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486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冷却模块安装框架、将冷却模块框架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上的冷却模块上支架以及将冷却模块框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上的冷却模块下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却模块安装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散热水箱或者中冷器的安装需求,且能够对冷却模块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避免冷却模块与客车其他零部件之间发生干涉,保证冷却模块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模块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却模块安装结构是针对某一特定型号的客车散热水箱或者中冷器的设计的,无法满足不同厚度的散热水箱或者中冷器的安装需求,且现有的冷却模块支架在装配冷却模块时,由于无法根据客车空间的实际情况对冷却模块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容易使冷却模块与客车其他零部件之间发生干涉,影响冷却模块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模块安装结构,该冷却模块安装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散热水箱或者中冷器的安装需求,且能够对冷却模块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避免冷却模块与客车其他零部件之间发生干涉,保证冷却模块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冷却模块安装框架、将冷却模块框架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上的冷却模块上支架以及将冷却模块框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上的冷却模块下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模块上支架包括第一U型支架以及嵌入设置在第一U型支架内的若干个加强板;所述第一U型支架包括纵向连接板以及对称设置在纵向连接板上下两端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加强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安装板的底部、所述下安装板的顶部相连;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腰形安装孔;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蒙皮封板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模块下支架包括安装底板以及对称设置在安装底板左右两端上方的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所述安装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腰形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模块安装框架为由上安装框架、右连接框架、下安装框架和左连接框架围成的长方形框架。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框架和下安装框架对称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所述上安装框架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二U型支架以及设置在第二U型支架顶部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螺纹安装孔;所述第二U型支架包括顶部连接板以及对称设置在顶部连接板左右两端底部的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结构相同,二者上均开设有发动机散热水箱工艺孔、电机散热水箱工艺孔、发动机中冷器工艺孔、发动机散热器水箱排气工艺孔以及安装连接孔。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框架和右连接框架对称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所述左连接框架包括开口向后的第三U型支架以及设置在第三U型支架内的若干个焊接螺母;所述第三U型支架包括纵向连接板以及对称设置在中间纵向连接板左右两端后侧的第一纵向连接板与第二纵向连接板;所述焊接螺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与第二纵向连接板的内侧壁上。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所述的冷却模块安装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散热水箱或者中冷器的安装需求,且能够对冷却模块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避免冷却模块与客车其他零部件之间发生干涉,保证冷却模块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冷却模块安装框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上安装框架的主视图;图4是上安装框架的侧视图;图5是左连接框架的主视图;图6是左连接框架的侧视图;图7是冷却模块上支架的主视图;图8是冷却模块上支架的侧视图;图9是冷却模块下支架的主视图;图10是冷却模块下支架的侧视图。其中:1、车身尾端底架,2、冷却模块上支架,21、纵向连接板,22、上安装板,23、下安装板,24、加强板,25、第一腰形安装孔,26、蒙皮封板安装孔,3、冷却模块,31、发动机散热水箱,32、电机散热水箱,33、发动机中冷器,34、护风罩,35、风扇机构,36、上安装框架,361、安装块,362、第二U型支架,363、发动机散热水箱工艺孔,364、电机散热水箱工艺孔,365、发动机中冷器工艺孔,366、安装连接孔,367、发动机散热器水箱排气工艺孔, 368、螺纹安装孔,37、右连接框架,38、下安装框架,39、左连接框架,391、第三U型支架,392、焊接螺母,4、冷却模块下支架,41、安装底板,42、左安装板,43、右安装板,44、第二腰形安装孔,5、膨胀水箱安装支架,6、双作用膨胀水箱,7、缓冲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包括冷却模块3、将冷却模块嵌入安装在其中的冷却模块安装框架、将安装有冷却模块的冷却模块安装框架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1上的冷却模块上支架2、将安装有冷却模块3的冷却模块安装框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1上的冷却模块下支架4、双作用膨胀水箱6以及将双作用膨胀水箱6安装在车身尾端底架1上端后侧的膨胀水箱安装支架5。所述冷却模块安装框架的上端与所述冷却模块上支架2之间以及冷却模块安装框架的下端与所述冷却模块下支架4之间均设有缓冲胶垫7。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模块3包括依次并列设置在冷却模块安装框架内的发动机散热水箱31、电机散热水箱32和发动机中冷器33、安装在冷却模块安装框架上的护风罩34以及安装在护风罩上的风扇机构35。在现有的客车冷却模块中,是将发动机水箱和中冷器并列安装在一起。本技术所述的冷却模块安装结构,是针对混合动力客车设计的,混合动力客车不仅包括发动机,还有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而且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也是需要冷却的。目前,现有的很多企业都是单独设计一个ATS冷却模块来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进行冷却,将ATS冷却模块单独安装在车身底架上。现有的将发动机和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单独进行冷却的方式,具有装配困难、安装效率低、安装成本高、对有限的客车底架行李舱空间利用率低等不足。本技术将发动机散热水箱、电机散热水箱和发动机中冷器并列安装在冷却模块安装框架内,不仅能够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还能够降低装配成本,缩小整个冷却系统的体积,提高行李舱空间的利用率。如图2-图6所示,所述冷却模块安装框架为由上安装框架36、右连接框架37、下安装框架38和左连接框架39围成的长方形框架。现有的客车冷却系统中的中冷器、水箱都是分开安装的,由于中冷器及其安装结构、水箱及其安装结构都是成型件,强度相对较大,将二者并联在一起后,二者之间会有相对移动,影响冷却系统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采用冷却模块安装框架,能够保证混合动力客车的冷却模块(发动机散热水箱31、电机散热水箱32、发动机中冷器33、护风罩34以及风扇机构35)是一个整体,不仅能够保证结构强度,还能够有效避免各部件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保证冷却模块的稳定性。所述上安装框架36和下安装框架38对称设置且二者结构相同,所述上安装框架36包括开口向下的第二U型支架362以及设置在第二U型支架顶部的安装块361。所述安装块361上开设有螺纹安装孔368,所述螺纹安装孔,用于和胶垫上的连接螺栓相连,并通过胶垫和冷却模块上支架相连。所述第二U型支架362包括顶部连接板以及对称设置在顶部连接板左右两端底部的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的结构相同,二者上均开设有发动机散热水箱工艺孔363、电机散热水箱工艺孔364、发动机中冷器工艺孔365、发动机散热器水箱排气工艺孔367以及安装连接孔366。由于发动机散热水箱、电机散热水箱和中冷器均设置有向外的凸口来作为进水口、出水口或排气口,而发动机散热器水箱、电机散热水箱以及中冷器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模块安装框架、将冷却模块框架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上的冷却模块上支架以及将冷却模块框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上的冷却模块下支架;所述冷却模块安装框架为由上安装框架、右连接框架、下安装框架和左连接框架围成的长方形框架;所述冷却模块上支架包括第一U型支架;所述冷却模块下支架包括安装底板以及对称设置在安装底板左右两端上方的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模块安装框架、将冷却模块框架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上的冷却模块上支架以及将冷却模块框架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尾端底架上的冷却模块下支架;所述冷却模块安装框架为由上安装框架、右连接框架、下安装框架和左连接框架围成的长方形框架;所述冷却模块上支架包括第一U型支架;所述冷却模块下支架包括安装底板以及对称设置在安装底板左右两端上方的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支架内嵌入设置有若干个加强板;所述第一U型支架包括纵向连接板以及对称设置在纵向连接板上下两端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加强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安装板的底部、所述下安装板的顶部相连;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腰形安装孔;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蒙皮封板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叶明陆剑黄涛杜守超吴信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