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馨之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1880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1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包括底座、主体支架以及转向把手,所述底座上包括有一平台,所述平台的中部设置有一纵向凹槽,所述主体支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嵌入至纵向凹槽内的转轴且所述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与底座固定,所述转向把手活动连接于主体支架上,转向把手的底端通过万向节连接有一主动轴,主动轴下端设置有一主动齿轮,主体支架上还设置有一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上部设置有一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从动轴的下部设置有一锥齿轮,所述平台上垂直固定有一与锥齿轮啮合的锥齿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转动转向把手直接引导车身发生反向倾斜,增加游戏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游戏控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摩托车在驾驶过程中转向特性是与汽车不同的,驾驶感觉也不同,摩托车在转向过程中,除了转向把手发生倾斜以外,其车身也会发生倾斜,具体的为,摩托车在转向时转向把手的转动方向与车身实际走向相反,而摩托车的这种特性更多的被应用于一些摩托车游戏设备中去,其具有较好的游戏体验效果,尤其是配合当前VR技术,效果更佳。然后现目前该领域的摩托车游戏控制设备虽然能反映出摩托车转向时的侧倾效果,但并不是通过转向把手直接控制的,其在游戏体验时,衔接效果较差,游戏体验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其可以通过转动转向把手直接引导车身发生反向倾斜,增加游戏体验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包括底座、主体支架以及转向把手,所述底座上包括有一平台,所述平台的中部设置有一纵向凹槽,所述主体支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嵌入至纵向凹槽内的转轴且所述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与底座固定,所述转向把手活动连接于主体支架上,转向把手的底端通过万向节连接有一主动轴,主动轴下端设置有一主动齿轮,主体支架上还设置有一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上部设置有一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从动轴的下部设置有一锥齿轮,所述平台上垂直固定有一与锥齿轮啮合的锥齿座。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一与主体支架连接固定的扭力弹簧。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一与其水平设置的配重杆。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支架上设置有一转向把手连接的轴套,所述转向把手能够在轴套内自由转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其通过转动转向把手,其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将转向把手的扭力传递至锥齿轮,从而可以导致主体支架在锥齿座上发生倾斜,使得转向把手的转向行为与主体支架的倾斜动作为联动,增加游戏体验,同时通过扭力弹簧以及配重杆作用使得整个主体支架在不使用时处于直立位置且能减轻操作者的操作负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直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向倾斜状态结构示意图。1-底座;2-主体支架;3-转向把手;4-万向节;5-主动轴;6-主动齿轮;7-从动轴;8-从动齿轮;9-锥齿轮;10-锥齿座;11-平台;12-纵向凹槽;13-轴承座;21-转轴;22-配重杆;23-轴套;51-扭力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包括底座1、主体支架2以及转向把手3,所述底座1上包括有一平台11,所述平台11的中部设置有一纵向凹槽12,所述主体支架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嵌入至纵向凹槽12内的转轴21且所述转轴2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13与底座1固定,所述转向把手3活动连接于主体支架2上,转向把手3的底端通过万向节4连接有一主动轴5,主动轴5下端设置有一主动齿轮6,主体支架2上还设置有一从动轴7,所述从动轴7的上部设置有一与主动齿轮6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8,从动轴7的下部设置有一锥齿轮9,所述平台11上垂直固定有一与锥齿轮9啮合的锥齿座10。其中,所述主动轴5上设置有一与主体支架2连接固定的扭力弹簧51;所述转轴2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一与其水平设置的配重杆22;所述主体支架2上设置有一转向把手3连接的轴套23,所述转向把手3能够在轴套23内自由转动。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其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骑坐于主体支架2上,双手握住转向把手3使其发生左右转动,转向把手3通过万向节4将扭转力传递至主动轴5,同时位于主动轴5上的主动齿轮6通过与从动齿轮6啮合进而将扭力传递至从动轴7,位于从动轴7上的锥齿轮9通过与锥齿座10的啮合作用,使得主体支架2能够在锥齿座10上发生啮合滚动,进而表现为主体支架2发生相应的反向倾斜,增加了游戏体验效果。值得一提的,位于主动轴5上的扭力弹簧51在主动轴5发生转动以后,能够给予主动轴5一个回复作用,使得转向把手3在转向回复变得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当主体支架2发生倾斜以后,位于主体支架2下端的配重杆22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使得主体支架2更快的恢复平衡(即直立位置),同时配重杆22还能起到左右倾斜限位的作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主体支架(2)以及转向把手(3),所述底座(1)上包括有一平台(11),所述平台(11)的中部设置有一纵向凹槽(12),所述主体支架(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嵌入至纵向凹槽(12)内的转轴(21)且所述转轴(2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13)与底座(1)固定,所述转向把手(3)活动连接于主体支架(2)上,转向把手(3)的底端通过万向节(4)连接有一主动轴(5),主动轴(5)下端设置有一主动齿轮(6),主体支架(2)上还设置有一从动轴(7),所述从动轴(7)的上部设置有一与主动齿轮(6)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8),从动轴(7)的下部设置有一锥齿轮(9),所述平台(11)上垂直固定有一与锥齿轮(9)啮合的锥齿座(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向倾斜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主体支架(2)以及转向把手(3),所述底座(1)上包括有一平台(11),所述平台(11)的中部设置有一纵向凹槽(12),所述主体支架(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嵌入至纵向凹槽(12)内的转轴(21)且所述转轴(2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13)与底座(1)固定,所述转向把手(3)活动连接于主体支架(2)上,转向把手(3)的底端通过万向节(4)连接有一主动轴(5),主动轴(5)下端设置有一主动齿轮(6),主体支架(2)上还设置有一从动轴(7),所述从动轴(7)的上部设置有一与主动齿轮(6)啮合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馨之
申请(专利权)人:张馨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