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0342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转接工装和第二转接工装,以及安装在第一转接工装和第二转接工装之间的进油管和出油管,第一转接工装包括第一工装本体和连接头,进油管和出油管的一端均安装在第一工装本体上,第一工装本体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头,第一转接工装的另一端设有主供油管和回油口,第二转接工装包括从左至右一次连接的第二工装本体、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第二工装本体的侧壁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还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还与机油冷却器的水流调节阀连接,温度传感器检测机油温度,超过目标值时控制单元调整水流调节阀的开度,从而实现恒温控制,并且油路简短,精确控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汽车工业技术水平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的动力性和排放性。目前,大部分汽车发动机都由ECU(电子控制单元)进行控制。ECU的开发涉及软件、硬件以及控制逻辑等诸多方面,需要反复测试和调整,才能实现预期的控制功能。在汽车发动机试验台架进行发动机试验时,一般都会对机油温度进行恒温控制,以保证发动机的安全工作和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在为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做实验时,由于自然吸气发动机通常未设计专用机油冷却设备,在做机油温度控制时一般是将机油引至恒温控制设备中的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换热冷却,然而这样的机油恒温控制方式,会造成油路过长,从而导致控温延迟,影响控温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转接工装和第二转接工装,以及安装在第一转接工装和第二转接工装之间的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第一转接工装包括第一工装本体和连接头,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的一端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工装本体上,所述第一工装本体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头,此连接头与发动机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工装的另一端设有主供油管和回油口,其中所述主供油管与所述进油管连通,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出油管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工装包括第二工装本体、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工装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工装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一端固接,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另一端固接有所述机油滤清器,且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贯穿所述第二工装本体并与所述机油滤清器连通,所述第二工装本体的侧壁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还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机油冷却器的水流调节阀连接;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第二工装本体内油温并转换成输出信号,且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后对其进行判断,当控制单元经过判断超出恒温目标值时,所述控制单元便向所述机油冷却器的水流调节阀发送执行信号,从而调节水流调节阀的水流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接工装还包括转接块,所述转接块固接在所述第一工装本体的侧壁上,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的一端均安装在此连接块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装本体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形安装槽,所述主供油管固接在此圆形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回油口也分布在此圆形安装槽的内部,所述主供油管呈圆柱形,所述回油口呈圆形,并且所述主供油管的圆心与所述回油口的圆心相距1-2cm。进一步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固接有一个循环水进管和循环水出管,所述水流调节阀安装在此循环水进管上,所述水流调节阀是能够反馈调节的电动调节阀,所述循环水出管与所述循环水进管相邻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工装本体的侧壁安装有两个温度传感器,并且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呈相对设置。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转接工装中的连接头与发动机主油道连接,机油从第一转接工装的主供油管流向设置在第一转接工装和第二转接工装之间的进油管。机油被进油管输送至机油冷却器内冷却控温,机油流向机油冷却器后,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机油温度并输出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比较判断实际温度与目标温度值之间的差距,向水流调节阀发送执行信号调节水流调节阀的开度,调整流向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水的水流量大小,实现机油温度的恒温控制。被恒温处理后的机油流向机油滤清器进行过滤,保障机油质量。过滤后的机油通过出油管流向第一转接工装上的回油口,然后通过回油口将机油送回发动机主油道供润滑使用。本机油恒温控制装置中机油从进油管中直接在机油冷却器中进行恒温控制,而且机油滤清器直接与机油冷却器连接,第一转接工装与发动机主油道连接,优化了机油冷却油路和发动机油路间的连接紧凑性,可安装在发动机附近,连接和安装方便。同时,本机油恒温控制装置简短优化了油路,提高了控温响应,避免了油路过长而导致的控温延迟性,轻松实现稳态优于±1℃的控温精度。油路简短,大大减少了原有外置机油恒温的储油量。由于机油冷却器容积有限,此部分油量对发动机润滑系的影响极小,在机油液面高度确定时也可忽略此部分影响或适当少量补充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00-第一转接工装、110-第一工装本体、111-安装槽、112-主供油管、120-连接头、130-连接块、200-第二转接工装、210-第二工装本体、220-机油冷却器、222-水流调节阀、230-机油滤清器、221-循环水进管、300-进油管、400-出油管、500-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转接工装100和第二转接工装200,以及安装在第一转接工装100和第二转接工装200之间的进油管300和出油管400。