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前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53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机动车前部构造包括:沿车身2的纵向方向组成中间侧部的前立柱8、分别从前立柱8向前突出的挡板件15、组成车身2的前端部的散热器支撑件16、连接件17和分别布置在连接件17上方的前照灯19,每个连接件17都在第一端部17a与挡板件15的突出端部相连和在与第一端部17a相反的第二端部17b沿垂直方向与散热器支撑件16的中间部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前部构造,其包括分别从前立柱突出的前挡板件和用于各自使挡板件与散热器支撑件相连的连接件,该机动车前部构造适合减轻施加到位于机动车前方的由于与机动车相撞(正面碰撞)而被抛到空中的某个物体上的冲击力,该冲击力是基于在物体最终从车身上方与车身相撞时发生的物体向机动车车身前部上的碰撞。
技术介绍
在下面的JP-A-2003-112658(在下文中称为JP’658)中描述了如上所述的相关技术的机动车前部构造。根据如JP’658所述的机动车前部构造,车身前部构造包括沿车身纵向方向组成中间侧部的前立柱、分别从前立柱向前突出的挡板件、组成车身的前端部的散热器支撑件、连接件和分别布置在连接件上方且通过支撑装置支撑在车身上的前照灯,每个连接件都在一个端部与挡板件的突出端部相连和在其另一个端部与散热器支撑件的上端相连。顺便说说,如上所述,由于连接件的另一个端部与散热器支撑件的上端相连,所以散热器支撑件的上端部侧由挡板件经由连接件增强。因此,当由于与车辆的正面碰撞而被抛到空中的物体从散热器支撑件上方碰撞到散热器支撑件时,依靠挡板件的增强来防止散热器支撑件上端部侧的塑性变形,结果,可能发生难以有效减轻施加到物体例如人身体上的基于碰撞的冲击力的危险。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连接件的另一个端部与散热器支撑件的上端相连,所以放置连接件的位置趋于升高。另一方面,在将车身形状保持成预定形状方面,对前照灯放置位置的高度存在限制,由于这,连接件和前照灯之间的垂直间隙趋于变窄。因此,当以上述方式被抛到空中的物体碰撞到前照灯上,由此前照灯由于支撑装置的变形而向下移动时,由于间隙变窄,前照灯立即开始与连接件碰撞,且前照灯进一步的向下移动趋于被防止,由于这,减轻施加到物体上的基于碰撞的冲击力似乎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这些情况作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目标是当物体最终从机动车车身前部上方与机动车车身前部相撞时更有效地减轻施加到由于与机动车正面碰撞而被抛到空中的物体上的冲击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前部构造,包括沿车身2的纵向方向组成中间侧部的前立柱8,分别从前立柱8向前突出的挡板件15,组成车身2的前端部的散热器支撑件16,连接件17,每个连接件17都在第一端部17a与挡板件15的突出端部相连和在与第一端部17a相反的第二端部17b沿垂直方向与散热器支撑件16的中间部相连,和分别布置在连接件17上方的前照灯19。根据这个方面,防止了由挡板件经由连接件在散热器支撑件的上端部侧增强散热器支撑件。因此,当由于与机动车相撞而被抛到空中的物体从散热器支撑件上方与散热器支撑件相撞时,由于没有通过挡板件向其提供增强,所以散热器支撑件的上端部侧以更平滑的方式塑性变形,由此有效地减轻了施加到物体的基于碰撞的冲击力。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连接件的另一个端部都与散热器支撑件的垂直中间部相连,所以与连接件另一个端部都与散热器支撑件的上端相连的相关技术相比,能将连接件的放置位置设定得更低。由于这,能增大连接件与前照灯之间的间隙。因此,当以上述方式被抛到空中的物体从前照灯上方与前照灯相撞和支撑装置变形从而使前照灯向下移动时,由于间隙增加,所以防止了物体直接与连接件相撞由此防止前照灯进一步向下移动的情况的出现。由于这,支撑装置更大地塑性变形,和由于这,更有效地减轻了施加到物体的基于碰撞的冲击力。此外,由于能降低连接件的放置位置,所以能增加连接件上方的区域中的空间。因此,通过利用这个空间,能便于前照灯的装配和维护以及检查工作,另外,增加了设计上的特别是前照灯形状的自由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机动车前部构造,该构造进一步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左和右侧元件6和设置成在侧元件6的前端部之间延伸的保险杠增强件24,其中散热器支撑件16与侧元件6的前端部相连以使得连接件17沿车身的横向方向延伸。