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连结构造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4095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轴连结构造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轴连结构造包含旋转轴、蜗杆、第1部件、第2部件与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中间部件。中间部件夹设于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第1部件的沿轴向延伸的连结突起插通于中间部件的第2放射状突起之间以及第2部件的多个第1放射状突起之间。第1放射状突起的凸部与第2放射状突起的凹部沿轴向凹凸卡合。在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小于规定角度时,各第2放射状突起的周向的各端部从对应的第1放射状突起的对应的周向的端部向周向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主张于2015年8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57391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包括其说明书、附图与摘要在内的全部内容。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连结构造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通例,在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将电动马达的输出旋转向减速机的输入齿轮传递,将减速机的输出齿轮的旋转向转向轴传递,给予转向轴辅助扭矩。电动马达的旋转轴与减速机的输入齿轮(例如蜗杆)经由轴连结构造连结。在日本特开2006-183676号公报中,提出了包含一对连结基体、一对旋转传递部件与中间夹设部件的轴连结构造。一对连结基体与一对旋转轴连结。一对旋转传递部件配置于上述一对连结基体之间。中间夹设部件由配置于一对旋转传递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构成。在扭矩传递时,中间夹设部件的突起部若被压缩变形一定以上,则一对旋转传递部件的突起部的对应的侧面彼此接触。因此,中间夹设部件的突起部的在此以上的压缩变形被抑制,中间夹设部件(弹性部件)的突起部的弹力减弱的产生被抑制。然而,在日本特开2006-183676号公报中,由于轴连结构造由5个部件构成,所以轴连结构造的部件数量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抑制弹性部件的弹力减弱的功能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的轴连结构造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轴连结构造的结构上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轴与第2轴,它们沿轴向对置并且传递周向的旋转力;第1部件,其包含向上述轴向的上述第2轴侧延伸的多个连结突起,并且与上述第1轴连结;第2部件,其包含多个第1放射状突起并且与上述第2轴连结,上述第1放射状突起具有形成有在上述轴向起伏的第1起伏部的上述第1轴侧的第1面,并且以放射状延伸,并且在上述多个第1放射状突起相互之间插入有对应的连结突起;以及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中间部件,其包含多个第2放射状突起并且夹设于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之间,上述第2放射状突起具有形成有以与上述第1起伏部在上述轴向凹凸卡合的方式在上述轴向起伏的第2起伏部的上述第2轴侧的第2面,并且供以放射状延伸,并且在上述多个第2放射状突起相互之间插入有对应的连结突起,在上述轴连结构造中,在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小于规定角度时,各第2放射状突起的上述周向的一对端部彼此从对应的第1放射状突起的对应的上述周向的端部向上述周向突出。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其中,图1是表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的轴直角方向的剖视图。图5A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小于上述规定角度时的轴连结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周向的剖视图。图5B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向第1旋转方向传递扭矩时且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为上述规定角度时的主要部分的周向的剖视图。图5C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向第2旋转方向传递扭矩时且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为上述规定角度时的主要部分的周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周向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的主要部分的周向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中的第2部件与蜗杆的结合构造的简要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中的中间部件以及轴向施力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图1简要说明包含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图1是表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具备转向操纵机构4以及转向机构A,基于驾驶员的方向盘2(转向操纵部件)的操作使转向轮3转向。转向操纵机构4具备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的辅助机构5。转向操纵机构4包含转向轴6。转向轴6包含柱轴7、中间轴9与小齿轮轴11。