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后背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657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06:55
右侧加强肋(25)布置在由左侧的铰链安装部(15)、门内板(3)的下端缘右端、以及右侧虚拟角落部(26a)所围起来的区域中,并且布置在将左侧的铰链安装部(15)和内侧立壁(17)连结起来的直线上,右侧虚拟角落部(26a)位于门内板(3)的下端缘右端一侧,且位于门内板(3)的右端缘的延长线以及下端缘的延长线的相交处。左侧加强肋(25)布置在由右侧的铰链安装部(15)、门内板(3)的下端缘左端、以及左侧虚拟角落部(26b)所围起来的区域中,并且布置在将右侧的铰链安装部(15)和内侧立壁(17)连结起来的直线上,左侧虚拟角落部(26b)位于门内板(3)的下端缘左端一侧,且位于门内板(3)的左端缘的延长线以及下端缘的延长线的相交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后背门的改良方案,详细来说,涉及一种提升树脂制门内板的刚性的方法,该门内板的上部由一对铰链支承在车身后端上部。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在具有位于车身后端的后背门开口部的掀背车等上安装有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摆动的后背门,该后背门用于打开、关闭该后背门开口部。在这种后背门的上半部安装有窗玻璃,在该窗玻璃的上方设有铰链安装部,该后背门经由安装在该铰链安装部上的铰链与车身后端上部连结在一起。用户使后背门下部上翻来打开后背门开口部,另一方面,将上翻状态的后背门往下押来关闭后背门开口部。有时候存在这样的状况:在关闭后背门开口部时,只将后背门下部的左侧或右侧的端部往下押。一旦采用这样的关闭方式,载荷就会作用在后背门下部的左侧端部或右侧端部。此时,由于后背门上半部上安装有刚性较高的窗玻璃,因此能够保持形状,但是由于后背门下半部上没有安装具有像窗玻璃那样的刚性的部件,因此有可能发生左侧端部或右侧端部承受载荷而变形的情况。现有技术中采取了各种方式来防止这样的变形。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后背门,其具备近似矩形的树脂制内板和组装在内板上的近似矩形的树脂制外板,在内板的面向外板一侧的面上安装有沿着内板的外周延伸的、由金属管构成的矩形加强部件,利用该加强部件确保刚性,来防止如上所述的变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101740号公报(段落0010、段落0011、段落0012、图1、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由于安装了金属制加强部件,因此专利文献1中的后背门的重量增加。而且,也产生安装加强部件费时费力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既抑制重量增加,又提高刚性,由此防止后背门下半部的变形。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对设置在门内板上的加强肋的布置方式做了改进。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以一种车辆用后背门为对象,采取了后述的解决方案。该车辆用后背门由近似矩形的树脂制门内板、树脂制门外板以及窗玻璃构成,该门内板的上部设有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的一对铰链安装部,并且在该门内板的上半部上形成有窗用开口部,该树脂制门外板组装在上述门内板上,将该窗用开口部围起来,该窗玻璃安装在已组装了上述门外板的上述窗用开口部上,上述门内板上的铰链安装部与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地设置在车身后端上部的一对铰链连结在一起,使该车辆用后背门能向上摆动来打开车身后端部的后背门开口部,并且能向下摆动来关闭该后背门开口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门内板的整个外周缘上突设有朝上述门外板一侧立起的环状第一立壁,在上述门内板上的上述窗用开口部的内周缘中的至少下缘上突设有朝上述门外板一侧立起的第二立壁,在上述门内板的上述一对铰链安装部的下方设有将上述第一立壁和上述第二立壁连接起来的一对加强肋,该一对加强肋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上述一对加强肋中的位于车宽方向右侧的加强肋布置在由车宽方向左侧的上述铰链安装部、上述门内板的下端缘的车宽方向右端、以及虚拟角落部所围起来的区域中,并且布置在将上述车宽方向左侧的铰链安装部和上述第二立壁连结起来的直线上,该虚拟角落部位于上述门内板的下端缘的车宽方向右端一侧,且位于上述门内板的车宽方向右侧的侧端缘的延长线、以及上述门内板的下端缘的延长线的相交处,上述一对加强肋中的位于车宽方向左侧的加强肋布置在由车宽方向右侧的上述铰链安装部、上述门内板的下端缘的车宽方向左端、以及虚拟角落部所围起来的区域中,并且布置在将上述车宽方向右侧的铰链安装部和上述第二立壁连结起来的直线上,该虚拟角落部位于上述门内板的下端缘的车宽方向左端一侧,且位于上述门内板的车宽方向左侧的侧端缘的延长线、以及上述门内板的下端缘的延长线的相交处。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下述特征:上述加强肋的前端具有截面呈L字形的刚性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下述特征:上述加强肋的前端与上述门外板粘接在一起。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在门内板的铰链安装部下方设有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的一对加强肋,各加强肋以与门内板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设置在门内板上,将门内板的刚性较高的部分即第一立壁和第二立壁连结起来。因此,两加强肋的存在使得后背门下半部的刚性变得较高。而且,右侧的加强肋布置在由左侧的铰链安装部、门内板的下端缘的右端、以及虚拟角落部所围起来的区域中,并且布置在将左侧的铰链安装部和第二立壁连结起来的直线上。该虚拟角落部位于该下端缘的右端侧,且位于门内板的右侧的侧端缘的延长线以及下端缘的延长线的相交处。