根据这个方面,散热器的下部、连接件和保险杠增强件同心地布置在车身前端部的下部,当车辆卷入正面碰撞时,认为车身前端部的下部非常常见地与物体相撞。即,车身组成部件的布置密度在车身前端部的下部变高,因此,当车辆卷入正面碰撞时,基于碰撞的由下部施加到物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冲击力被抑制到较低的水平,由于这,基于碰撞对物体产生的对物体的伤害被抑制到较低的水平。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机动车前部构造,其中挡板件具有从前立柱8的中间部基本上沿水平方向向前延伸的后部29;和从后部29的前端沿倾斜方向向下延伸的前部30,前部30的前端沿纵向方向基本上位于与散热器支撑件16相同的位置上。当发生正面碰撞时,输入到车身的散热器支撑件的冲击力这样分布,即一个通过挡板件传递到前立柱,另一个传递到侧元件,因此能有效地减轻冲击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机动车前部构造,该构造进一步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左和右侧元件6;和设置成在侧元件6的前端部之间延伸的保险杠增强件24,其中侧元件在其中间部通过横梁7彼此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到第四方面中所述的机动车前部构造,其中连接件17都具有盒形的封闭横截面,连接件17的第二端部17b与散热器支撑件16的垂直件32的基本上中央的部分相连,并且连接件17沿车身的横向方向水平地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到第四方面中所述的机动车前部构造,其中当挡板件15向前延伸时,挡板件15的垂直尺寸逐渐减小,和挡板件的前部30的垂直尺寸小于后部29的垂直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二到第四方面中所述的机动车前部构造,其中散热器支撑件16包括分别从侧元件6的前端部向上延伸的一对左和右垂直件32;水平件33,其沿车身2的横向方向延伸以使垂直件32的突出端部通过其彼此相连;和增强件34,其使保险杠增强件24和水平件33的相应纵向中间部通过其彼此相连,和垂直件32与水平件33都具有盒形的封闭横截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一到第四方面中所述的机动车前部构造,该构造进一步包括分别支撑连接件上方的前照灯的支撑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前部构造,包括布置在车身2的左和右部分上且延伸到车身的前部的挡板件15;布置在前部上且支撑散热器的散热器支撑件16;和前照灯19,其每个都布置在挡板件中的一个和散热器支撑件之间,其中前照灯19的一部分沿车身2的垂直方向与散热器支撑件16重叠。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中所述的机动车前部构造,该构造进一步包括连接件17,每个连接件17都使挡板件与散热器支撑件相连,同时在前照灯19和连接件17之间形成间隙38。注意,不应将在
技术实现思路
的上述描述中赋予术语的附图标记解释为用来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限制成下面的“实施例”和附图的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机动车的局部前视图;图2是机动车的局部侧视图;和图3是机动车的局部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前部构造,其目标是减轻施加到由于与机动车相撞而被抛到空中的物体上的冲击力,该冲击力是基于当这样被抛起的物体最终从车身上方与车身相撞时发生的物体向车身上的碰撞,和为了实现该目标,实行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模式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前部构造,包括:沿车身的纵向方向组成中间侧部的前立柱,分别从所述前立柱向前突出的挡板件,组成所述车身的前端部的散热器支撑件,连接件,每个连接件都在第一端部与所述挡板件的突出端部相连和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沿垂直方向与所述散热器支撑件的中间部相连,和分别布置在所述连接件上方的前照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忠行冈田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大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