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其车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3600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3 17:58
一种汽车及其车门总成,其中车门总成包括:车门、门饰板及固设于所述车门和门饰板之间的吸能件;所述吸能件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吸能腔。本技术方案的吸能件中,吸能腔可提升吸能件的缓冲吸能效果,而且中空的壳体比实体结构的吸能块用料少,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及其车门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性一直是汽车开发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性能之一,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其中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能够识别潜在危险并能提醒或协助驾驶员执行正确有效的操作以避免或减轻行人与乘员损伤的能力;而被动安全性则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前保、侧围等关键零部件产生永久塑性变形吸能,保证乘员舱的完整性以降低乘员损伤的能力。因为汽车被动安全性通常是与汽车碰撞联系在一起的,故汽车被动安全性也称为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由于汽车乘员舱侧面车身强度相对其它区域较弱,侧围缺少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的装置,且侧面碰撞(以下简称侧碰)紧靠乘员舱,造成缓冲吸能的空间有限。因此,侧碰通常会对乘员产生较大的伤害,如何提高侧碰的吸能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汽车侧碰安全性开发过程中,往往将其安全性分解到车身侧围钣金车门、门饰板等子系统零件上分别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再进行系统性优化设计及验证。在现有一种技术方案,在门饰板与车门之间设有吸能块,该吸能块是由热固性聚氨酯PU、或热塑性聚丙烯EPP等材料,通过发泡成型工艺制造而成的块状实体结构,固设在所述门饰板,具有一定侧碰吸能效果。但是,实体结构的吸能效果有限,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用于车门的吸能块为实体结构,吸能效果有限,且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包括:车门、门饰板及固设于所述车门和门饰板之间的吸能件;所述吸能件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吸能腔。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靠近所述车门的第一外壳和远离所述车门的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至少所述第一外壳形成有:向所述吸能腔内鼓起而形成的拱起及所述拱起围成的吸能槽。可选地,设有所述吸能槽的外壳形成有:若干吸能槽及连通所有吸能槽的沟槽。可选地,所述沟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吸能槽的深度。可选地,位于同一外壳的至少一个所述拱起与另一侧的外壳抵靠。可选地,所述吸能槽具有开口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部,由所述底部到开口的方向所述吸能槽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可选地,所述壳体面向所述门饰板的表面凸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门饰板抵靠。可选地,所述凸起为直径范围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的球状。可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车门的相向表面之间形成有间距范围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20mm的间隙。可选地,所述吸能件关于所述门饰板与乘员坐在车座上时的髋部相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车门受到侧碰,车门受外力作用挤压吸能件时,压缩吸能腔,吸能腔能够缓冲来自车门的冲击并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进而避免门饰板产生较大变形,确保靠近车门的乘客安全。本技术方案的吸能件,吸能腔可提升吸能件的缓冲吸能效果,而且中空壳体比实体结构的吸能块用料少,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汽车车门总成与乘员坐在车座上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中虚线框区域d3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汽车车门总成未设有车门时的平面视图,该平面视图是从车外望向车内而得到;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5是图3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汽车车门总成中,吸能件的壳体中吸能槽的透明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汽车车门总成中,吸能件的立体图;图8是图7沿CC方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图2,本技术方案的汽车车门总成包括:车门1、门饰板2、及固设于车门I和门饰板2之间的吸能件3 ;吸能件3包括:壳体30及设于壳体30内的吸能腔31。在车门I受到侧碰,车门I受外力作用挤压吸能件3时,压缩吸能腔31,吸能腔31能够缓冲来自车门I的冲击并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进而避免门饰板2产生较大变形,确保靠近车门的乘客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吸能件3中吸能腔31可提升吸能件3的缓冲吸能效果,而且中空壳体30比实体结构的吸能块用料少,成本低。参照图1,在乘员R坐在车座上时,门饰板2沿车高方向分为:与乘员R的胸部位置相对的区域dl、与腹部位置相对的区域d2及与髋部位置相对的区域d3,本技术方案的吸能件3关于门饰板2与乘员R坐在车座上时的髋部相对。髋部所对应的门饰板2部分d3朝向车门I的表面相对比较规则,而且该门饰板2部分d3与车门I之间的空间充足,适合于装配吸能件3。作为一种变形例,如果门饰板结构不会对装配造成障碍,也可进一步在dl及d2安装合适的吸能件。本技术方案的吸能件3使用吹塑工艺制成,能够得到壳体所述设定的形状。具体地,将熔融状态的吸能件材料填充入模具中;向密封的模具中吹入空气,使熔融状态的吸能件材料粘附在模具内壁上;之后,进行冷却处理,得到成品的吸能件3。吸能件3的固设方式可以是:吸能件3与门饰板2固定连接,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方式是:壳体30朝向车门I的表面中设有围绕吸能腔31的若干限位槽36,限位槽36具有朝向车门1(参照图2)的开口和贯穿孔360;门饰板2对应每个限位槽36设有一个杆状件20 ;在装配时,杆状件20穿过贯穿孔360伸入限位槽36内,对伸入限位槽36内的杆状件进行熔融、冷却形成了限位块,该限位块在限位槽36内将壳体30与门饰板2连接在一起。其中杆状件20与门饰板2 —体形成。参照图2-5,壳体30具有靠近车门I的第一外壳32和远离车门I的第二外壳33 ;第一外壳32具有向所述吸能腔31内鼓起而形成的拱起34及拱起34围成的若干吸能槽35,吸能槽35朝向车门I开设有开口 350,吸能槽35用于在车门I遭受侧碰时对冲击进行缓冲并吸收冲击能量。在侧碰发生时,第一外壳32先于第二外壳33遭受车门I传递的瞬间较强冲击,因此在第一外壳32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门饰板及固设于所述车门和门饰板之间的吸能件;所述吸能件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吸能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猛黎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