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防撞梁总成和车辆的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15625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1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和车辆的防撞结构,所述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其中,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辆的纵梁连接的吸能件,其中,所述吸能件具有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截面呈“十”字形的中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的吸能件具有截面成“十”字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吸能件对碰撞能量的吸收效果,减少传递至驾驶舱的碰撞能量,进而降低对乘员的伤害,并且该车辆防撞梁总成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造价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和车辆的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工具,大量汽车进入家庭生活,汽车数量的增加也造成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在交通事故中,前部碰撞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碰撞形式。防撞梁作为车辆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发生碰撞时自身产生变形,吸收碰撞力,并且,设置于防撞梁的后侧的吸能盒等缓冲部件能够进一步吸收碰撞力,以减轻对车内乘员起到保护作用。但是,传统中的防撞梁和用于吸收防撞梁的撞击力的吸能盒通常设置为简单的“口”字形结构,吸收能量有限,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效果不佳。因此,希望有一种防撞梁总成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轻传统中的防撞梁总成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以提高车辆防撞梁总成的吸能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辆的纵梁连接的吸能件,其中,所述吸能件具有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截面呈“十”字形的中空结构。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吸能件包括对应所述中空结构的外轮廓设置的第一吸能板和第二吸能板,所述第一吸能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吸能板以形成所述吸能件。进一步的,所述吸能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纵梁连接的另一端处设置有吸能件连接板;和/或所述吸能件与所述防撞梁连接的一端处形成有溃缩槽;和/或所述吸能件为铝合金吸能件。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的横截面成“C”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车辆防撞梁总成还包括形成为弧形板状件的辅助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开口端和所述辅助防撞梁固定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吸能件与所述防撞梁连接的一端处形成有与所述防撞梁相对应的配合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车辆防撞梁总成的吸能件具有截面成“十”字形的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吸能件对碰撞能量的吸收效果,减少传递至驾驶舱的碰撞能量,进而降低对乘员的伤害,并且该车辆防撞梁总成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造价低廉。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防撞结构,以提高车辆的防撞结构的吸能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的防撞结构,所述车辆的防撞结构包括两根纵梁和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中,设置于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处的所述吸能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纵梁。进一步的,所述纵梁与所述吸能件连接的一端处形成有与所述吸能件的所述中空结构对应的配合中空结构,并且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配合中空结构的尺寸从靠近所述防撞梁总成的一端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纵梁包括对应所述配合中空结构的外轮廓设置的第一纵梁板和第二纵梁板,所述第一纵梁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板以形成所述纵梁。进一步的,所述吸能件可拆卸的安装于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一端处的纵梁连接板。所述车辆的防撞结构与上述车辆防撞梁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的防撞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辆的防撞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车辆的防撞结构的纵梁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纵梁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车辆的防撞结构的吸能件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吸能件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辅助防撞梁,2-防撞梁,3-吸能件,31-第一吸能板,32-第二吸能板,33-溃缩槽,34-中空结构,35-配合结构,4-吸能件连接板,5-纵梁连接板,51-溃缩孔,6-纵梁,61-配合中空结构,62-第一纵梁板,63-第二纵梁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参见图1和图2,所述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防撞梁2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辆的纵梁6连接的吸能件3,其中,吸能件3具有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截面呈“十”字形的中空结构34。本技术所述车辆防撞梁总成的吸能件3具有截面成“十”字形的中空结构34,该中空结构34能够有效提高吸能件3对碰撞能量的吸收效果,减少传递至驾驶舱的碰撞能量,进而降低对乘员的伤害,并且该车辆防撞梁总成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造价低廉。吸能件3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一体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优选地,参见图5和图6,每个吸能件3包括对应中空结构34的外轮廓设置的第一吸能板31和第二吸能板32,第一吸能板31固定安装于第二吸能板32以形成吸能件3,由第一吸能板31和第二吸能板32组装而成的吸能件3的生产制造更为简便,且薄板件的结构形式也使得吸能件3在收到冲击时的溃缩性更好。优选地,参见图1,吸能件3用于与车辆的纵梁6连接的另一端处设置有吸能件连接板4,以便于吸能件3与纵梁6的连接。吸能件连接板4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优选为如图示实施方式中的包括安装法兰面的吸能件连接板4,提高吸能件3与纵梁6的连接的稳定性,且使得吸能件4向纵梁6的力传递更加平稳。优选地,吸能件3与防撞梁2连接的一端处形成有溃缩槽33,以辅助吸能件3的快速溃缩,可替换的是,也可在吸能件3上设置溃缩孔、弯折溃缩结构等任意适当的溃缩结构,能实现辅助吸能件3的快速溃缩的技术效果即可。吸能件3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例如,钢材等,但是钢材的质量较重,不利于车身的轻量化,优选地,吸能件3为铝合金吸能件,铝合金质量较轻,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且塑性较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防撞梁2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口”字形结构、平板结构等。参见图2,防撞梁2的横截面成“C”形结构,在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能够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减轻碰撞对驾驶舱内的乘员的伤害。横截面成“C”形结构的防撞梁2的安装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防撞梁2的开口端朝向车辆前方、后方,或者倾斜设置。其中,在防撞梁2的开口端朝向车辆的前方的情况中,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2的开口端与壁障等障碍物形成单边接触,容易发生不稳定的接触;防撞梁2的开口端朝向车辆的其它方向的情况中,在发生碰撞时,具有开口的防撞梁2的稳定性也较差,且容易在装配时产生一定不便。因此,优选地,所述车辆防撞梁总成还包括形成为弧形板状件的辅助防撞梁1,防撞梁2的开口端和辅助防撞梁1固定安装,以封闭防撞梁2的开口形成封闭的腔体,在防撞梁2的开口端朝向车辆的前方的情况中,在发生碰撞时,形成为板件的辅助防撞梁1与壁障等障碍物形成面接触,提高与障碍物接触的稳定性。参见图1和图2,在辅助防撞梁1和防撞梁2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适当的溃缩槽、溃缩孔等结构,以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更好的吸收能量。优选地,吸能件3与防撞梁2连接的一端处形成有与防撞梁2相对应的配合结构35,该配合结构35使得吸能件3与防撞梁2配合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2)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辆的纵梁(6)连接的吸能件(3),其中,所述吸能件(3)具有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截面呈“十”字形的中空结构(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2)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车辆的纵梁(6)连接的吸能件(3),其中,所述吸能件(3)具有沿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截面呈“十”字形的中空结构(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吸能件(3)包括对应所述中空结构(34)的外轮廓设置的第一吸能板(31)和第二吸能板(32),所述第一吸能板(3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吸能板(32)以形成所述吸能件(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件(3)用于与所述车辆的纵梁(6)连接的另一端处设置有吸能件连接板(4);和/或所述吸能件(3)与所述防撞梁(2)连接的一端处形成有溃缩槽(33);和/或所述吸能件(3)为铝合金吸能件。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2)的横截面成“C”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防撞梁总成还包括形成为弧形板状件的辅助防撞梁(1),所述防撞梁(2)的开口端和所述辅助防撞梁(1)固定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晴郭建保张德伟姜际超刘珍海岳国辉陈现岭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