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03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照灯单元;构成车辆外板设计面的保险杠面板;包括构成车辆外板设计面且前端经过前照灯单元的内侧而延伸至保险杠面板上端部的翼子板面板及与其背面接合的翼子板加强件的翼子板;支撑上述翼子板面板的前部的车身部件;上述翼子板加强件,设置有对保险杠面板的上端部进行定位并加以支撑的保险杠支撑部和对前照灯单元的前部进行定位并加以支撑的灯具支撑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对翼子板面板、保险杠面板及前照灯单元准确定位的状态下稳定地对其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构成车辆的外板设计面的翼子板面板及保险杠面板和前照灯单元的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322910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所示,具备将安装于车身的前照灯和保险杠保持在预先设定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保持部件的车用灯具及保险杠安装结构,其中保持部件,设置有用于将该保持部件结合于上述前照灯的灯具结合部,用于将上述保持部件结合于上述保险杠的保险杠结合部,在输入上述保险杠的冲击时予以切断以防止冲击输入灯具的冲击输入断裂部,由此可以确保前照灯和保险杠的接合部的安装精度、使两者保持良好的位置关系,同时在发生轻度碰撞时可保护前照灯。从车辆的外观性能及空气动力性能等角度出发,车辆的前部车身可设计为前窄的流线形,由此构成车辆的外板设计面的翼子板面板的前端,经过前照灯单元的内侧而延伸至保险杠面板的上端部,并且前照灯单元逐渐倾向于大型化。对于这样的车辆,即使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结构,在准确调整上述翼子板面板、前照灯单元及保险杠面板三者位置关系的同时,也难以稳定地对其进行支撑。即,由于车辆的前部车身采用前窄设计,因此难以将支撑上述翼子板面板的围板加强件(apron reinforcement)等车身部件一直延伸至车身的前端部,且无法将保险杠面板的前端部及前照灯单元准确地定位在围板加强件等部件上,同时难以充分地提高其支撑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对构成车辆的外板设计面的翼子板面板、保险杠面板及前照灯单元进行准确定位的状态下稳定地对其进行支撑的车辆前部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照灯单元;构成车辆外板设计面的保险杠面板;包括构成车辆外板设计面且前端经过前照灯单元的内侧而延伸至保险杠面板上端部的翼子板面板及与其背面接合的翼子板加强件的翼子板;支撑上述翼子板面板的前部的车身部件;上述翼子板加强件,设置有对保险杠面板的上端部进行定位并加以支撑的保险杠支撑部和对前照灯单元的前部进行定位并加以支撑的灯具支撑部。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可将与翼子板面板的背面接合的翼子板加强件定位在作为高刚性部件的车身部件上并加以支撑,并且通过翼子板加强件分别支撑保险杠面板的上端部及前照灯单元的前部,因此,可通过车身稳定地支撑上述翼子板面板,并且以该翼子板面板的设置部位为基准,对上述保险杠面板及前照灯单元进行准确定位,由此可充分地确保上述部件的圆滑连接性能。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上述保险杠面板的上端部设置有向车身内侧延伸的水平面部,上述翼子板加强件设置有该水平面可插入其中并予以卡止的被卡止部。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利用对上述翼子板进行加强的翼子板加强件的刚性,在防止上述保险杠面板的上端部下垂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支撑,由此可有效地防止该保险杠面板与上述翼子板面板及前照灯单元之间形成空隙。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还可包括,支撑设置于车身前部的热交换器的护罩板(shroudpanel),该护罩板与上述车身部件相互独立,同时上述车身部件是支撑该护罩板上部侧方的护罩支撑构件,上述翼子板加强件安装在该护罩支撑构件上。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车身部件是支撑设置于车身前方部的热交换器的护罩板的上部侧方的护罩支撑构件,且上述翼子板加强件安装在该护罩支撑构件上,因此无需设置专用的支撑支架等,利用上述护罩支撑构件即可简单有效地提高翼子板面板的支撑刚性。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前照灯单元的前方内侧,设置有经过翼子板加强件的下方并向护罩板的设置部位延伸的结构体,该结构体通过设置在翼子板加强件上的上述灯具支撑部予以定位并加以支撑。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即使采用大型的前照灯单元等时,也可利用上述结构体,通过简单的结构将前照灯单元的前方内侧部位稳定地支撑在翼子板加强件上。