因此,后背门下部的右端部被往下押时,作用在后背门上的载荷就会经由刚性较高的右侧的加强肋和第二立壁作用在位于从该右侧的加强肋延伸的直线上的左侧的铰链安装部上。由于左侧的加强肋也采用与右侧的加强肋同样的布置方式,因此当后背门下部的左端部被往下押时,作用在后背门上的载荷经由刚性较高的左侧的加强肋和第二立壁作用在位于从该左侧的加强肋延伸的直线上的右侧的铰链安装部上。由上述可知,通过以与门内板形成为一体的方式将一对加强肋设置在门内板的下半部上,后背门下半部的刚性就会提高,并且通过将这些加强肋按上述那样布置,当后背门下部的左右一侧端部被往下押时,载荷就会经由后背门的刚性较高的部位而作用在铰链安装部上,从而能够防止较大的载荷作用在后背门下半部的左右一侧端部上。因此,既能够抑制重量增加,又能够抑制后背门下半部变形。根据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加强肋的前端具有截面呈L字形的刚性部,因此加强肋的刚性更加提高,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后背门下半部变形。此外,通过在加强肋的前端设置刚性部,能够使该加强肋的基端部具有较小的厚度。因此,能够防止在门内板上的与该加强肋相对应的部位产生缩痕,从而能够防止该门内板的外观受损。根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通过使加强肋的前端与门外板粘接在一起,能够使加强肋和门外板共同发挥提高后背门下半部的刚性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背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门内板的主视图。图3是从相当于图2中的III-III线的位置将车辆用后背门剖开来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图4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车辆用后背门的、相当于图3的图。图5是整体立体图,示出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用后背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后背门,其由近似矩形的树脂制门内板(3、43)、树脂制门外板(5)以及窗玻璃(7)构成,该门内板(3、43)的上部设有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的一对铰链安装部(15),并且在该门内板(3、43)的上半部上形成有窗用开口部(13、41a),该树脂制门外板(5)组装在上述门内板(3、43)上,将该窗用开口部(13、41a)围起来,该窗玻璃(7)安装在已组装了上述门外板(5)的上述窗用开口部(13、41a)上,上述门内板(3、43)上的铰链安装部(15)与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地设置在车身后端上部的一对铰链连结在一起,使该车辆用后背门能向上摆动来打开车身后端部的后背门开口部,并且能向下摆动来关闭该后背门开口部,该车辆用后背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门内板(3、43)的整个外周缘上突设有朝上述门外板(5)一侧立起的环状第一立壁(9),在上述门内板(3、43)上的上述窗用开口部(13、41a)的内周缘中的至少下缘上突设有朝上述门外板(5)一侧立起的第二立壁(17),在上述门内板(3、43)的上述一对铰链安装部(15)的下方设有将上述第一立壁(9)和上述第二立壁(17)连接起来的一对加强肋(25),该一对加强肋(25)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上述一对加强肋(25)中的位于车宽方向右侧的加强肋(25)布置在由车宽方向左侧的上述铰链安装部(15)、上述门内板(3、43)的下端缘的车宽方向右端(24a)、以及虚拟角落部(26a)所围起来的区域中,并且布置在将上述车宽方向左侧的铰链安装部(15)和上述第二立壁(17)连结起来的直线上,该虚拟角落部(26a)位于上述门内板(3、43)的下端缘的车宽方向右端(24a)一侧,且位于上述门内板(3、43)的车宽方向右侧的侧端缘的延长线、以及上述门内板(3、43)的下端缘的延长线的相交处,上述一对加强肋(25)中的位于车宽方向左侧的加强肋(25)布置在由车宽方向右侧的上述铰链安装部(15)、上述门内板(3、43)的下端缘的车宽方向左端(24b)、以及虚拟角落部(26b)所围起来的区域中,并且布置在将上述车宽方向右侧的铰链安装部(15)和上述第二立壁(17)连结起来的直线上,该虚拟角落部(26b)位于上述门内板(3、43)的下端缘的车宽方向左端(24b)一侧,且位于上述门内板(3、43)的车宽方向左侧的侧端缘的延长线、以及上述门内板(3、43)的下端缘的延长线的相交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17 JP 2012-2297511.一种车辆用后背门,其由近似矩形的树脂制门内板(3、43)、树脂
制门外板(5)以及窗玻璃(7)构成,该门内板(3、43)的上部设有在车宽方向
上相互留有间隔的一对铰链安装部(15),并且在该门内板(3、43)的上半部
上形成有窗用开口部(13、41a),该树脂制门外板(5)组装在上述门内板
(3、43)上,将该窗用开口部(13、41a)围起来,该窗玻璃(7)安装在已组装
了上述门外板(5)的上述窗用开口部(13、41a)上,上述门内板(3、43)上的
铰链安装部(15)与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地设置在车身后端上部的一
对铰链连结在一起,使该车辆用后背门能向上摆动来打开车身后端部的后
背门开口部,并且能向下摆动来关闭该后背门开口部,该车辆用后背门的
特征在于:
在上述门内板(3、43)的整个外周缘上突设有朝上述门外板(5)一侧立
起的环状第一立壁(9),
在上述门内板(3、43)上的上述窗用开口部(13、41a)的内周缘中的至
少下缘上突设有朝上述门外板(5)一侧立起的第二立壁(17),
在上述门内板(3、43)的上述一对铰链安装部(15)的下方设有将上述第
一立壁(9)和上述第二立壁(17)连接起来的一对加强肋(25),该一对加强肋
(25)在车宽方向上相互留有间隔,
上述一对加强肋(25)中的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宏树
申请(专利权)人: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