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垫仪表板主体的成形方法。将表皮安装在下模上,将基材安装在上模上。在将具有原料注入口的遮蔽板配置在表皮与基材之间的合模状态下,由遮蔽板覆盖基材的扬声器安装部将扬声器安装部的外周缘部密封,并且使原料注入口与扬声器安装部的安装孔连通,隔离物位于遮蔽板与表皮之间以使遮蔽板与表皮之间具有间隙,在基材和遮蔽板与表皮之间形成空腔。从原料注入口向空腔内注入聚氨酯原料并使该聚氨酯原料起泡固化,在基材和遮蔽板与表皮之间一体形成聚氨酯泡沫层。将与扬声器安装部相对应的垫子切断,将垫子和遮蔽板拆除。通过该成形方法可得到聚氨酯原料的流动不紊乱,质量良好的带垫仪表板主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表皮和聚氨酯泡沫层构成的垫子一体层叠在基材上而形成的,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原料在成形时的流动措施。
技术介绍
作为形成汽车用仪表板主体的仪表板主体,存在由表皮和聚氨酯泡沫层构成的垫子一体层叠在基材上而形成的带垫仪表板主体。如专利文献I的公开所示,在该仪表板主体中的多个位置上形成有部件安装部。这些部件安装部由周围被上述垫子包围的基材露出部分形成。在该部件安装部的外周缘部一体突设有顶端尖锐的环状突条,以使聚氨酯原料在成形时不会浸入部件安装部,成形时在合模状态下使上述突条压接在表皮上,由此确保上 述部件安装部的外周缘部的密封性。并且,在成形后,将与上述部件安装部相对应的垫子切断并拆除该垫子,形成由周围被垫子包围的基材露出部分构成的部件安装部。专利文献I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7-156163号公报(第0018段、第0019段、图2、图6)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形成仪表板主体的成形模具中,由于注入喷嘴设置在远离部件安装部所对应的空腔位置的位置上,从该注入喷嘴向成形模具的空腔内注入聚氨酯原料,因此已注入的聚氨酯原料被上述部件安装部干扰而不能直线前进,环绕该部件安装部迂回流动。结果,聚氨酯原料的流动可能会在部件安装部的下游侧紊乱,对成形性造成恶劣影响。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聚氨酯原料不在空腔内乱窜,以使带垫仪表板主体的质量提高。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从部件安装部注入聚氨酯原料。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以一种为对象,该是在合模状态下向表皮与基材之间注入聚氨酯原料,由上述表皮和该表皮背面侧的聚氨酯泡沫层构成的垫子一体层叠在上述基材上,上述聚氨酯泡沫层面向基材侧,具有安装孔的部件安装部由周围被上述垫子包围的基材露出部分形成,并且采用以下解决方案。即,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将上述表皮安装在下模上,将上述基材安装在上模上;然后,在将具有原料注入口的遮蔽板配置在上述表皮与上述基材之间的合模状态下,由上述遮蔽板覆盖上述基材的部件安装部将该部件安装部的外周缘部密封,并且使上述原料注入口与上述部件安装部的安装孔连通,让间隙保持机构位于上述遮蔽板与上述表皮之间以使遮蔽板与上述表皮之间具有间隙,在基材和遮蔽板与表皮之间形成空腔;然后,通过从上述原料注入口向上述空腔内注入聚氨酯原料并使该聚氨酯原料起泡固化,在基材和遮蔽板与表皮之间一体形成聚氨酯泡沫层;然后,将与上述部件安装部相对应的垫子切断,将该垫子和遮蔽板拆除。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遮蔽板由平板材制成,在上述部件安装部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呈平面状的环状板部,在该环状板部上形成有在合模状态下与上述遮蔽板的外周缘部接触的环状密封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环状密封部由顶端尖锐的突条构成。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上述遮蔽板在合模状态下被上述间隙保持机构推压到上述部件安装部的外周缘部上。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聚氨酯原料从部件安装部注入空腔内,因此聚氨酯原料的流动不受上述部件安装部干扰,聚氨酯原料不在空腔的各个角落乱窜而是顺利地直线前进,不会对成形性造成恶劣影响,能够形成质量优异的带垫仪表板主体。由于将遮蔽板配置在表皮与基材之间,用上述遮蔽板密封部件安装部的外周缘部,因此无需用遮蔽胶带等覆盖基材露出部分,能够容易地形成部件安装部。根据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与形成在部件安装部外周缘部的环状板部上的环状密封部接触的遮蔽板由平板材制成,因此能够采用价格便宜的遮蔽板。根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在合模状态下顶端尖锐的突条的顶端以线接触状态抵接在遮蔽板的外周缘部上,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聚氨酯原料的密封。根据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合模力作用在间隙保持机构上,遮蔽板被上述间隙保持机构推压到部件安装部的外周缘部上,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聚氨酯原料的密封。附图说明图I是带垫仪表板主体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形方法中,向空腔注入聚氨酯原料之前的合模状态的成形模具整体的剖视图。