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护罩板的侧部设置有支撑上述结构体的结构体支撑部,上述结构体设置有安装保险杠面板的保险杠安装部。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通过在护罩板的侧部设置支撑上述结构体的结构体支撑部,且上述结构体设置有安装保险杠面板的保险杠安装部,而将保险杠面板支撑在结构体上,因此可以在更加准确地定位上述翼子板面板、保险杠面板及前照灯单元的状态下,有效地提高其支撑刚性。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翼子板加强件上所设置的保险杠支撑部和结构体上所设置的保险杠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对前格栅进行定位并加以支撑的格栅支撑部。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由于翼子板加强件上所设置的保险杠支撑部和结构体上所设置的保险杠安装部之间设置有对前格栅进行定位并加以支撑的格栅支撑部,因此通过准确定位该前格栅,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身前面的外观性能。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上述翼子板加强件,形成有限制上述保险杠面板上所设置的水平面部的外侧端部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进行移动的移动限制部。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可以通过上述移动限制部限制上述保险杠面板上所设置的水平面部的外侧端部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可以确保构成车辆的外板设计面的保险杠面板与前照灯单元的圆滑连接性能,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车身前面的外观性能。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上述翼子板加强件,形成有承载上述保险杠面板上所设置的水平面部的承载面部,并且上述被卡止部及移动限制部设置在该承载面部上。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可以在加工翼子板加强件的同时形成上述被卡止部及移动限制部,因此无需增加部件数量,即可通过上述被卡止部及移动限制部在准确定位保险杠面板的状态下实现卡止。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上述翼子板加强件上所设置的承载面部,设置有从其前端向下方延伸的倾斜面部。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执行保险杠面板的安装作业时,其水平面部沿着上述倾斜面部被引导至翼子板加强件的承载面部上,因此可以防止上述水平面部潜入承载面部的下方,以有效地提高保险杠面板的组装性能。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中,前照灯单元与上述承载面部的外侧端部下方邻接设置,上述承载面部中除了外侧端部以外的部位形成有上述倾斜面部,上述承载面部的外侧端部形成有向后方凹陷的切口部,上述移动限制部包括限制上述水平面部向后移动的第1移动限制部和限制上述水平面部向前移动的第2移动限制部,该两移动限制部中的任意一个突出于上述承载面部的外侧端部,该两移动限制部中的另一个形成在该两移动限制部中的任意一个的前方内侧,而且从正面方向看,上述两移动限制部的一部分相重叠。采用上述车辆前部结构,当从车辆的外观性能及空气动力性等角度出发,将前部车身设计为前窄的流线形,并且前照灯单元邻接设置在上述承载面部的外侧端部的下方,而不得不减小上述翼子板加强件上所设置的承载面部的前后幅度时,也可尽可能地将上述第1移动限制部及第2移动限制部设置在外侧端部,以有效地限制上述水平面部的前后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保险杠加强件的设置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IV-IV线方向的剖视图,表示前翼子板的安装状态。图5是表示保险杠加强件及保险杠面板的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VI-VI线方向的剖视图,表示保险杠面板的安装状态。图7是图5的VII-VII线方向的剖视图,表示保险杠面板的安装状态。图8是表示护罩板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结构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照灯单元;构成车辆外板设计面的保险杠面板;包括构成车辆外板设计面且前端经过前照灯单元的内侧而延伸至保险杠面板上端部的翼子板面板及与其背面接合的翼子板加强件的翼子板;支撑上述翼子板面板的前部的车身部件;上述翼子板加强件,设置有对保险杠面板的上端部进行定位并加以支撑的保险杠支撑部和对前照灯单元的前部进行定位并加以支撑的灯具支撑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秀典影山泰纪中川进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