所述第一转接工装100包括第一工装本体110和连接头120,所述进油管300和所述出油管400的一端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工装本体110上。所述第一工装本体110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头120,此连接头120与发动机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工装100的另一端设有主供油管112和回油口(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主供油管112与所述进油管300连通,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出油管400连通。所述第一转接工装100还包括转接块,所述转接块固接在所述第一工装本体110的侧壁上,所述进油管300和所述出油管400的一端均安装在此连接块130上。所述第二转接工装200包括第二工装本体210、机油冷却器220和机油滤清器230。所述进油管300和所述出油管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220的一端固接。所述机油冷却器220的另一端固接有所述机油滤清器230,且所述进油管300和出油管400贯穿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并与所述机油滤清器230连通。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的侧壁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500,所述温度传感还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机油冷却器220的水流调节阀222连接。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500用来检测第二工装本体210内油温并转换成输出信号,且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后对其进行判断,当控制单元经过判断超出恒温目标值时,所述控制单元便向所述机油冷却器220的水流调节阀222发送执行信号,从而调节水流调节阀222的冷却水的水流量。采用以上结构,第一转接工装100中的连接头120与发动机主油道连接,机油从第一转接工装100的主供油管112流向设置在第一转接工装100和第二转接工装200之间的进油管300。机油被进油管300输送至机油冷却器220内冷却控温,机油流向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接工装(100)和第二转接工装(200),以及安装在第一转接工装(100)和第二转接工装(200)之间的进油管(300)和出油管(400),所述第一转接工装(100)包括第一工装本体(110)和连接头(120),所述进油管(300)和所述出油管(400)的一端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工装本体(110)上,所述第一工装本体(110)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头(120),此连接头(120)与发动机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工装(100)的另一端设有主供油管(112)和回油口,其中所述主供油管(112)与所述进油管(300)连通,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出油管(400)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工装(200)包括第二工装本体(210)、机油冷却器(220)和机油滤清器(230),所述进油管(300)和所述出油管(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220)的一端固接,所述机油冷却器(220)的另一端固接有所述机油滤清器(230),且所述进油管(300)和出油管(400)贯穿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并与所述机油滤清器(230)连通,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的侧壁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500),所述温度传感还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机油冷却器(220)的水流调节阀(222)连接;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500)用来检测第二工装本体(210)内油温并转换成输出信号,且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后对其进行判断,当控制单元经过判断超出恒温目标值时,所述控制单元便向所述机油冷却器(220)的水流调节阀(222)发送执行信号,从而调节水流调节阀(222)的水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台架用机油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接工装(100)和第二转接工装(200),以及安装在第一转接工装(100)和第二转接工装(200)之间的进油管(300)和出油管(400),所述第一转接工装(100)包括第一工装本体(110)和连接头(120),所述进油管(300)和所述出油管(400)的一端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工装本体(110)上,所述第一工装本体(110)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头(120),此连接头(120)与发动机主油道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工装(100)的另一端设有主供油管(112)和回油口,其中所述主供油管(112)与所述进油管(300)连通,所述回油口与所述出油管(400)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工装(200)包括第二工装本体(210)、机油冷却器(220)和机油滤清器(230),所述进油管(300)和所述出油管(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220)的一端固接,所述机油冷却器(220)的另一端固接有所述机油滤清器(230),且所述进油管(300)和出油管(400)贯穿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并与所述机油滤清器(230)连通,所述第二工装本体(210)的侧壁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500),所述温度传感还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机油冷却器(220)的水流调节阀(222)连接;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500)用来检测第二工装本体(210)内油温并转换成输出信号,且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天明延虎张明华刘浩程洪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凯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