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419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结构,包括设于车架前部的下悬管,下悬管下部连接有前悬挂板,前悬挂板与发动机固定连接,前悬挂板设有外衬套,外衬套内组装有可相对其转动的内衬套,外衬套与内衬套之间设有可相对内衬套活动的活动构件,内衬套通过第一螺栓与下悬管固定。该结构由于外衬套与内衬套之间可相对转动,即两者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可有效消除外衬套传递给内衬套的振动,从而减轻车架的振动,并降低振动噪音;同时外衬套和内衬套之间设置的活动构件,活动构件将外衬套的振动传递给内衬套,起刚性支撑作用,并可吸收振动转化为自身相对于内衬套活动的能量,进一步减轻了传递给车架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部件的设计与优化,具体来说是对骑式摩托车的发动机前悬挂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骑式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采用前后端均与车架刚性连接的结构,参照图1至图3,发动机2’的后端通过两个第一螺栓41’与车架刚性连接,前端通过前悬挂板3’安装于车架的下悬管I’上,前悬挂板3’为冲压成型的U形板件,前悬挂板3’的前端通过两个第二螺栓42’与下悬管I’刚性连接,后端通过两个第三螺栓43’与发动机2’刚性连接。由于发动机2’在做功时受活塞的往复运动产生力矩,虽然发动机2’已配置曲轴平衡重来平衡,但由于量产时的曲轴平衡不均等原因无法避免产生振动并传递给车架,同时产生噪声,给骑乘者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结构,其可有效减轻车架的振动,并有效降低振动噪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结构,包括设于车架前部的下悬管,下悬管下部连接有前悬挂板,前悬挂板与发动机固定连接,所述前悬挂板设有外衬套,外衬套内组装有可相对其转动的内衬套,所述外衬套与内衬套之间设有可相对内衬套活动的活动构件,所述内衬套通过第一螺栓与下悬管固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衬套与内衬套之间,在活动构件沿内衬套轴线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有里侧油封和外侧油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套靠近下悬管的一端向外衬套延伸形成有对里侧油封进行防护和限位的外凸沿。进一步,所述外侧油封外设有对其进行防护和限位的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内衬套内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第一螺栓穿过的轴孔。进一步,所述防尘罩周侧沿外衬套轴向朝外衬套外壁延伸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外衬套之间设有罩体油封。进一步,所述防尘罩与内衬套之间设有止推垫圈。进一步,所述活动构件为活动套装在内衬套上的滑动衬套。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悬挂板包括左悬挂板、右悬挂板和连接杆件,左悬挂板和右悬挂板均设有槽孔,所述连接杆件的两端分别插入槽孔内并焊接固定,所述左悬挂板和右悬挂板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外衬套,所述下悬管设有位于左悬挂板和右悬挂板之间的车体轴套。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悬挂板为一体式的U形构件,包括左悬挂板、右悬挂板及设于左悬挂板和右悬挂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左悬挂板和右悬挂板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外衬套,所述下悬管设有位于左悬挂板和右悬挂板之间的车体轴套。进一步,所述前悬挂板设有挂板轴套,所述挂板轴套通过第二螺栓与发动机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前悬挂板上设置外衬套,在外衬套内组装可相对其转动的内衬套,内衬套通过第一螺栓与下悬管固定,当发动机运行时,发动机壳体产生的振动传递给前悬挂板的外衬套,由于外衬套与内衬套之间可相对转动,即两者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可有效消除外衬套传递给内衬套的振动,从而减轻车架的振动,并降低振动噪音;同时外衬套和内衬套之间设置有活动构件,活动构件将外衬套的振动传递给内衬套,起刚性支撑作用,并可吸收振动转化为自身相对于内衬套活动的能量,进一步减轻了传递给车架的振动,而且有效缓冲了外衬套和内衬套之间的撞击,延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的悬挂结构; 图2是图1中省略发动机后截面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截面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前悬挂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截面C-C处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6中截面D-D处的剖视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安装结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前悬挂板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4至图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结构,其设于车架前部的下悬管1,下悬管I下部连接有前悬挂板3,前悬挂板3与发动机2固定连接,所述前悬挂板3设有外衬套33,外衬套33内组装有可相对其转动的内衬套41,所述外衬套33与内衬套41之间设有可相对内衬套41活动的活动构件42,所述内衬套41通过第一螺栓61与下悬管I固定。本专利技术由于外衬套33可相对内衬套41转动,即两者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可有效消除外衬套33传递给内衬套41的振动,从而有效减轻发动机2传递给车架的振动,并降低振动噪音;同时外衬套33和内衬套41之间设置有活动构件42,活动构件42将外衬套33的振动传递给内衬套41,起刚性支撑作用,并可吸收振动转化为自身相对于内衬套41活动的能量,进一步减轻了传递给车架的振动,而且有效缓冲了外衬套33和内衬套41之间的撞击,延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实施例1 参照图4至图10,所述前悬挂板3包括左悬挂板31a、右悬挂板31b和连接杆件32,左悬挂板31a和右悬挂板31b均设有槽孔310,所述连接杆件32的两端分别插入槽孔310内并焊接固定。优选地,所述槽孔310具有开口,方便连接杆件32插入槽孔310内进行焊接,加工工艺性好,同时可将槽孔310布设在左悬挂板31a或右悬挂板31b的边缘处,有利于减小前悬挂板3的体积。所述左悬挂板31a和右悬挂板31b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外衬套33,所述下悬管I设有位于左悬挂板31a和右悬挂板31b之间的车体轴套11。在此,所述车体轴套11可直接焊接在下悬管I尾端,或穿过下悬管I上的穿孔再与下悬管I焊接。上述结构中左悬挂板31a和右悬挂板31b分别通过外衬套33与内衬套41组装在车体轴套11的两侧,提高前悬挂板3与下悬管I之间的连接强度,对发动机2形成更好的支撑,同时左悬挂板31a和右悬挂板31b之间通过连接杆件32焊接固定,大大增强了前悬挂板3的强度和刚度。参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结构,包括设于车架前部的下悬管,下悬管下部连接有前悬挂板,前悬挂板与发动机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板设有外衬套,外衬套内组装有可相对其转动的内衬套,所述外衬套与内衬套之间设有可相对内衬套活动的活动构件,所述内衬套通过第一螺栓与下悬管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友森朱美良郭军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