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无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9203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安装在机身上的空心轴以及套设在空心轴内且与其同轴心的小主轴,所述小主轴上连接有上旋翼,所述空心轴上连接有下旋翼,所述空心轴和小主轴同时由位于机身内的驱动机构驱动反向转动,所述上旋翼桨距固定,下旋翼桨距可调,所述机身上对称设有若干小旋翼,所述小旋翼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所述驱动机构以及电机均连接于控制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机身上对称设有若干小旋翼,在上旋翼和下旋翼之间产生扭矩力差时,可以通过小旋翼的转动,来抵消上旋翼和下旋翼之间产生的扭矩力差,使得飞行器能够正常飞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无人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旋翼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面越来越广,在民用领域及军用领域均体现出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当前几种无人旋翼机包括单旋翼(即直升机)、共轴反桨直升机以及多旋翼,其中共轴反桨直升机如俄罗斯的“卡-50直升机”,其工作原理是下旋翼的轴为空心轴,上旋翼的轴同轴心的从空心轴中穿过,双层旋翼直径大小相同并且均可通过桨距调节机构调节至相同的桨距,再通过伞齿轮驱动上下两个从动齿轮,带动上下旋翼以相反的转动方向旋转,两个旋转方向相反其他条件相同的旋翼刚好可以相互抵消反扭力矩,因而不需要尾管及尾桨。这种设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无人机动力性能,简化了尾部设计,但是该种设计操控复杂,而且其需要上下旋翼保持高度一致性,即直径、桨距均需完全相同,这样上下旋翼才能够相互抵消反扭力矩,进而使共轴反桨直升机顺利飞行,一旦出现直径或者桨距的不同时,上下旋翼就无法相互抵消反扭力矩,导致共轴反桨直升机失控无法正常飞行。而且,上述共轴反桨直升机的上下旋翼均设置有桨距调节机构,在进行桨距调节时,为了平衡扭矩力,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无人飞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安装在机身(1)上的空心轴(2)以及套设在空心轴(2)内且与其同轴心的小主轴(3),所述小主轴(3)上连接有上旋翼(4),所述空心轴(2)上连接有下旋翼(5),所述空心轴(2)和小主轴(3)同时由位于机身(1)内的驱动机构(6)驱动反向转动,所述上旋翼(4)桨距固定,下旋翼(5)桨距可调,所述机身(1)上对称设有若干小旋翼(7),所述小旋翼(7)通过电机(8)带动旋转,所述驱动机构(6)以及电机(8)均连接于控制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安装在机身(1)上的空心轴(2)以及套设在空心轴(2)内且与其同轴心的小主轴(3),所述小主轴(3)上连接有上旋翼(4),所述空心轴(2)上连接有下旋翼(5),所述空心轴(2)和小主轴(3)同时由位于机身(1)内的驱动机构(6)驱动反向转动,所述上旋翼(4)桨距固定,下旋翼(5)桨距可调,所述机身(1)上对称设有若干小旋翼(7),所述小旋翼(7)通过电机(8)带动旋转,所述驱动机构(6)以及电机(8)均连接于控制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翼(4)的直径小于下旋翼(5)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旋翼(5)连接有桨距调节机构,所述桨距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控制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连接于控制机构的油动发动机(61),以及由所述油动发动机(61)驱动的主动伞齿轮(62),所述主动伞齿轮(62)啮合有分别固接于空心轴(2)和小主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曙光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