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低地板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弹性压板、闸片和闸销;第一钳体位于该制动夹钳的前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对向安装分体设置。第一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制动活塞部,第二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制动活塞部,即制动夹钳与制动活塞缸为一体化零件,减小制动活塞缸与钳体的连接面,减小漏油风险,保障行车安全。用于连通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油路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钳体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一钳体内侧探出;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钳体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二钳体内侧探出,节约空间,且采用连接部连接,不仅可减少盲孔数量,且提高制动夹钳整体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制动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低地板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
技术介绍
伴随城市的发展,需要一种运量大、耗能小的交通工具承担中心城区和卫星城之间的通行任务,现代有轨电车相比于地铁,运行在地面上的专用轨道,建设成本低,非常适于作为中心城区和卫星城之间的交通工具。现代有轨电车采用低地板结构,无需设置专门站台,乘客上下车方便,但也对车下装备尤其是制动系统的安装空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低地板有轨电车通常采用结构紧凑的液压制动系统以适应苛刻的安装空间要求。为进一步缩小夹钳尺寸、减小油液泄露的风险,已经有将液压油路布置于夹钳内部的现有的低地板有轨电车用液压制动夹钳,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239556U”的中国专利,将液压油路设置于夹钳内部,并与两侧安装的制动油缸模块连通,两侧钳体之间依靠底部的连接筋连接,连接筋内部布置油路连通两侧油缸,即连通两侧钳体的油路设置于钳体的底部。在进行钳体内油路布置时,需在制动钳表面指定位置向内打盲孔,具体为:在钳体左右端的连接筋一侧面横向打盲孔形成第一油路;在连接筋底面向上打盲孔形成第二油路;在钳体中间的连接筋底面向上打盲孔形成第三油路,当油路形成后,将盲孔开口处封堵。但由于开设盲孔较多,很容易造成车辆制动油缸油液泄露风险。此外,连接筋间隔设置于钳体的底部,虽然可实现钳体的减重,但无法保重夹钳刚度。再者,该液压制动器每侧钳体上安装制动活塞,制动活塞的活塞基座通过螺钉装配在钳体的安装口。即该液压制动器采用多个外置制动油缸模块,制动油缸模块与嵌体之间的较多接触面也增大制动油缸油液泄露风险,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将前后部钳体分体制作,通过钳体左右两侧的连接部对接,并优化油路结构,提高制动夹钳的刚度、紧凑型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该制动夹钳为左右完全对称结构,包括第一钳体、第二钳体、弹性压板、闸片和闸销;第一钳体位于该制动夹钳的前部,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对向安装分体设置,弹性压板左右两端与第二钳体卡接;弹性压板的前后两端与闸片接触连接;弹性压板的中部嵌入闸销下部;第一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转向架连接部、第一制动活塞部、第一油路部、第一闸片安装部、第一连接部;第一制动活塞部位于第一钳体的中部,第一制动活塞部内侧设置第一活塞缸孔;第一油路部包括第一进油凸台和第一沟通凸台,第一进油凸台上表面开设第一进油口,第一进油口底部向左右两侧引出第一进油支路连通第一活塞缸孔底部;第一沟通凸台横向开设第一横油孔,第一横油孔连通第一活塞缸孔底部;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钳体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一钳体内侧探出;第一连接部内侧端面与第一横油孔相对处开设第一纵油孔,第一纵油孔通过第一横油孔连通第一活塞缸孔底部;第二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制动活塞部、第二油路部、第二闸片安装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制动活塞部与第一制动活塞部位置相对应,第二制动活塞部内侧设置第二活塞缸孔;第二油路部包括第二进油凸台和第二沟通凸台;第二进油凸台上表面开设第二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底部向左右两侧引出第二进油支路连通第二活塞缸孔底部;第二沟通凸台横向开设第二横油孔,第二横油孔连通第二活塞缸孔底部;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钳体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二钳体内侧探出;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对接;第二连接部内侧端面与第二横油孔相对处开设第二纵油孔,第二纵油孔与第一纵油孔连通,第二纵油孔通过第二横油孔连通第二活塞缸孔底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制动活塞部位相对于第一钳体向外侧突出,包括两个中部相连的圆形第一凸台,分别为第一左凸台和第一右凸台,第一左凸台和第一右凸台中部相连部分为第一中凸台;第一凸台上端面开设第一测压孔,第一测压孔与第一活塞缸孔油路贯通。