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辅助动力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68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辅助动力的车辆,备有由人力驱动车轮的人力驱动部和通过检测转子42的磁极位置控制定子41的旋转磁场的电动机40驱动上述车轮的电动驱动部30,在覆盖电动机40的壳体31的盖部31b的内侧安装有用于配置控制基板33的基板盒32,在与该基板盒32的上述转子42相对的面上配备有检测转子42磁极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霍耳元件49)。从而提供一种能简单地安装转子的位置检测装置,可提高组装性能,并能使位置检测装置的定位容易且可配置在正确位置的带辅助动力的车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协助自行车等带辅助动力的车辆,特别是涉及这种车辆的电动机。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带辅助动力的车辆,在特开2000-105155号公报(G01L 3/14)中公开的电动协助自行车中,在构成后轮轮毂的旋转壳体内,配置有固定在车轴上的固定壳体,其中安装有DC无刷电动机。并且,检测其转子磁极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安装在固定壳体的内壁上,控制基板配置在固定壳体的外侧。另外,在上述公报中,还公开了在固定壳体的盖部安装有控制基板的实施例。但是,上述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必须在将电动机组装到固定壳体内之后再把位置检测传感器安装到与转子对峙的固定壳体的内壁上,因此组装性差,定位也困难,容易产生安装误差,因而有不能检测出正确位置的顾虑。此外,在内置有电动机的固定壳体的盖部安装有控制基板的场合,由于一般在将盖部安装到固定壳体上之前必须用导线把电动机的绕线与控制基板连接在一起,因此,一旦将盖部安装于固定壳体上出现导线松弛,存在旋转的转子和导线发生干涉的顾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简单地安装转子的位置检测装置,可提高组装性能,并能使位置检测装置的定位变得容易且可配置在正确位置的带辅助动力的车辆。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还提供一种连接电动机绕线和控制基板的配线与转子不发生干涉,能够简单配线的带辅助动力的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设有由人力驱动车轮的人力驱动部及通过检测转子的磁极位置控制定子的旋转磁场的电动机驱动上述车轮的电动驱动部,在覆盖上述电动机的壳体盖部内侧安装有用于配置控制基板的基板盒,在与该基板盒的上述转子相对的面上配备有检测上述转子磁极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检测装置由霍耳元件构成。而且,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板盒在上述盖部的内侧定位并安装在该盖部的内侧。此外,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检测装置在上述基板盒上定位并安装在上述基板盒上。另一方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人力驱动车轮的人力驱动部和用电动机驱动上述车轮的电动驱动部,还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在覆盖上述电动机的壳体的盖部内侧配置有控制基板,同时,在将盖部安装在上述壳体上后连接上述电动机的绕线和控制基板的配线。另外,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盖部形成用于使上述电动机绕线端子露出到盖部外侧的端子孔和用于将来自上述控制基板的配线端子导出至盖部外侧的导出孔。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固定壳体盖部的背面图。图3是同一实施方式的从盖部侧观察固定壳体的俯视图。图4是上述图3的A-A剖面图。图5是表示在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小皮带轮、大皮带轮及拉伸皮带轮上挂着皮带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图6是上述图5的中央剖面图。图7是表示将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变速器上安装的电动机转子部分分解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转子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9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俯视图。