偏心,导致尺寸超差,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便于对中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壁上设有一个通孔,沿所述通孔的边沿均匀设有四个对位板,每个所述对位板上都设有把手,所述把手水平穿设出上壳体的对应位置,在所述上壳体内侧壁对应把手的穿设位置处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把手上,该弹簧的一端与对位板的对应位置抵接,另一端与上壳体内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在所述下壳体上端的边沿处沿下壳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挡板,每个所述挡板均与对应下壳体上端边沿的位置处形成卡槽状结构,所述上壳体下端的边沿与下壳体上端的边沿相重合,并活动卡接在对应位置的卡槽状结构中。采用以上结构,上壳体下端的边沿和下壳体上端的边沿相重合,表示两个壳体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四个挡板的设置,受力强度一致,在压装变形时变形也一致,避免单边受力而发生装配偏移;四个对位板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依据装配件(例如芯子)与对位板之间接触的挤压移动情况,可以观察装配件是否对中的情况;为了提高挤压移动的位移灵敏性,在对位板的把手上套设有弹簧,而把手穿设出上壳体的对应位置提供了足够的位移空间,在静止状态下,还能向外拉出把手,再放手,使对位板再次贴合装配件,能减小观察的误差,保证对中的准确率,还能检查上、下两个壳体同轴度的质量情况,提高了生产质量,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为了防止对位板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偏斜,影响对中效果,作为优选,在所述上壳体内侧壁对应把手穿设位置处的下方均设有水平设置的托板,所述托板的一端固定在上壳体内侧壁的对应位置处;对应位置的对位板与托板之间贴合滑动。为了保证对中贴合的效果,同时也为了便于检查,作为优选,四个所述对位板的相向端上均设有圆弧段,四个所述圆弧段形成一个圆形。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对中偏差的情况,作为优选,在每个所述对位板的上端面均设有刻度线。为了便于固定上、下两个壳体,同时分散受力的强度,防止装配单边,作为优选,所述挡板为“L”形结构,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固设在下壳体上端的边沿,所述水平段水平伸向下壳体的中心方向,该水平段和竖直段与对应下壳体上端边沿的位置处形成卡槽状结构,所述上壳体下端的边沿处设有向外翻折的第一延伸段,该第一延伸段活动卡接在对应位置的卡槽状结构中。为了适应装配的需要,同时减少窜动,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一侧设有一段向外水平延伸的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两端沿圆周移动,会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挡板抵接限位。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对位块、挡块等相关部件,在保证竖直方向的对中以外,还保证了水平方向的对中,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位板、托板和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等组成,在所述上壳体1的上端壁上设有一个通孔,沿所述通孔的边沿均匀设有四个对位板11,四个所述对位板11的相向端上均设有圆弧段,四个所述圆弧段形成一个圆形,在每个所述对位板11的上端面均设有刻度线15。每个所述对位板11上都设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水平穿设出上壳体1的对应位置,在所述上壳体1内侧壁对应把手12穿设位置处的下方均设有水平设置的托板14,所述托板14的一端固定在上壳体1内侧壁的对应位置处;对应位置的对位板11与托板14之间贴合滑动。在所述上壳体1内侧壁对应把手12的穿设位置处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套设在把手12上,该弹簧13的一端与对位板11的对应位置抵接,另一端与上壳体1内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在所述下壳体2上端的边沿处沿下壳体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挡板21,所述挡板21为“L”形结构,包括水平段22和竖直段23,所述竖直段23的下端固设在下壳体2上端的边沿,所述水平段22水平伸向下壳体2的中心方向,该水平段22和竖直段23与对应下壳体2上端边沿的位置处形成卡槽状结构,所述上壳体1下端的边沿与下壳体2上端的边沿相重合,该上壳体1下端的边沿处设有向外翻折的第一延伸段31,该第一延伸段31活动卡接在对应位置的卡槽状结构中。在所述第一延伸段31的一侧设有一段向外水平延伸的第二延伸段32,所述第二延伸段32的两端沿圆周移动,会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挡板21抵接限位。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到图2所示,把第一延伸段31放入四个挡块与下壳体2上端边沿形成的四个卡槽结构中,同时,第二延伸段32位于一侧的相邻两个挡板21之间,此时,上壳体1下端的边沿和下壳体2上端的边沿相重合,表示两个壳体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重合,能检查上、下两个壳体同轴度的质量情况。接着,沿圆周方向依次把四个对位板11分别放置在对应位置的四个托板14上,并在把手12上套设弹簧13,并最终使把手12水平穿设出上壳体1的对应位置,利用压装设备把装配件(例如芯子)送入上壳体1内一段距离,依据装配件与对位板11之间接触对弹簧13的挤压移动情况,可以观察装配件是否对中的情况;弹簧13能提高挤压移动的位移灵敏性,而把手12穿设出上壳体1的对应位置提供了足够的位移空间,在静止状态下,还能向外拉出把手12,再放手,使对位板11再次贴合装配件,能减小观察的误差;对位板1上端面的刻度线15,能准确检查对中误差,能保证对中的准确率,提高产品质量,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对中操作完成后,利用压装设备收回装配件,取出对位板11和弹簧13,最后把装配件压装到位即可。本技术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作赘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所述上壳体(1)的上端壁上设有一个通孔,沿所述通孔的边沿均匀设有四个对位板(11),每个所述对位板(11)上都设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水平穿设出上壳体(1)的对应位置,在所述上壳体(1)内侧壁对应把手(12)的穿设位置处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套设在把手(12)上,该弹簧(13)的一端与对位板(11)的对应位置抵接,另一端与上壳体(1)内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在所述下壳体(2)上端的边沿处沿下壳体(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挡板(21),每个所述挡板(21)均与对应下壳体(2)上端边沿的位置处形成卡槽状结构,所述上壳体(1)下端的边沿与下壳体(2)上端的边沿相重合,并活动卡接在对应位置的卡槽状结构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所述上壳体(1)的上端壁上设有一个通孔,沿所述通孔的边沿均匀设有四个对位板(11),每个所述对位板(11)上都设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水平穿设出上壳体(1)的对应位置,在所述上壳体(1)内侧壁对应把手(12)的穿设位置处设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套设在把手(12)上,该弹簧(13)的一端与对位板(11)的对应位置抵接,另一端与上壳体(1)内侧壁的对应位置抵接;在所述下壳体(2)上端的边沿处沿下壳体(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四个挡板(21),每个所述挡板(21)均与对应下壳体(2)上端边沿的位置处形成卡槽状结构,所述上壳体(1)下端的边沿与下壳体(2)上端的边沿相重合,并活动卡接在对应位置的卡槽状结构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悬置的对中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1)内侧壁对应把手(12)穿设位置处的下方均设有水平设置的托板(14),所述托板(14)的一端固定在上壳体(1)内侧壁的对应位置处;对应位置的对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天明延虎张明华和燕萍李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