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悬持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动力系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悬持组件。
技术介绍
内燃发动机-尤其是直列内燃发动机的振动主要是活塞在气缸内的上下往复运动引起的。相应地,内燃发动机的振动也主要表现为沿竖直方向的抖动。当这种抖动传递到客舱内时,会大幅增加成员可以听到的噪音和感受到的振动,严重影响车辆的NVH特性和驾乘体验。现有的发动机支撑结构主要通过减振胶垫等类似物来隔离发动机振动,使传递到客舱内的振动被最大程度地减少。然而,这种隔离方式的振动抑制效果非常有限,而且随着机动车的使用年限增加,减振胶垫会劣化甚至失效,从而导致对发动机振动和噪音的抑制效果日趋变差。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发动机支撑系统来有效抑制甚至消除内燃发动机的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发动机支撑系统无法有效抑制发动机振动的问题。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悬持组件。该悬持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到机动车的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一内侧弹性构件,所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到机动车的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一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二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二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三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四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四外侧弹性构件和第四内侧弹性构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一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到机动车的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一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一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二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二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三外侧弹性构件和第三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四滑轨也固定到所述车架上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四外侧弹性构件和第四内侧弹性构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一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二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三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所述第四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中并且介于所述第四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之间并抵靠这两个弹性构件;以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三滑块上,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活动连接到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并且其第二端活动连接到所述第四滑块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在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在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的连接点是对置的,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在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在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的连接点是对置的,其中所述第一滑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滑轨的中心线平行或共线并且所述第二滑轨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滑轨的中心线平行或共线,使得所述内燃发动机被所述悬持组件悬挂在所述车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四外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弹簧或橡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三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并且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四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并且所述第一外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二外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外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四外侧弹性构件的刚度相等,并且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的刚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内侧弹性构件、所述第三内侧弹性构件和所述第四内侧弹性构件的弹力或刚度设置成,使得当所述内燃发动机被所述悬持组件悬挂在所述车架上时,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2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内燃发动机的上部之间的活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之间的活动连接都是球头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内燃发动机的本体的顶部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球窝,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球头分别相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球窝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也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的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奕,柴保明,孔江生,刘振生,卢彦群,贾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