附图说明图10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图9的转子的中央剖面图。图11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转子内圈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转子外圈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的转子外圈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协助自行车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其中,5-踏板;11-电池;12-前链轮;13-链条;14-后轮;17-驱动部;20-车轴;21-内装式变速器;22-后链轮;23、23a、23b-旋转壳体;25-大齿轮;30-电动驱动部;31-固定壳体;31a-主体部;31b-盖部;31c-筒状部;31d-保持部件;31n-安装孔;31p-端子孔;31q-导出孔;33-控制基板;33a-配线端子;34-大皮带轮;36-单向离合器;37-小齿轮;38-拉伸皮带轮;40-DC无刷电动机;41-定子;41a-绕线端子;42-转子;46-磁铁;47-小皮带轮;49-霍耳元件;49a-基板;B-皮带。首先,基于图14说明电动协助自行车的整体结构。该电动协助自行车,用主车架4连接设置在前部的前管1和安装有车座2的车座管3,在连接该主车架4和上述车座管3的部分安装有用人力转动的踏板5。在上述前管1上,安装有通过前管1连接的把手6和通过该把手的操作确定行驶方向的前轮7。另外,在图中只示出了前轮7的轮圈8和轮胎9,省略了辐条。另外,在安装于前管1上的前框10的下面,安装有成为后述电动机等的电源的电池11,该电池11使用24伏的镍镉电池。上述电池11可装卸地容纳在电池盒内,充电时可卸下在室内充电。此外,在上述踏板5上安装有与踏板5一起转动的前链轮12,该前链轮12上挂设有链条13,通过链条13把前链轮12的旋转传递给在后轮14的图中未示出的车轴上设置的后链轮。成为驱动轮的后轮14由轮胎15、轮圈16、辐条(图中未示出)及用于驱动后轮14的驱动部17构成。如下所述,在该驱动部17中,内置有检测通过链条13传递的人力扭矩的扭矩检测部(扭矩传感器)、由电动机及减速机构构成的电动驱动部、以及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电路等,该微型计算机输入上述扭矩检测部的检测值,并将驱动信号输出给上述电动机,同时还安装有通过安装于上述把手6上的制动杠杆18的操作制动后轮14的制动装置19。如上所述,上述后轮14通过由踏板5、前链轮12、链条13、后链轮及变速器等组成的人力驱动部和由电动机及减速机构等组成的电动驱动部两个驱动部驱动,合并使用它们可以行驶。接着,根据图1~图6详细说明该电动协助自行车的驱动部17。在后轮14的车轴20上,在其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设置与普通自行车同样的内装式变速器21,该变速器21通过单向离合器(图中未示出)连接在后链轮22上,只用上述踏板5的单向转动进行动力传递,当踏板5反向转动时,向变速器21的动力传递被切断。内装式变速器21被以车轴20为中心构成后轮14轮毂的旋转壳体23覆盖,该旋转壳体23由两个部件组成,一个是旋转壳体23a,形成用于将辐条安装在外周上的两个环状轮圈24a、24b,另一个是旋转壳体23b,在多个位置用螺栓固定在上述环状轮圈24b上,使之盖住上述旋转壳体23a的开口部。在上述另一个旋转壳体23b的内侧,用螺栓固定有构成减速机构最末级的大齿轮25,使制动托架26在外侧分别形成与车轴20同心的圆形。在制动托架26上,通过螺钉或焊接等安装有朝向旋转壳体23b外侧形成了圆盘状立壁的旋转片27,在该旋转片27的内周设置有制动装置19,该制动装置19通过上述制动杠杆18的操作,沿外方向即沿上述旋转片27的内周滑动接触对旋转壳体23的旋转进行制动。该旋转片27和制动装置19被制动盖28覆盖。来自上述电池11的电源线或其它信号线等的软线29穿过制动盖28,插入将构成电动驱动部30的固定壳体31上的盖部31b的一部分切槽而形成的部分,并与安装在固定壳体31盖部31b内侧上的基板盒32内的控制基板33连接。固定壳体31用螺栓固定主体部31a和盖部31b而成,该主体部31a覆盖后述DC无刷电动机,该盖部31b上安装有内置上述控制基板33的基板盒32及构成减速机构的大皮带轮34等。主体部31a通过轴承35安装在变速器21的外周,盖部31b固定在向外侧突出的筒状部31c没有设置车轴20的变速器21的部分。控制基板33被基板盒32覆盖,并安装在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辅助动力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人力驱动车轮的人力驱动部及通过检测转子的磁极位置来控制定子的旋转磁场的电动机驱动所述车轮的电动驱动部,在覆盖所述电动机的壳体盖部内侧安装有用于配置控制基板的基板盒,在与该基板盒的所述转子相对的面上配备有检测所述转子磁极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良弘明友重一弘山口征史松本和久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