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79747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相对于正面碰撞载荷的强度的车身前部构造。车身前部构造(1)具有:通过与前柱内构件(10)结合而构成前柱(3)的前柱外构件(20);和与前柱外构件(20)的下端部结合的下纵梁(4),前柱外构件(20)具有从与下纵梁(4)之间的结合部位向上方排列地形成的多个弯曲部(20a、20b)。

Front structure of car body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front body structure capable of improving the strength relative to frontal impact loads.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1) is: with the anterior column internals (10) combination of anterior column (3) of the anterior column of the outer member (20); and the anterior column outer member (20)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combination (4), anterior column outer member (20) is from under the rail (4) of a plurality of bending parts between the binding site formed arranged to the top of the (20a, 20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前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前柱的下端部被结合在下纵梁的前端部的上部(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与下纵梁的上部结合,前柱的下端部的后端部以呈在后上方具有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方式弯曲。换言之,前柱的棱线与下纵梁的棱线对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468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具有上述车身前部构造的车辆中,在发生了正面碰撞的情况下,由于车辆的前轮向后方移动,而存在正面碰撞载荷被输入到前柱与下纵梁的结合部位的情况。因此,在上述结合部位,希望提高相对于正面碰撞载荷的强度。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相对于正面碰撞载荷的强度的车身前部构造。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构造具有:通过与前柱内构件结合而构成前柱的前柱外构件、和与上述前柱外构件的下端部结合的下纵梁,该车身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前柱外构件具有从与上述下纵梁之间的结合部位向上方排列地形成的多个弯曲部。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相对于正面碰撞载荷的强度。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多个弯曲部中的最下方的第一弯曲部,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前部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具备:前柱外构件,其通过与前柱内构件结合而构成前柱;和下纵梁,其与所述前柱外构件的下端部结合,所述车身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前柱外构件具有从与所述下纵梁之间的结合部位向上方排列地形成的多个弯曲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2 JP 2016-0856691.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具备:前柱外构件,其通过与前柱内构件结合而构成前柱;和下纵梁,其与所述前柱外构件的下端部结合,所述车身前部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前柱外构件具有从与所述下纵梁之间的结合部位向上方排列地形成的多个弯曲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弯曲部中的最下方的第一弯曲部,呈在前下方向上具有中心的圆弧形状,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上侧的第二弯曲部,呈在后上方向上具有中心的圆弧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柱外构件具有配置在所述下纵梁的上壁部上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加强筋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柱外构件具有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老原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