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凸台正下方与转向架连接部结合部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加强筋,加强筋竖向布置,加强筋与第一凸台连接部的厚度大于加强筋与转向架连接部连接部的厚度。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制动活塞部包括两个中部相连的圆形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与第一凸台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凸台包括第二左凸台和第二右凸台。第二左凸台和第二右凸台中部相连部分为第二中凸台;第二凸台上端面开设第二测压孔,第二测压孔与第二活塞缸孔油路贯通。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闸片安装部位于第一进油凸台的左右两侧;第二闸片安装部与第一闸片安装部对向设置,第二闸片安装部位于第二进油凸台的左右两侧;第一闸片安装部和第二闸片安装部的中央均设有安装闸片的闸片安装孔。优选的是,所述转向架连接部位于第一钳体的下边缘,转向架连接部相对于第一钳体为向内侧凹陷的加厚结构,转向架连接部的底部为弧状结构,弧状结构从左至右依次布置个阶梯通孔,分别为第一转向架连接孔、第二转向架连接孔、第三转向架连接孔和第四转向架连接孔。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部向第二钳体内侧突出的凸台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向第一钳体内侧突出的凸台长度。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压板包括左钳体压爪、右钳体压爪、前闸片压爪和后闸片压爪,左钳体压爪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左连接部右侧卡接,右钳体压爪与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右连接部左侧卡接;前闸片压爪与第一钳体端的闸片接触连接,后闸片压爪与第二钳体端的闸片接触连接。优选的是,所述闸销安装于第一钳体的第一闸片安装部与第二钳体的第二闸片安装部之间,闸销包括左闸销和右闸销,左闸片销将弹性压板的左钳体压爪压在第二钳体的第二左连接部上;右闸片销将弹性压板的右钳体压爪压在第二钳体的第二右连接部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1)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对向安装分体设置,方便加工且降低生产成本;(2)第一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制动活塞部,第二钳体包括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制动活塞部,即制动夹钳与制动活塞缸为一体化零件,与外置式制动活塞缸相比,大大减小制动活塞缸与钳体的连接面,减小漏油风险,保障行车安全;(3)用于连通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油路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钳体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一钳体内侧探出;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钳体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二钳体内侧探出,即将连通油路设置于连接部内部,节约空间,且采用连接部连接,不仅可减少盲孔数量,且提高制动夹钳整体刚度;(4)采用弹性压板防止闸片在车辆运行时发生振动,提高闸片使用寿命,降低车辆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动夹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从图1前方观察的第一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从图2后方观察的第一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从图1后方观察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从图4前方观察的第二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从图5后方观察的第二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弹性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叙述中以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描述,图1中的上下左右即为描述中的上下左右,图1中夹钳的内部为描述中的内侧,图1中夹钳的外部为描述中的外侧。实施例1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该制动夹钳为左右完全对称结构,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弹性压板3、闸片4和闸销5。