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既有地下空间布设有轨电车的方法及有轨电车架构。
技术介绍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快捷舒适、形象美观的地面大容量公交方式,在国外已经成为广泛应用的公交方式。我国自2010年以来正迎来爆发式的规划热潮,国内多个城市已设计、建设有轨电车线路,目前,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深圳、珠海等数十个城市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目前,现代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还缺乏成熟的实践应用经验,对于其技术特性和适用条件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国内现有的有轨电车设计建设通常遇到规划线路与既有地下空间冲突的情况,现有的设计施工方法通常采用重新对地下空间进行建设或对有轨电车站点、线位进行调整的方法,在增加工程浪费的同时阻隔了现有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对地下空间周边区域交通影响大。在实际设计建设过程中,若在地下存在人行地道等通道的情况下,在实施建设有轨电车时,须重新建设地下通道,则会造成工程浪费,增加工程造价。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既有地下空间布设有轨电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地下空间内还设有若干间隔的立柱,所述既有地下空间的限界高度为大于或等于4.5m,所述既有地下空间的限界宽度为大于或等于8m,所述在既有地下空间布设有轨电车通行空间的方法包括:S1、结合有轨电车受电设备,将所述既有地下空间的顶板作为有轨电车通行空间的顶板;S2、结合有轨电车轨道设施,将所述既有地下空间的底板作为有轨电车通行区域的底板;S3、将所述既有地下空间两侧的建筑墙体,作为有轨电车通行空间的限界;及S4、所述有轨电车通行区域形成在既有地下空间的连续的两立柱之间,并利用连续的两立柱之间的空间布设有轨电车轨道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既有地下空间布设有轨电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地
下空间内还设有若干间隔的立柱,所述既有地下空间的限界高度为大于或等于
4.5m,所述既有地下空间的限界宽度为大于或等于8m,所述在既有地下空间
布设有轨电车通行空间的方法包括:
S1、结合有轨电车受电设备,将所述既有地下空间的顶板作为有轨电车通
行空间的顶板;
S2、结合有轨电车轨道设施,将所述既有地下空间的底板作为有轨电车通
行区域的底板;
S3、将所述既有地下空间两侧的建筑墙体,作为有轨电车通行空间的限界;
及
S4、所述有轨电车通行区域形成在既有地下空间的连续的两立柱之间,并
利用连续的两立柱之间的空间布设有轨电车轨道的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地下空间布设有轨电车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步骤S4中,还同时利用连续的两立柱之间的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一峰,黎冬平,陆凯,龚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