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支架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49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支架的结构,此汽车支架的结构包括一个上框架;一对侧框架,形成于上框架的两侧下方;一对中央框架,一端与上框架的中心部位连接,另端分别倾斜地连接于一对侧框架。通过倾斜地安装中央框架,支持上框架和侧框架,减轻了支架结构的重量,且维持了足够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架的结构,这种结构无底框架,以中央框架维持足够的刚性,这种中央框架从上框架的中心倾斜地延伸到侧框架,这样既减轻重量又使结构能够维持足够的刚性。
技术介绍
通常,车身是汽车的外形,包括车室,发动机舱,行李厢,挡泥板等等。上述车身按照汽车的纵向分为车身前部,车身中部和车身后部。车身前部设有装配前照灯,散热器,冷凝器和保险杆的支架。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支架的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应用前端模块(FEM)技术,使前照灯,散热器,冷凝器,保险杆和车身的仪表板为一体,提高制造时的组装效率,减少组装部件的数量,缩短支架的组装时间,确保支架的组装度。也就是,支架10通常分为前照灯的安装部位11,前部安装散热器和冷凝器等冷却模块的冷却模块安装部位12。冷却模块安装部位12由上框架13,用于组装汽车的喇叭而从上框架13的中心部位向下延伸的中央框架14,形成于上述冷却模块安装部位12的底部用于安装保险杆和雾灯的底框架15,侧框架16,一端连接于底框架15的两端,另一端连接于上框架13的两端组成。冷却模块固定连接至支架10的底框架15。更为具体的,上述底框架15设有一对突出形成的连接板17,连接板17设有插入冷却模块突出部位的连接孔18。上框架13的两端设有前照灯安装部位11。各前照灯安装部位11的一端连接于上框架13,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侧框架16。最近,采用以钢铁和塑料材质成形的混合型支架。这种支架的重量通常为4.5~5.5kg。这种支架本身相当重,因此,降低汽车的油耗率。此外,制造支架需要很多原材料,当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支架的生产成本也上升,将会导致制造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的结构,这种结构既减轻重量又能够维持足够的刚性。为了实现上述及其他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的结构,包括一个上框架;一对由上框架的两侧向下形成的侧框架;中央框架,一端连接至上框架的中心部位,另一端倾斜地连接至对应的侧框架。为了减轻支架的总体重量,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的结构除去了底框架,并倾斜地安装中央框架来支撑上框架和侧框架。附图说明将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可对本专利技术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支架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支架结构的总体结构图;图3为安装部位分别形成于侧框架的支架的总体结构图;图4为支持图3所示安装部位的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形成于支架侧框架的安装部位的示意图。具体的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和说明。本实施例的提供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而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即使用不同的图描述,与现有结构相同的部分采用了同样的编号或名称。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支架结构的总体结构图,图3为安装部位分别形成于侧框架的支架的总体结构图,图4为支持图3所示安装部位的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形成于支架侧框架的安装部位的示意图。如图2至5所示,支架40主要由上框架31、侧框架32以及中央框架43组成。更为具体的,所述一对侧框架32从两侧离上框架31的中心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向下方延伸。一对中央框架43从上框架31的中心部位延伸。各中央框架43的一端连接于上框架31的中心,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一对侧框架32。也就是,所述中央框架43从上框架31倾斜地连接至侧框架32。所述中央框架43把上框架31受到的压力分散至侧框架32。因此,所述支架不需要图1所示现有支架10的底框架15。通过除去底框架减轻了支架40的重量,但压力的分散作用可维持支架的刚性。中央框架43是由金属材质冲压成形。在上框架31和侧框架32设有安装孔,在中央框架43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连接孔。因此可用螺钉连接中央框架43与上框架31和侧框架32。最近,使用制造混合型支架,中央框架可采用塑料材质与支架40注塑成型为一体。所述中央框架43的上端可以结合成一体,或者分开为一对。所述各侧框架32的侧面设有安装冷却模块60所需的安装部位50。冷却模块60由散热器,冷凝器,风扇,内部冷却器组成,冷却已发热的汽车发动机。在所述冷却模块的两侧设有与安装部位50相对应的连接部位61。每个安装部位50包括由各侧框架32的侧面水平形成的连接面51,形成与连接面51的连接孔52。冷却模块60的连接部位61设有连接元件62,插入至连接孔52,使侧框架32的安装部位50支持冷却模块60。如图4所示,安装部位50使用钢铁材质,与侧框架32成形为一体。为了减轻支架40的整体重量,各安装部位50为一面开口且凹形结构。安装部位50为凹形结构,缺乏强度。因此,侧框架32的安装部位50设有多个塑料材质的肋53。另外,如图5所示,设有连接孔52的连接面51,为了插入连接部位61的连接元件62,形成于安装部位50的上端,为支持所述连接面51,多个肋53形成于连接面51的底面。安装部位50以塑料材质注塑成形于侧框架32的侧面。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功能和作用如下所述中央框架43,从上框架31的中心以相反方向与侧框架32倾斜连接,分散支架40从上端受的压力。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结构40除去了底框架,仍可维持支架40的刚性且减轻了其重量。也就是,即使支架40无现有支架设有的底框架,上框架31的重力通过一对中央框架43分散。当外部力量冲击支架40时,框架41、42、43能够迅速分散冲击力。所述中央框架43可以用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成形。当中央框架43以塑料材质注塑成形时,可与支架40注塑成形为一体,提高支架40的生产性,减轻其重量。所述支架40的侧框架32设有的安装部位50,冷却模块60的连接部位61设有的连接元件62通过橡胶材质的节气闸63插入至安装部位50的连接面51的连接孔。因此,支持冷却模块60的负荷的侧框架32的重力中心与安装部位50的重力中心的距离变小,安装部位50可稳定支持冷却模块60。由于安装部位50的刚性的提高,减少了成形的肋的数量,使成形流程变得简单,且减轻了支架40的重量。从上述描述中很明显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的结构,通过从上框架的中心以相反方向倾斜延伸连接至侧框架的中央框架,分散从上部作用于支架的压力,即使没有底框架也可维持支架的刚性。侧框架设有安装部位,冷却模块的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在安装部位的冷却模块的连接部位,使得侧框架的重力中心与安装部位的重力中心的距离变小,提高支架的刚性。刚性的增强无须追加不必要的肋,因此减轻了支架的重量。本专利技术的支架的结构,除去了底框架,减轻了重量,提高了汽车的油耗率,降低了支架的生产成本。尽管上文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表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思想和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和细节特征作出多种变型,其中,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支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一个上框架;一对侧框架,形成于上框架的两侧下方;一对中央框架,一端与上框架的中心部位连接,另端分别倾斜地连接于一对侧框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支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支架的中央框架是以金属材质冲压成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支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一个上框架;一对侧框架,形成于上框架的两侧下方;一对中央框架,一端与上框架的中心部位连接,另端分别倾斜地连接于一对侧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斗赫金矿燮郑圣勋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