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对向分体设置。参见图1-图3,第一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该制动夹钳为左右完全对称结构,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弹性压板(3)、闸片(4)和闸销(5);第一钳体(1)位于该制动夹钳的前部,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对向安装分体设置,弹性压板(3)左右两端与第二钳体(2)卡接;弹性压板(3)的前后两端与闸片(4)接触连接;弹性压板(3)的中部嵌入闸销(5)下部;其特征在于:第一钳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转向架连接部(11)、第一制动活塞部(12)、第一油路部(13)、第一闸片安装部(14)、第一连接部(15);第一制动活塞部(12)位于第一钳体(1)的中部,第一制动活塞部(12)内侧设置第一活塞缸孔;第一油路部(13)包括第一进油凸台(13‑1)和第一沟通凸台,第一进油凸台(13‑1)上表面开设第一进油口(13‑3),第一进油口(13‑3)底部向左右两侧引出第一进油支路连通第一活塞缸孔底部;第一沟通凸台横向开设第一横油孔,第一横油孔连通第一活塞缸孔底部;第一连接部(15)位于第一钳体(1)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一钳体(1)内侧探出;第一连接部(15)内侧端面与第一横油孔相对处开设第一纵油孔,第一纵油孔通过第一横油孔连通第一活塞缸孔底部;第二钳体(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制动活塞部(21)、第二油路部(22)、第二闸片安装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第二制动活塞部(21)与第一制动活塞部(12)位置相对应,第二制动活塞部(21)内侧设置第二活塞缸孔;第二油路部(22)包括第二进油凸台(22‑1)和第二沟通凸台;第二进油凸台(22‑1)上表面开设第二进油口(22‑3),第二进油口(22‑3)底部向左右两侧引出第二进油支路连通第二活塞缸孔底部;第二沟通凸台横向开设第二横油孔,第二横油孔连通第二活塞缸孔底部;第二连接部(24)位于第二钳体(2)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二钳体(2)内侧探出;第二连接部(24)与第一连接部(15)对接;第二连接部(24)内侧端面与第二横油孔相对处开设第二纵油孔,第二纵油孔与第一纵油孔连通,第二纵油孔通过第二横油孔连通第二活塞缸孔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该制动夹钳为左右完全对称结构,包括第一钳体(1)、第二钳体(2)、弹性压板(3)、闸片(4)和闸销(5);第一钳体(1)位于该制动夹钳的前部,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对向安装分体设置,弹性压板(3)左右两端与第二钳体(2)卡接;弹性压板(3)的前后两端与闸片(4)接触连接;弹性压板(3)的中部嵌入闸销(5)下部;其特征在于:第一钳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转向架连接部(11)、第一制动活塞部(12)、第一油路部(13)、第一闸片安装部(14)、第一连接部(15);第一制动活塞部(12)位于第一钳体(1)的中部,第一制动活塞部(12)内侧设置第一活塞缸孔;第一油路部(13)包括第一进油凸台(13-1)和第一沟通凸台,第一进油凸台(13-1)上表面开设第一进油口(13-3),第一进油口(13-3)底部向左右两侧引出第一进油支路连通第一活塞缸孔底部;第一沟通凸台横向开设第一横油孔,第一横油孔连通第一活塞缸孔底部;第一连接部(15)位于第一钳体(1)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一钳体(1)内侧探出;第一连接部(15)内侧端面与第一横油孔相对处开设第一纵油孔,第一纵油孔通过第一横油孔连通第一活塞缸孔底部;第二钳体(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制动活塞部(21)、第二油路部(22)、第二闸片安装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第二制动活塞部(21)与第一制动活塞部(12)位置相对应,第二制动活塞部(21)内侧设置第二活塞缸孔;第二油路部(22)包括第二进油凸台(22-1)和第二沟通凸台;第二进油凸台(22-1)上表面开设第二进油口(22-3),第二进油口(22-3)底部向左右两侧引出第二进油支路连通第二活塞缸孔底部;第二沟通凸台横向开设第二横油孔,第二横油孔连通第二活塞缸孔底部;第二连接部(24)位于第二钳体(2)的左右两侧上部并向第二钳体(2)内侧探出;第二连接部(24)与第一连接部(15)对接;第二连接部(24)内侧端面与第二横油孔相对处开设第二纵油孔,第二纵油孔与第一纵油孔连通,第二纵油孔通过第二横油孔连通第二活塞缸孔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活塞部(12)相对于第一钳体(1)向外侧突出,包括两个中部相连的圆形第一凸台,分别为第一左凸台(12-2a)和第一右凸台(12-2b),第一左凸台(12-2a)和第一右凸台(12-2b)中部相连部分为第一中凸台(12-3);第一凸台上端面开设第一测压孔,第一测压孔与第一活塞缸孔油路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轨电车分体式制动夹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正下方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飞,苗峰,张笑慰,郝保磊,王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