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25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框架中段下端的发动机系统保护横梁、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左右两端底部的左电泳吊架和右电泳吊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管线固定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若干个电器线束固定扎带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适用于各种长度的混合动力客车,通用性强,且具有整体质量轻、强度高、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客车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种类多种多样,是根据不同型号的混合动力客车分别设计的,无法同时适用于各种长度的混合动力客车,通用性差。而且现有的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整体质量重、强度差、安全性低,不符合客车轻量化及安全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适用于各种长度的混合动力客车,通用性强,且具有整体质量轻、强度高、安全性能高等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框架中段下端的发动机系统保护横梁、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左右两端底部的左电泳吊架和右电泳吊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管线固定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若干个电器线束固定扎带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中段与第二纵梁中段之间的中间横梁、设置在第一纵梁下端左侧的第三横梁、设置在第二纵梁下端右侧的第四横梁、连接第二横梁左端与第一纵梁中段的第一加强梁、连接第三横梁左端与第一纵梁中段的第二加强梁、连接第二横梁右端与第二纵梁中段的第三加强梁、连接第四横梁右端与第二纵梁中段的第四加强梁、连接第一加强梁中段与第二加强梁中段的第五加强梁、连接第三加强梁中段与第四加强梁中段的第六加强梁、连接第三横梁中段与第一纵梁下端的第七加强梁、以及连接第四横梁中段与第二纵梁下端的第八加强梁;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对称设置在第一横梁中段左右两侧的下方且均依次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垂直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系统保护横梁包括保护梁和对称设置在保护梁左右两端的左连接板与右连接板;所述保护横梁为L型;所述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行支撑框架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左电泳吊架和右电泳吊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吊钩和对称设置在吊钩上端前后两侧的前加强板与后加强板;所述前加强板和后加强板均为L型。进一步的,所述水泵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水泵安装板、与第一水泵安装板前端下方相连的第二水泵安装板以及连接在第一水泵安装板与第二水泵安装板之间的水泵安装加强筋;所述第一水泵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水泵安装腰形孔。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所述的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适用于各种长度的混合动力客车,通用性强,且具有整体质量轻、强度高、安全性能高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配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装配左视图(从客车的水箱侧看,站在车后是左侧);图4是本技术的装配右视图(从客车的后处理系统侧看,站在车后是右侧);图5是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的主视图;图6是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的侧视图;图7是发动机系统保护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发动机系统保护横梁的侧视图;图9是左电泳吊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左电泳吊架的侧视图;图11是水泵安装支架的主视图;图12是水泵安装支架的侧视图;图13是水泵安装支架的俯视图。其中:1、第二后处理系统安装支架,2、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21、左电泳吊架,211、吊钩,212、前加强板,213、后加强板,22、右电泳吊架,23、发动机系统保护横梁,231、保护梁,232、左连接板,233、右连接板,2321、支撑框架安装孔,24、电器线束固定扎带环,25、管线固定支架,26、水泵安装支架,261、第一水泵安装板,2611、水泵安装腰形孔,262、第二水泵安装板,263、水泵安装加强筋,201、第一横梁,202、第二横梁,203、第一纵梁,204、第二纵梁,205、中间横梁,206、第三横梁,207、第四横梁,208、第一加强梁,209、第二加强梁,210、第三加强梁,211、第四加强梁,212、第五加强梁,213、第六加强梁,214、第七加强梁,215、第八加强梁,3、发动机舱骨架总成,4、发动机左尾纵梁总成,5、发动机右尾纵梁总成,6、第二连接支架,7、第一连接支架,8、散热模块安装支架,9、第一后处理系统安装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包括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2、安装在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2上方的发动机舱骨架总成3、对称设置在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2中段左右两侧的发动机左尾纵梁总成4与发动机右尾纵梁总成5、设置在发动机左尾纵梁总成4左侧的散热模块安装支架8、设置在发动机右尾纵梁总成5右侧的若干个后处理系统安装支架、连接发动机舱骨架总成3与散热模块安装支架8的第一连接支架7以及用于连接发动机右尾纵梁总成5及部分后处理系统安装支架的第二连接支架6。本技术所述的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适用于9米以上的混合动力客车,具有通用性强、结构简单、焊接强度小、刚性结构强度大、质量轻等特点。如图5-图6所示,所述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2包括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框架中段下端的发动机系统保护横梁23、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左右两端底部的左电泳吊架21和右电泳吊架22、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水泵安装支架26、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管线固定支架25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若干个电器线束固定扎带环24。在中间横梁的底部、第一纵梁的右侧和第二纵梁的左侧均设有电器线束固定扎带环,所述电器线束固定扎带环,用于捆绑线束,避免线束抖动受损。在第一纵梁的右侧和第二纵梁的左侧分别设有一个管线固定支架,所述管线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油管、变速操纵等管线,使这些管线走向顺畅,避免这些管线抖动受损,提高整车装配维修的便利性和整车运行的稳定性。九片梁为全承载客车的专有名称,现有的九片梁无法实现左右对称布置,且具有连接梁数量多、重量重、结构复杂、强度低等不足,且在焊接时,容易使工人焊接错误,存在较大的焊接误差。本技术所述的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其左右两端与混合动力客车侧围连接之后,形成多个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变形,从而提高了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201与第二横梁202、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梁203与第二纵梁204、设置在第一纵梁203中段与第二纵梁304中段之间的中间横梁205、设置在第一纵梁203下端左侧的第三横梁206、设置在第二纵梁204下端右侧的第四横梁207、连接第二横梁202左端与第一纵梁203中段的第一加强梁208、连接第三横梁206左端与第一纵梁203中段的第二加强梁209、连接第二横梁202右端与第二纵梁204中段的第三加强梁210、连接第四横梁207右端与第二纵梁204中段的第四加强梁211、连接第一加强梁208中段与第二加强梁209中段的第五加强梁212、连接第三加强梁210中段与第四加强梁211中段的第六加强梁213、连接第三横梁206中段与第一纵梁203下端的第七加强梁214、以及连接第四横梁207中段与第二纵梁204下端的第八加强梁215;所述第一纵梁203和第二纵梁204对称设置在第一横梁201中段左右两侧的下方且均依次与第一横梁201、第二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框架中段下端的发动机系统保护横梁、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左右两端底部的左电泳吊架和右电泳吊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管线固定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若干个电器线束固定扎带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框架中段下端的发动机系统保护横梁、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左右两端底部的左电泳吊架和右电泳吊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水泵安装支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管线固定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若干个电器线束固定扎带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设置在第一纵梁中段与第二纵梁中段之间的中间横梁、设置在第一纵梁下端左侧的第三横梁、设置在第二纵梁下端右侧的第四横梁、连接第二横梁左端与第一纵梁中段的第一加强梁、连接第三横梁左端与第一纵梁中段的第二加强梁、连接第二横梁右端与第二纵梁中段的第三加强梁、连接第四横梁右端与第二纵梁中段的第四加强梁、连接第一加强梁中段与第二加强梁中段的第五加强梁、连接第三加强梁中段与第四加强梁中段的第六加强梁、连接第三横梁中段与第一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伟黄叶明王孝来王黎明刘有建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