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悬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357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悬置总成,包括两端分别与车架纵梁的底面固连的前悬置横梁、前悬置软垫、设置有前悬置支架连接孔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前发动机安装孔的前悬置支架、设置有用于定位后悬置软垫的后悬置软垫定位部的后悬置安装架、后悬置软垫和包括定位端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后发动机安装孔的后悬置支架,后悬置安装架安装在车架纵梁的上翼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总成的前悬置支架安装在前悬置横梁上,后悬置支架安装在车架纵梁的上翼面上,均在可视范围内,维修时只需将发动机微吊起即可,而且,前悬置横梁的布置位置使得发动机与悬置总成的连接点并不全在发动机的边角上,有利于将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分散减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悬置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置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悬置总成可起到对发动机限位、支撑和隔振的作用。如图1所示,现有的发动机悬置总成包括前悬置连接支架1'、前悬置支撑支架2'、后悬置连接支架3'和后悬置支撑支架4',上述前悬置连接支架1'、前悬置支撑支架2'、后悬置连接支架3'和后悬置支撑支架4'均包括两个,其中,两个前悬置连接支架1'对称地设置在汽车车架纵梁5'的底面上,两个后悬置连接支架3'对称地设置在汽车车架纵梁5'的底面上,前悬置支撑支架2'与前悬置连接支架1'相连接,后悬置支撑支架4'与后悬置连接支架3'相连接,发动机安装在前悬置支撑支架2'和后悬置支撑支架4'上。这种结构的发动机悬置总成由于布置在汽车车架纵梁5'的底面上,位于车架内侧,维修时需要将发动机高高吊起才能维修或更换,维修不方便,而且发动机悬置总成与发动机的四个边角相连接,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无法有效分散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维修方便,可有效分散减弱发动机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的发动机悬置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总成包括前悬置横梁、前悬置软垫、前悬置支架、后悬置安装架、后悬置软垫和后悬置支架,所述后悬置安装架、后悬置软垫和后悬置支架均包括两个;其中,所述前悬置横梁的两端分别与车架纵梁的底面固连,所述前悬置支架上设置有前悬置支架连接孔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前发动机安装孔,所述前悬置支架通过所述前悬置支架连接孔与所述前悬置横梁相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前悬置软垫;所述后悬置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后悬置软垫的后悬置软垫定位部,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定位端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后发动机安装孔,所述后悬置支架通过所述定位端与所述后悬置软垫相连接,两个所述后悬置安装架分别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的上翼面上。优选地,所述前悬置横梁为U型槽结构,所述前悬置横梁的底壁的两端与所述车架纵梁的底面固连,所述前悬置横梁邻近发动机的侧壁与所述前悬置支架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前悬置软垫包括前软垫主体、前套筒、前垫圈和双头螺柱,所述前套筒设置在所述前软垫主体中,所述前垫圈位于所述前软垫主体邻近所述前悬置支架的一端,所述双头螺柱与所述前套筒螺纹配合。优选地,所述前悬置支架包括底板和安装板,所述前悬置支架连接孔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前发动机安装孔位于所述安装板上。更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连,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固连,而且,所述前悬置支架连接孔为腰形孔。优选地,所述后悬置安装架包括盖板、U型槽结构的后底座、后固定板和定位板,所述后底座的底壁与所述车架纵梁的上翼面相连接,所述后固定板与所述后底座的两侧壁固连,且所述后固定板的形状与所述后悬置软垫的外形相适配,所述定位板固定在所述后固定板中;所述后悬置软垫位于所述后固定板中且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后悬置软垫的一端相抵,所述盖板与所述后悬置软垫相贴合并与所述后固定板相连接,以将所述后悬置软垫固定在所述后固定板中。更优选地,所述后悬置软垫包括圆柱状的后软垫主体和后套筒,所述后套筒设置在所述后软垫主体中,所述后软垫主体的端面与所述定位板相抵。更优选地,所述后悬置支架的定位端与所述后套筒螺纹配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总成的前悬置支架安装在前悬置横梁上,后悬置支架安装在车架纵梁的上翼面上,均在可视范围内,维修时只需将发动机微吊起即可,而且,前悬置横梁的布置位置使得发动机与悬置总成的连接点并不全在发动机的边角上,有利于将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分散减弱。