柱轴7具有输入轴7a、输出轴7b与扭杆7c。输入轴7a与方向盘2(转向操纵部件)连结。输出轴7b经由扭杆7c与输入轴7a连结。中间轴9经由万向节8与具有小齿轮11a的小齿轮轴11连结。转向机构A具有齿条轴12以及横拉杆13。齿条轴12具有与小齿轮11a啮合的齿条12a。横拉杆13的一端与齿条轴12连结,另一端与转向轮3连结。若方向盘2对应于驾驶员的方向盘2的操作而旋转,则经由输入轴7a、输出轴7b与中间轴9使小齿轮轴11旋转。小齿轮轴11的旋转通过转向机构A变换为齿条轴12的轴向的往复运动。通过齿条轴12的轴向的往复运动,使转向轮3的转向角变化。辅助机构5具有扭矩传感器21、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16、电动马达14、动力传递联轴器41与蜗杆减速机15。扭矩传感器21对输入轴7a与输出轴7b之间的扭转量进行检测。ECU16基于转向操纵扭矩与车速决定辅助扭矩。转向操纵扭矩根据通过扭矩传感器21检测出的扭转量获得。车速通过车速传感器22检测出。电动马达14通过ECU16驱动控制。动力传递联轴器41连结电动马达14的旋转轴14a(第1轴)与蜗杆减速机15的输入轴亦即蜗杆18(第2轴)。本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40构成为包含作为第1轴的旋转轴14a、作为第2轴的蜗杆18、以及动力传递联轴器41。电动马达14的旋转输出经由动力传递联轴器41向蜗杆减速机15传递。蜗杆减速机15将电动马达14的旋转力向输出轴7b传递。其结果是,辅助扭矩施加于输出轴7b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使用图2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40及其周边的构造。图2是包含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轴连结构造40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蜗杆减速机15如图2所示具有壳体17、蜗杆18、第1轴承23、第2轴承24、蜗轮19与施力部90。蜗杆18、第1轴承23、第2轴承24、蜗轮19与施力部90被收容于壳体17内。蜗杆18具有沿轴向分离的第1端部18a与第2端部18b、第1端部18a与第2端部18b间的中间部的齿部18c。蜗杆18被收容于壳体17的收容部17a。蜗杆18(第2轴)与电动马达14的旋转轴14a(第1轴)配置于同轴上。蜗杆18的第1端部18a与电动马达14的旋转轴14a的端部14b沿轴向X对置。在轴连结构造40中,电动马达14的旋转轴14a的端部14b与蜗杆18的第1端部18a经由动力传递联轴器41连结为能够传递扭矩。轴连结构造40发挥将旋转轴14a的周向Z的旋转向蜗杆18传递的功能。图3是轴连结构造4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轴连结构造40中,动力传递联轴器41具有第1部件50、第2部件60以及中间部件70。第1部件50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电动马达14的旋转轴14a的端部14b。第2部件60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蜗杆18的第1端部18a。中间部件70夹设于第1部件50与第2部件60之间。第1部件50包含环状的主体51以及多个连结突起52。第1部件50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主体51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电动马达14的旋转轴14a。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轴连结构造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连结构造,其中,该轴连结构造具备:第1轴与第2轴,它们沿轴向对置并且传递周向的旋转力;第1部件,其包含向所述轴向的所述第2轴侧延伸并且沿所述周向隔离的多个连结突起,并且该第1部件与所述第1轴连结;第2部件,其包含多个第1放射状突起并且与所述第2轴连结,所述第1放射状突起具有形成有在所述轴向起伏的第1起伏部的所述第1轴侧的第1面,并且以放射状延伸,并且在所述多个第1放射状突起相互之间插入有对应的连结突起;以及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中间部件,其包含多个第2放射状突起并且夹设于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所述第2放射状突起具有形成有以与所述第1起伏部在所述轴向凹凸卡合的方式在所述轴向起伏的第2起伏部的所述第2轴侧的第2面,并且以放射状延伸,并且在所述多个第2放射状突起相互之间插入有对应的连结突起,在所述轴连结构造中,在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小于规定角度时,各第2放射状突起的所述周向的一对端部分别从对应的第1放射状突起的对应的所述周向的端部向所述周向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07 JP 2015-1573911.一种轴连结构造,其中,该轴连结构造具备:第1轴与第2轴,它们沿轴向对置并且传递周向的旋转力;第1部件,其包含向所述轴向的所述第2轴侧延伸并且沿所述周向隔离的多个连结突起,并且该第1部件与所述第1轴连结;第2部件,其包含多个第1放射状突起并且与所述第2轴连结,所述第1放射状突起具有形成有在所述轴向起伏的第1起伏部的所述第1轴侧的第1面,并且以放射状延伸,并且在所述多个第1放射状突起相互之间插入有对应的连结突起;以及由弹性部件构成的中间部件,其包含多个第2放射状突起并且夹设于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所述第2放射状突起具有形成有以与所述第1起伏部在所述轴向凹凸卡合的方式在所述轴向起伏的第2起伏部的所述第2轴侧的第2面,并且以放射状延伸,并且在所述多个第2放射状突起相互之间插入有对应的连结突起,在所述轴连结构造中,在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小于规定角度时,各第2放射状突起的所述周向的一对端部分别从对应的第1放射状突起的对应的所述周向的端部向所述周向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连结构造,其中,所述第2部件包含供所述第2轴锯齿嵌合或者花键嵌合的嵌合孔。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地新川村尚史川底直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