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53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即便是水箱的支撑部位于离开车宽方向左右车帮的位置时,也能够防止护罩板的扭曲变形使水箱作为动力减震器起到充分地效果。在护罩板(3)的左侧形成了由上部构件(5)及下部构件(7)、和第一纵向构件(8)及中间纵向构件(10)构成的第一开口部(11),在这个第一开口部(11)中设置了水箱(13)(第一冷却装置)。还有,在护罩板(3)的右侧形成了由上部构件(5)及下部构件(7)、和第二纵向构件(9)及中间纵向构件(10)构成的第二开口部(12)。下部构件(7)的水箱支撑用内侧支架孔(21)(支撑部)的附近、和保险杠构架支架(41)通过连接隅撑(51)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保险杠构架支架以及安装冷却装置的树脂制护罩板的车辆前部构造
技术介绍
以前,保险杠前脸的后面设置了保险杠构架支架的同时,安装了冷却装置的树脂制护罩板设置在上述保险杠构架支架后方的车辆前部构造已为所知。在这样的车辆前部构造中,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4-237788号公报,揭示了支撑件从护罩板的下部构件的车宽方向中央延伸,分为两枝,该分枝的支撑件与上部构件连接的技术。由此,能够抑制树脂制护罩板的变形。还有,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2-225748号公报,将设置在水箱下端的脚部上的避震橡胶固定到护罩板的支架孔,将水箱作为动力减震器而利用的技术。然而,将上述日本专利公开2002-225748号公报所揭载的车辆前部构造那样的水箱作为动力减震器利用的情况下,护罩板刚性低的话,护罩板产生扭曲变形,就无法稳固地支撑水箱,当发动机怠速运转时作为水箱的动力减震器不能充分地产生其功能。这成为问题。所牵扯的问题,如上述日本专利公开2004-237788号公报所揭载的水箱设置为护罩板的车宽方向整个宽度,当其支撑部设置在左右的车帮附近的情况下,由车帮支撑重量不会产生问题,但是,水箱支撑在护罩板的车宽方向一侧的情况下,就无法支撑重量而产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专利技术的,其目的在于即便是水箱的支撑部位于离开车宽方向左右车帮的位置时,也能够防止护罩板的扭曲变形使水箱作为动力减震器起到充分地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这个专利技术中,是在冷却装置的车宽方向一侧的支撑部不设置在护罩板的车宽方向左右的纵向构件附近的车辆前部构造中,在冷却装置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上述支撑部附近设置了三角形的补强部件。具体地讲,第一专利技术中,是以保险杠前脸的后方设置了保险杠构架支架的同时,安装了冷却装置的树脂制护罩板设置在上述保险杠构架支架的后方的车辆前部构造为对象的。并且,上述护罩板,是由上部构件、下部构件、将这两个构件的车宽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起来的并位于车宽方向左右的第一纵向构件及第二纵向构件、连接上述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的车宽方向中间的中间纵向构件整体形成,且第一纵向构件及第二纵向构件被连接到上述保险杠构架支架上,由上述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和第一纵向构件及中间纵向构件形成近似矩形的第一开口部的同时,在上述中间纵向构件的下端附近的上述下部构件上形成对应上述第一开口部设置的支撑第一冷却装置的车宽方向一侧下端的脚部的支撑部,在对应于由上述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及中间纵向构件形成的近似矩形的第二开口部的护罩板上,根据需要设置第二冷却装置,上述下部构件的上述支撑部附近,和上述保险杠构架支架通过连接隅撑结合。第二专利技术中,在对应上述第二开口部的部分没有设置第二冷却装置时的护罩板上,由沿上下方向跨过上述第二开口部的第一边、从该第一边的上端向上述第二纵向构件一侧延伸的第二边、和连接该第二边的第二纵向构件及上述第一边的下端的第三边整体形成的近似三角形形状的补强部件,在第一边及第三边的第一交叉部一侧缔结到下部构件上的上述支撑部的附近,使第一边及第二边的第二交叉部一侧缔结到上述上部构件上,使第二边及第三边的第三交叉部一侧缔结到第二纵向构件。在冷却装置的车宽方向一侧的支撑部没有设置在护罩板的车宽方向左右的纵向构件附近的车辆前部构造中,在冷却装置的车宽方向一侧的上述支撑部的附近设置了三角形形状的补强部件。第三专利技术中,在保险杠前脸的后面设置了保险杠构架支架的同时,安装了冷却装置的树脂制护罩板设置在上述保险杠构架支架的后方的车辆前部构造为对象的。