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4485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及汽车,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与所述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的底部且与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一体垂直连接的支架底板、所述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上设置有前悬置安装孔、所述支架底板上设置有变速器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与支架底板的过渡处的厚度大于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其它区域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及汽车的支架在整车Y向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刚度,模态提升明显,3WOT工况下车内某频率噪声共振峰值消失,满足NVH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指用于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中,动力总成悬置及支架是汽车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安装在动力总成与车身或副车架之间,其主要起到如下功能:支撑动力总成重量并确定动力总成位置;隔离发动机传递到车身的振动;承受动力总成输出的扭矩及动载荷;作为吸震器衰减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良好的悬置及支架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汽车NVH性能。 现有四点悬置系统中,前悬置支架局部(整车Y向)刚度不足,模态偏弱,导致3WOT工况下车内某频率噪声明显,主观评价不可接受,无法满足NVH性能要求。 尽管原始支架存在前悬置原始支架的加强特征:侧板厚度为4mm,且有翻边;侧板之间有加强板;侧板与支架底板之间有加强筋。但对于原始支架整体结构,侧板类似于悬臂梁结构,悬臂(伸出)距离过长,且厚度不足,造成支架两侧板垂直连线方向(整车Y向)刚度不足,模态偏弱,导致车内噪声无法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及汽车,解决前悬置支架结构刚度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与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的底部且与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一体垂直连接的支架底板、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上设置有前悬置安装孔、所述支架底板上设置有变速器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与支架底板的过渡处的厚度大于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其他区域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的除过渡处之外的其他区域的最小厚度为 Ilmm0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与所述支架底板的过渡处的厚度为20mmo 其中,所述支架底板的最大厚度为27mm。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侧板和第二支架侧板上均设有多个减重空腔。 [0011 ] 其中,所述支架底板设有多个减重空腔。 其中,所述前悬置支架为铸铝件。 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支架侧板为变截面结构,使得支架在整车Y向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刚度,模态提升明显,3WOT工况下车内某频率噪声共振峰值消失,因此,优化后的前悬置支架满足NVH性能要求;同时,两支架侧板及支架底板均设有多处减重空腔,对铸铝支架减重,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悬置支架结构的前侧视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悬置支架结构的后侧视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0 一前悬置优化支架,11 一前悬置安装孔,121 一第一支架侧板,122-第二支架侧板,13 —支架底板,141、142 —减重空腔,15 —变速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解决前悬置支架局部(整车Y向)刚度不足,模态偏弱,导致3WOT工况下车内某频率噪声明显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与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的底部且与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 —体垂直连接的支架底板13,在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上设置有前悬置安装孔11,支架底板13上设置有变速器安装孔15,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与支架底板13的过渡处的厚度大于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的其他区域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与所述支架底板13的过渡处的厚度为20mm,其中,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的除过渡之外的其他区域的最小厚度为11mm,支架底板13的最大厚度为27mm。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悬置支架10为铸铝件。上述结构使得前悬置支架10在整车Y向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刚度,模态提升明显,3WOT工况下车内某频率噪声共振峰值消失,满足了 NVH性能要求。 优化地,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前悬置支架10的第一支架侧板121、第二支架侧板122和支架底板13均设有多处减重空腔141、142,该结构相比原始冲压钢支架,铸铝支架减重约为28 %,降低了成本。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 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整车Y向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刚度,模态提升明显,3WOT工况下车内某频率噪声共振峰值消失,满足NVH性能要求;同时,两支架侧板121、122及支架底板13均设有多处减重空腔141、142,相比原始冲压钢支架,对铸铝支架减重,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与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的底部且与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一体垂直连接的支架底板(13)、所述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上设置有前悬置安装孔(11)、所述支架底板(13)上设置有变速器安装孔(15),所述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与支架底板(13)的过渡处的厚度大于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其他区域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与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的底部且与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 —体垂直连接的支架底板(13)、所述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上设置有前悬置安装孔(11)、所述支架底板(13)上设置有变速器安装孔(15),所述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与支架底板(13)的过渡处的厚度大于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其他区域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前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侧板(121)和第二支架侧板(122)的除过渡处之外的其他区域的最小厚度为11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浩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