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955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其中,所述车辆防撞结构包括:安装在车身前部或后部的防撞梁上的安全气囊总成;用于测量车速的测速传感器,设置在车身防撞梁上;用于测量障碍物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的测距传感器,设置在保险杠上;用于在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障碍物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安全气囊自动打开的控制器,与所述测速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提高了整车碰撞的安全性能,且可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维修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Vehicle anti-collis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hicle anti-collis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which includes the vehicle anti-collision structure: airbag anticollision beam mounted on the front or rear of the body on the assembly; for speed sensor measuring speed, is arranged on a vehicle anticollision beam; for distance sensor survey between the obstacle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bumper. The bumper; the controlle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airbag airbag assembly automatically opens the preset speed, the obstacle and the airbag assembly is not less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vehicle speed is less than a preset distance, connected with the speed sensor, the ranging sens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operation is easy,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vehicle collision is improv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repeatedly, and the maintenance cost is grea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提高,现在的车型越来越注重安全方面的问题。车辆配置的安全气囊基本都安装于汽车内部,均为一次性用品,价格昂贵。而且只有在车辆行驶中发生碰撞后才能被动打开,仅局限于保护车内的驾驶员及乘客,对车体本身不具备保护作用。但是现在随着消费者对外观要求的提高,大灯以及保险杠作为汽车外观中重要的一部分,成本也越来越高,但对于车身本体保护的配置仍未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在发生碰撞时保护保险杆和/或大灯,提高车辆整体的安全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包括:安装在车身前部或后部的防撞梁上的安全气囊总成;用于测量车速的测速传感器,设置在车身防撞梁上;用于测量障碍物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的测距传感器,设置在保险杠上;用于在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障碍物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安全气囊打开的控制器,与所述测速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测量刹车制动力大小的测力传感器,所述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刹车制动力达到最大时、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且障碍物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安全气囊打开。进一步的,安全气囊总成包括:设置在防撞梁上的安装支架;可容纳安全气囊的盒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8上;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为所述安全气囊充气的气体发生装置,与所述控制器、所述安全气囊连接;罩设在所述盒体结构外部的盖板,与保险杠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气囊上具有排气孔、以及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连接的进气口。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气囊为可在第一方向上伸缩的、具有开口的袋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气囊设有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折叠的第一折叠导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安全气囊设有可沿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折叠的第二折叠导向结构。进一步的,包括对称设置在车身前部或后部的两个所述安全气囊总成。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控制车辆防撞结构开启或关闭的开关。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设置在车身的上述的车辆防撞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提高了整车碰撞的安全性能,且可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表示使用本技术车辆防撞结构的车辆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使用本技术车辆防撞结构的车辆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使用本技术车辆防撞结构的车辆碰撞前示意图;图4表示使用本技术车辆防撞结构的车辆碰撞后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车辆防撞结构示意图;图6表示本技术车辆防撞结构爆炸示意图;图7表示盖板安装状态示意图;图8表示安全气囊完全打开状态示意图;图9表示安全气囊完全打开状态示意图;图10表不安全气囊沿第一方向压缩后状态不意图;图11表示安全气囊沿第二方向折叠后状态示意图;图12表示安全气囊沿第三方向折叠后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包括:安装在车身前部或后部的防撞梁上的安全气囊总成4 ;用于测量车速的测速传感器3,设置在车身防撞梁上;用于测量障碍物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的测距传感器2,设置在保险杠上;用于在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障碍物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安全气囊17打开的控制器1,与所述测速传感器3、所述测距传感器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车速为30km/h,所述预设距离为fl.5m (本实施例中的预设车速、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并不以此为限)。当车速不小于30km/h,安全气囊总成4前方f 1.5m以内的距离内具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控制器I控制安全气囊总成的安全气囊17打开以保护车身,尤其保护保险杠与大灯,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实施例中以车辆防撞结构设置在车身前部为例对本技术车辆防撞结构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在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障碍物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有可能并不会发生碰撞,这时打开安全气囊17会造成成本的浪费,为了避免判断的失误,本实施例中车辆防撞结构还包括:用于测量刹车制动力大小的测力传感器(图未示),所述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I连接;所述控制器I还用于在刹车制动力达到最大时、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且障碍物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安全气囊17打开。此时,障碍物与安全气囊总成4的预设距离可为3m,此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制动踏板达到极限位置或者自动刹车的情况下,制动力达到最大,且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障碍物与安全气囊总成4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极大,此时控制器I控制安全气囊总成4的安全气囊17及时打开,分散冲击能量以保护车身。制动力达到最大是本实施例优选实施方式,配合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障碍物与安全气囊总成4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的条件,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打开安全气囊17可以有效的保护车身。实际操作时,安全气囊17打开时需要满足的制动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如图5、图6、图7所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安全气囊总成4包括:设置在防撞梁7上的安装支架8 ;可容纳安全气囊17的盒体结构15,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8上;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8上、在所述控制器I的控制下为所述安全气囊17充气的气体发生装置16,与所述控制器1、所述安全气囊17连接;罩设在所述盒体结构15外部的盖板6,与保险杠连接。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17上具有排气孔171、以及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16连接的进气口 172。制动踏板达到极限位置或者自动刹车的情况下,制动力达到最大,且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障碍物与安全气囊总成4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气体发生装置释放大量气体,经过滤冷却后冲入折叠的安全气囊17,安全气囊17迅速膨胀,将盖板6顶开,弹出车外,展成扁方形。利用气体本身的阻尼作用及安全气囊17背面的排气孔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吸收并分散冲击能量。发生碰撞时,利用气体本身的阻尼作用及排气孔171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吸收并分散冲击能量,以保护车身。本实施例中,控制器I位于仪表板内部,测距传感器2共四个,安装在保险杠5上,均匀分布;测速传感器3两个,安装在防撞梁7上。安装支架8通过两个螺母14与防撞梁7上的凸焊螺柱13固定。螺栓18穿过盒体结构15、气体发生装置16、安装支架8与焊接在安装支架8背面的四个焊接螺母连接;安装支架8在通过两个螺母14与焊接在防撞梁7上的凸焊螺柱13连接。盖板6通过爪子卡接在保险杠5上,安全气囊17打开可将盖板6弹出。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17为可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伸缩的、具有开口的袋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17设有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Y方向)折叠的第一折叠导向结构。第一折叠导向结构为安全气囊17上的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折叠导向痕。优选的,所述安全气囊17设有可沿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身前部或后部的防撞梁上的安全气囊总成;?用于测量车速的测速传感器,设置在车身防撞梁上;?用于测量障碍物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的测距传感器,设置在保险杠上;?用于在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障碍物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安全气囊自动打开的控制器,与所述测速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在车身前部或后部的防撞梁上的安全气囊总成; 用于测量车速的测速传感器,设置在车身防撞梁上; 用于测量障碍物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的测距传感器,设置在保险杠上; 用于在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障碍物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安全气囊自动打开的控制器,与所述测速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测量刹车制动力大小的测力传感器,所述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刹车制动力达到最大时、车速不小于预设车速且障碍物与所述安全气囊总成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安全气囊总成的安全气囊打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总成包括: 设置在防撞梁上的安装支架; 可容纳安全气囊的盒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8)上; 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为所述安全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超朱德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