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060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包括右边盖、右箱体、右盖垫片、油冷器,右边盖安装于右箱体的右边盖结合面上,右盖垫片安装于右边盖与右箱体之间,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摩托车发动机安装油冷器后,机油由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排油孔进入油冷器冷却后,再由油冷器进入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进油孔,最后由右箱体喷油孔进入活塞内腔顶部。经过油冷器冷却的机油温度明显降低了10-15℃,有效的改善了机油因温度过高而使得冷却和润滑效果变差的现象,从而有效改善了活塞的冷却和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活塞都直接与燃烧室相连,当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活塞不仅要承受燃烧室燃料燃烧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同时还要承受活塞与汽缸内壁摩擦所产生的高温。为了降低活塞持续工作时所承受的高温高压,保证活塞的工作稳定性,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对活塞进行不断的冷却和润滑。为此,行业内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难题。早期,活塞的润滑和冷却主要是通过旋转的曲轴连杆机构使机油以飞溅的方式进入到活塞内腔,同时有部分机油通过活塞环岸的油孔渗透到汽缸内壁,从而对其进行润滑和冷却。后来,随着摩托车发动机的排量增加,活塞的热负荷也增大,利用之前的润滑和冷却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业内技术人员又设计了一条润滑活塞内腔顶部的新油路,如技术专利ZL 200920055410.0中所提供的新油路。上述专利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活塞位置润滑油供应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间的递增,活塞温度与机油温度同步上升,机油对活塞起到的冷却作用随之减弱,且当机油温度上升超过其闪点时(约150°C ),机油黏性下降,从而使其润滑效果变差。此时,活塞与汽缸内壁相互摩擦容易出现干磨烧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活塞温度和机油温度的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包括右边盖、右箱体、右盖垫片、油冷器,右边盖安装于右箱体的右边盖结合面上,右盖垫片安装于右边盖与右箱体之间,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其特殊之处在于:油冷器安装于右箱体前吊挂孔上端,油冷器进油管与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排油孔连接,油冷器排油管与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进油孔连接。所述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进油孔和排油孔之间的油道设有筋,右盖垫片在右盖进油孔和右箱上缸油路处设有油孔,使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进、排油孔之间的油道呈密封状态。所述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油冷器材料为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其所用输油管为铜管,其散热片材料为铝片。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右箱体设有筋、右盖垫片设有两个油孔,在不改变原来润滑效果的同时,将右箱体与右盖主油路分开两道油路,一条油路按原路线进入右边盖油路和上缸油路;另一条油路则由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排油孔进入油冷器冷却后,再由油冷器进入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进油孔,最后由右箱体喷油孔直接喷淋到活塞顶部。经过油冷器冷却的机油温度明显降低了 10-15°C,有效的改善了机油因温度过高而使得冷却和润滑效果变差的现象,从而有效改善了活塞的冷却和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右边盖主油路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右盖垫片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2、3,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包括右边盖1、右箱体2、油冷器3、右盖垫片4,右边盖I安装于右箱体2的右边盖结合面21上,右盖垫片4安装于右边盖I与右箱体2之间,右边盖I和右箱体2结合面主油道22。油冷器3安装于右箱体2前吊挂孔上端,油冷器3进油管31与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22的排油孔23连接,油冷器3排油管32与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22的进油孔24连接。右箱体2结合面主油道22的进油孔24和排油孔23之间的油道设有筋25,右盖垫片4在右盖I进油孔11和右箱2上缸油路处设有油孔41,使右边盖I和右箱体2结合面主油道22的进、排油孔之间的油道呈密封状态。油冷器3材料为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其所用进油管31和排油管32为铜管,其散热片33材料为招片。通过在右箱体2设有筋25、右盖垫片4设有两个油孔41,在不改变原来润滑效果的同时,将右箱体2与右盖I主油路22分开两道油路,一条油路按原路线进入右边盖油路和上缸油路;另一条油路则由右边盖I和右箱体2结合面21主油道22的排油孔23进入油冷器3冷却后,再由油冷器3进入右边盖I和右箱体2结合面21主油道22的进油孔24,最后由右箱体2喷油孔26直接喷淋到活塞内腔顶部。经过油冷器冷却的机油温度明显降低了 10-15°C,有效的改善了机油因温度过高而使得冷却和润滑效果变差的现象,从而有效改善了活塞的冷却和润滑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及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包括右边盖、右箱体、右盖垫片、油冷器,右边盖安装于右箱体的右边盖结合面上,右盖垫片安装于右边盖与右箱体之间,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其特殊之处在于:油冷器安装于右箱体前吊挂孔上端,油冷器进油管与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排油孔连接,油冷器排油管与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进油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进油孔和排油孔之间的油道设有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右盖垫片在右盖进油孔和右箱上缸油路处设有油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油冷器材料为导热系数高的材料,其所用输油管为铜管,其散热片材料为铝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包括右边盖、右箱体、右盖垫片、油冷器,右边盖安装于右箱体的右边盖结合面上,右盖垫片安装于右边盖与右箱体之间,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摩托车发动机安装油冷器后,机油由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排油孔进入油冷器冷却后,再由油冷器进入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进油孔,最后由右箱体喷油孔进入活塞内腔顶部。经过油冷器冷却的机油温度明显降低了10-15℃,有效的改善了机油因温度过高而使得冷却和润滑效果变差的现象,从而有效改善了活塞的冷却和润滑效果。【IPC分类】F02F7/00, F01P11/08, F01P3/08【公开号】CN204941681【申请号】CN201520590828【专利技术人】黎家俊 【申请人】江门天钇金属工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6日【申请日】2015年8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散热结构,包括右边盖、右箱体、右盖垫片、油冷器,右边盖安装于右箱体的右边盖结合面上,右盖垫片安装于右边盖与右箱体之间,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其特殊之处在于:油冷器安装于右箱体前吊挂孔上端,油冷器进油管与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排油孔连接,油冷器排油管与右边盖和右箱体结合面主油道的进油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家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天钇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