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及无人直升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9335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17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及无人直升机。尾旋翼传动系统包括:机架;尾部机构,包括尾旋翼组件,所述尾部机构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尾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机架向上转动至折弯状态,也能够相对所述机架向下转动至展开状态;主轴,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用于连接主旋翼;以及传动带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张紧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上,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主轴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尾旋翼组件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尾旋翼传动系统不仅能够折起,方便运输,而且同步带也便于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及无人直升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直升机
,尤其涉及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及无人直升机。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直升机是指由无线电地面遥控飞行和自主控制飞行的可垂直起降不载人飞行器,在构造形式上属于旋翼飞行器,在功能上属于垂直起降飞行器。与有人直升机相比,无人直升机由于无人员伤亡、体积小、造价低、战场生存力强等特点,在许多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的单旋翼带尾桨式无人直升机是通过后置尾桨来克服主旋翼所产生反扭力矩,而尾旋翼提供的力较小,要想克服反扭力矩,需要加长力臂也就是尾旋翼距主旋翼的距离,如此势必导致机身尺寸加大,使得无人直升机的运输不便。针对上述的这一问题,目前大多数解决方案采用的办法是采用可拆卸尾管设计,而可拆卸尾管设计多用于轴传式尾桨,带传式尾桨结构复杂,拆卸困难,因此不适用于该方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及无人直升机,不仅能够折起,方便运输,而且同步带也便于拆装。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包括:机架;尾部机构,包括尾旋翼组件,所述尾部机构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尾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机架向上转动至折弯状态,也能够相对所述机架向下转动至展开状态;主轴,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用于连接主旋翼;以及传动带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张紧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上,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主轴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尾旋翼组件传动连接。作为尾旋翼传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折弯转轴,所述折弯转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尾部机构与所述折弯转轴转动连接。作为尾旋翼传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尾部机构还包括:后隔框,与所述折弯转轴转动连接;以及尾管,一端与所述后隔框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尾旋翼组件,所述同步带穿入所述尾管中,并与设于所述尾管中的所述从动带轮传动连接。作为尾旋翼传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隔框上设有转轴轴承座,所述折弯转轴上套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设置于所述转轴轴承座上。作为尾旋翼传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压抵于所述同步带。作为尾旋翼传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张紧轮与所述机架沿所述同步带的厚度方向滑动连接,且所述张紧轮能够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作为尾旋翼传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张紧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张紧轮分别设于所述同步带的两侧,两个所述张紧轮分别从所述同步带的外侧向内压抵于所述同步带。作为尾旋翼传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折弯状态下的所述机架和所述尾部机构。作为尾旋翼传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连接展开状态下的所述机架和所述尾部机构。还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包括以上所述的尾旋翼传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尾旋翼传动系统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机架和尾部机构,当尾旋翼传动系统需要运输时,将尾部机构机构相对机架向上转动至折弯状态,并使之固定,节省了运输尾旋翼传动系统所需要的占地面积,同时由于在折弯状态下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中心距离减小,同步带所受的张紧力也随之降低,因而方便拆装;同理在当尾旋翼传动系统需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只需将同步带套设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上,并辅以限位,尾旋翼传动系统在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同步带随着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的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张紧,因此同步带的拆卸和安装效率都得以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尾旋翼传动系统在折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尾旋翼传动系统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机架;21、尾旋翼组件;22、后隔框;23、尾管;3、主轴;41、主动带轮;42、同步带;5、折弯转轴;6、转轴轴承座;7、张紧轮;8、承托块;9、滚动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包括机架1、尾部机构、主轴3和传动带机构,其中尾部机构包括尾旋翼组件21,尾部机构与机架1转动连接,尾部机构能够相对机架1向上转动至折弯状态,也能够相对机架1向下转动至展开状态,主轴3安装于机架1上,用于连接主旋翼,传动带机构包括主动带轮41、从动带轮和同步带42,同步带42张紧于主动带轮41和从动带轮上,主动带轮41与主轴3传动连接,从动带轮与尾旋翼组件21传动连接。具体而言,当尾旋翼传动系统需要运输时,将尾部机构机构相对机架1向上转动至折弯状态,并使之固定,节省了运输尾旋翼传动系统所需要的占地面积,同时由于在折弯状态下主动带轮41与从动带轮的中心距离减小,同步带42所受的张紧力也随之降低,因而方便拆卸;同理在当尾旋翼传动系统需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只需将同步带42套设于主动带轮41和从动带轮上,并辅以限位,尾旋翼传动系统在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同步带42随着主动带轮41与从动带轮的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张紧,因此同步带42的拆卸和安装效率都得以大幅提升。可选的,主动带轮41与从动带轮均为齿轮,而同步带42为挠性齿条。可选的,在展开状态下,主动带轮41与从动带轮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优选的,主动带轮41的外径大于从动带轮的外径。可选的,如图1所示,尾旋翼传动系统还包括折弯转轴5,折弯转轴5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尾部机构与折弯转轴5转动连接。可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尾部机构还包括后隔框22和尾管23,后隔框22与折弯转轴5转动连接,尾管23的一端与后隔框2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尾旋翼组件21,尾管23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同步带42穿入尾管23中,并与设于尾管23中的从动带轮传动连接。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后隔框22上设有转轴轴承座6,折弯转轴5上套设有滚动轴承9,滚动轴承9设置于转轴轴承座6上。优选的,滚动轴承9为深沟球轴承。优选的,转轴轴承座6设有两个,两个转轴轴承座6与折弯转轴5之间均通过滚动轴承9转动连接。可选的,尾旋翼组件21包括尾旋翼和齿轮箱,其中尾旋翼安装于齿轮箱的输出轴,从动带轮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1);/n尾部机构,包括尾旋翼组件(21),所述尾部机构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尾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机架(1)向上转动至折弯状态,也能够相对所述机架(1)向下转动至展开状态;/n主轴(3),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用于连接主旋翼;以及/n传动带机构,包括主动带轮(41)、从动带轮和同步带(42),所述同步带(42)张紧于所述主动带轮(41)和所述从动带轮上,所述主动带轮(41)与所述主轴(3)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尾旋翼组件(21)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尾部机构,包括尾旋翼组件(21),所述尾部机构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尾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机架(1)向上转动至折弯状态,也能够相对所述机架(1)向下转动至展开状态;
主轴(3),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用于连接主旋翼;以及
传动带机构,包括主动带轮(41)、从动带轮和同步带(42),所述同步带(42)张紧于所述主动带轮(41)和所述从动带轮上,所述主动带轮(41)与所述主轴(3)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尾旋翼组件(21)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旋翼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折弯转轴(5),所述折弯转轴(5)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尾部机构与所述折弯转轴(5)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旋翼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机构还包括:
后隔框(22),与所述折弯转轴(5)转动连接;以及
尾管(23),一端与所述后隔框(22)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尾旋翼组件(21),所述同步带(42)穿入所述尾管(23)中,并与设于所述尾管(23)中的所述从动带轮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旋翼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隔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王礼号赵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曙光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