图3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I的A-A线所对应的剖视图,表示使遮蔽板与基材的扬声器安装部相对的状态。图4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I的A-A线所对应的剖视图,表不将已安装有遮蔽板的基材设置在上模上的状态。图5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I的A-A线所对应的剖视图,表示向成形模具的空腔内注入聚氨酯原料的状态。图6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I的A-A线所对应的剖视图,表示将已成形的带垫仪表板主体安装在切割夹具上的状态。图7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I的A-A线所对应的剖视图,表示已将与带垫仪表板主体的扬声器安装部相对应的垫子拆除的状态。图8 (a)是从表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遮蔽板所得的立体图。图8(b)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遮蔽板所得的立体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符号说明I-仪表板主体3-基材7-垫子9-表皮11-聚氨酯泡沫层15-扬声器安装部(部件安装部)17-安装孔27-环状板部 29-突条(环状密封部)103-下模105-上模201-遮蔽板(masking plate) 203-原料注入口205-隔离物(间隙保持机构)C-空腔R-聚氨酯原料S-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I表不构成汽车用仪表板的主体的仪表板主体I,在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形方法进行说明之前,先对上述仪表板主体I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该仪表板主体I包括作为仪表板主体I的基体的树脂制基材3。该基材3例如由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Noryl树脂等制成。上述仪表板主体I的车体顶端侧是上述基材3露出而形成的单层结构,在该单层区域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前除霜器空气出风口 5。在比上述前除霜器空气出风口 5更靠近车体后侧的区域一体形成有厚度较厚的树脂制垫子7。该垫子7包括例如由聚氯乙烯、热塑性塑料聚氨酯(TPU)、热塑性塑料烯烃(TPO)等制成的表皮9;以及该表皮9背面侧的聚氨酯泡沫层11。上述垫子7—体层叠在上述基材3上,上述聚氨酯泡沫层11面向基材3侦U。在上述仪表板主体I的垫子7区域的车宽方向两端形成有圆形的侧出风口空气出风口 13,在垫子7区域的车宽方向中部形成有作为部件安装部之一例的矩形扬声器安装部15。该扬声器安装部15由周围被上述垫子7包围的基材露出部分形成,在该扬声器安装部15的中央具有圆形的安装孔17,在该安装孔17内安装有作为部件的扬声器(未图示),由扬声器用格栅19将该扬声器安装部15盖住。在上述扬声器安装部15的安装孔17周围形成有四个接合孔21,并且在上述扬声器用格栅19上一体突设有插入上述各接合孔21内并接合在各接合孔2周缘上的四个接合爪23(图I中只示出两个接合爪23)。通过让这些接合爪23接合在上述各接合孔21周缘上,使得扬声器用格栅19不会从扬声器安装部15脱落。接着,对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成形方法形成具有上述结构的仪表板主体I的成形要点进行说明,在成形时准备图2所示的成形模具101和图8(a)、图8(b)所示的遮蔽板 201。上述成形模具101包括固定模具即下模103、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垫仪表板主体的成形方法,该成形方法是:在合模状态下向表皮(9)与基材(3)之间注入聚氨酯原料(R),由所述表皮(9)和该表皮(9)背面侧的聚氨酯泡沫层(11)构成的垫子(7)一体层叠在所述基材(3)上,所述聚氨酯泡沫层(11)面向所述基材(3)侧,具有安装孔(17)的部件安装部(15)由周围被所述垫子(7)包围的基材露出部分形成,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表皮(9)安装在下模(103)上,将所述基材(3)安装在上模(105)上;然后,在将具有原料注入口(203)的遮蔽板(201)配置在所述表皮(9)与所述基材(3)之间的合模状态下,由所述遮蔽板(201)覆盖所述基材(3)的所述部件安装部(15)将该部件安装部(15)的外周缘部密封,并且使所述原料注入口(203)与所述部件安装部(15)的所述安装孔(17)连通,让间隙保持机构(205)位于所述遮蔽板(201)与所述表皮(9)之间以使所述遮蔽板(201)与所述表皮(9)之间具有间隙(S),在所述基材(3)和所述遮蔽板(201)与所述表皮(9)之间形成空腔(C);然后,通过从所述原料注入口(203)向所述空腔(C)内注入聚氨酯原料(R)并使该聚氨酯原料(R)起泡固化,在所述基材(3)和所述遮蔽板(201)与所述表皮(9)之间一体形成聚氨酯泡沫层(11);然后,将与所述部件安装部(15)相对应的所述垫子(7)切断,将该垫子(7)和所述遮蔽板(201)拆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井和也,富永秀树,堀野镇弘,岛田祐一,中田健治,
申请(专利权)人: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