并且,上述护罩板,是由上部构件、下部构件、将这两个构件的车宽方向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的位于车宽方向左右的第一纵向构件及第二纵向构件、连接上述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的车宽方向中间的中间纵向构件整体形成,且第一纵向构件及第二纵向构件被连接到上述保险杠构架支架上,由上述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和第一纵向构件及中间纵向构件形成近似矩形的第一开口部的同时,在上述中间纵向构件的下端附近的上述下部构件上形成对应上述第一开口部设置的支撑第一冷却装置的车宽方向一侧下端的脚部的支撑部,在对应于由上述上部构件及下部构件、和第二纵向构件及中间纵向构件形成近似矩形的第二开口部的护罩板上,根据需要设置第二冷却装置,在对应上述第二开口部的部分没有设置第二冷却装置时的护罩板上,由沿上下方向跨过上述第二开口部的第一边、从该第一边的上端向上述第二纵向构件一侧延伸的第二边、和连接该第二边的第二纵向构件及上述第一边的下端的第三边整体形成的近似三角形形状的补强部件,在第一边及第三边的第一交叉部一侧缔结到下部构件上的上述支撑部的附近,使第一边及第二边的第二交叉部一侧缔结到上述上部构件上,使第二边及第三边的第三交叉部一侧缔结到第二纵向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前部构造的专利技术,支撑设置在第一开口部中的第一冷却装置的中间纵向构件一侧支撑部附近、和刚性高的保险杠构架支架由隅撑结合在一起。为此,提高了下部构件的支撑刚性,也就能够确保护罩板的刚性,支撑上述第一冷却装置的上述支撑部,由于形成在了护罩板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就能够由隅撑防止护罩板的扭曲变形等,将第一冷却装置作为动力减震器就成为可能。根据上述第二专利技术,由上部构件、下部构件、第二纵向构件、中间纵向构件形成的第二开口部内没有设置第二冷却装置的时候,通过将形成该第二开口部的各构件连接成为三角形形状的补强构件进行补强。为此,能够更进一步地确保护罩板的刚性,支撑上述第一冷却装置的上述支撑部,由于形成在了护罩板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就能够由三角形形状的补强部件和隅撑两者防止护罩板的扭曲变形等,将第一冷却装置作为动力减震器就成为可能。根据上述第三专利技术,由上部构件、下部构件、第二纵向构件以及中间纵向构件形成的第二开口部内没有设置第二冷却装置的时候,通过将形成该第二开口部的各构件连接成为三角形形状的补强构件进行补强。为此,能够确保护罩板的刚性,支撑上述第一冷却装置的上述支撑部,由三角形形状的补强部件能够由隅撑防止护罩板的扭曲变形等,将第一冷却装置作为动力减震器就成为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从后看的护罩板的立体图。图3,是扩大表示连接支撑架及其周围的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 车辆前部构造3 护罩板5 上部构件7 下部构件8 第一纵向构件9 第二纵向构件10 中间纵向构件11 第一开口部12 第二开口部13 水箱(第一冷却装置)17 脚部21 内侧支架孔(支撑部)31 补强部件33 第一边 34 第二边35 第三边37 第一交叉部38 第二交叉部39 第三交叉部41 保险杠构架支架51 连接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中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前部构造1的分解立体图。图2中表示了从后面看护罩板3的立体图。上述车辆前部构造1,包括护罩板3,这个护罩板3,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部构件5。在这个上部构件5的下方,设置了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部构件7。连接这些上部构件5及下部构件7的车宽方向左右两端的左右第一纵向构件8及第二纵向构件9形成为一体。再有,在上述上部构件5及下部构件7的车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前部构造,构成为在保险杠前脸的后方设置了保险杠构架支架(41)的同时,安装了冷却装置(13)的树脂制护罩板(3)设置在上述保险杠构架支架(41)的后方,其特征为:上述护罩板(3),由上部构件(5)、下部构件(7)、将这两个构 件(5、7)的车宽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起来的并分别位于车宽方向左右的第一纵向构件(8)及第二纵向构件(9)、以及连接上述上部构件(5)及下部构件(7)的车宽方向中间的中间纵向构件(10)整体形成,且第一纵向构件(8)及第二纵向构件(9)被连接到上述保险杠构架支架(41)上,由上述上部构件(5)及下部构件(7)、和第一纵向构件(8)及中间纵向构件(10)形成近似矩形的第一开口部(11)的同时,在上述中间纵向构件(10)的下端附近的上述下部构件(7)上形成支撑部(21) ,该支撑部(21),对应于上述第一开口部(11)设置,并支撑第一冷却装置(13)在车宽方向一侧下端的脚部(17),在对应于由上述上部构件(5)及下部构件(7)、和第二纵向构件(9)及中间纵向构件(10)形成的近似矩形的第二开口部(1 2)的护罩板(3)上,根据需要设置第二冷却装置(13),上述下部构件(7)的上述支撑部(21)附近,和上述保险杠构架支架(41)通过连接隅撑(51)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宏树山户孝辻诚一影山泰纪
申请(专利权)人:大协西川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