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发动机悬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悬置总成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悬置总成的前悬置软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悬置总成的前悬置支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悬置总成的后悬置安装支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悬置总成的后悬置软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悬置总成的后悬置支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如下:前悬置连接支架-1',前悬置支撑支架-2',后悬置连接支架-3',后悬置支撑支架-4',车架纵梁-5',前悬置横梁-1,前悬置软垫-2,前软垫主体-21,前套筒-22,前垫圈-23,双头螺柱-24,前悬置支架-3,底板-31,前悬置支架连接孔-310,安装板-32,前发动安装孔-320,支撑板-33,后悬置安装架-4,盖板-41,后底座-42,后固定板-43,定位板-44,后悬置软垫-5,后软垫主体-51,后套筒-52,后悬置支架-6,定位端-61,后发动机安装孔-62,车架纵梁-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2至图7中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总成,包括前悬置横梁1、前悬置软垫2、前悬置支架3、后悬置安装架4、后悬置软垫5和后悬置支架6,所述后悬置安装架4、后悬置软垫5和后悬置支架6均包括两个;其中,所述前悬置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车架纵梁7的底面固连,所述前悬置支架3上设置有前悬置支架连接孔310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前发动机安装孔320,所述前悬置支架3通过所述前悬置支架连接孔310与所述前悬置横梁1相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前悬置软垫2,上述固连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上述前悬置软垫2为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前悬置软垫2的一端与前悬置横梁1相抵,另一端与前悬置支架3相抵,以起到减振的作用;所述后悬置安装架4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后悬置软垫5的后悬置软垫定位部,所述后悬置支架6包括定位端61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后发动机安装孔62,所述后悬置支架6通过所述定位端61与所述后悬置软垫5相连接,两个所述后悬置安装架4分别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7的上翼面上,当然,两个后悬置支架6也是对称设置,上述后悬置软垫定位部可通过孔等结构实现,只要是能将后悬置软垫5定位在后悬置安装架4上的结构均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悬置总成的前悬置支架6安装在前悬置横梁1上,后悬置支架6安装在车架纵梁7的上翼面上,均在可视范围内,维修时只需将发动机微吊起即可,而且,前悬置横梁1的布置位置使得发动机与悬置总成的连接点并不全在发动机的边角上,有利于将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分散减弱。为了更好地起到减振的作用,所述前悬置横梁1为U型槽结构,所述前悬置横梁1的底壁的两端与所述车架纵梁7的底面固连,所述前悬置横梁1邻近发动机的侧壁与所述前悬置支架3相连接。为了在起到减振作用的同时还能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前悬置软垫2包括前软垫主体21、前套筒22、前垫圈23和双头螺柱24,所述前套筒22设置在所述前软垫主体21中,所述前垫圈23位于所述前软垫主体21邻近所述前悬置支架3的一端,所述双头螺柱24与所述前套筒22螺纹配合,通过螺母与双头螺栓24的配合即可安装前悬置软垫2,上述前软垫主体21的材质优选地可为橡胶,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悬置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悬置横梁、前悬置软垫、前悬置支架、后悬置安装架、后悬置软垫和后悬置支架,所述后悬置安装架、后悬置软垫和后悬置支架均包括两个;其中,所述前悬置横梁的两端分别与车架纵梁的底面固连,所述前悬置支架上设置有前悬置支架连接孔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前发动机安装孔,所述前悬置支架通过所述前悬置支架连接孔与所述前悬置横梁相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前悬置软垫;所述后悬置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后悬置软垫的后悬置软垫定位部,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定位端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后发动机安装孔,所述后悬置支架通过所述定位端与所述后悬置软垫相连接,两个所述后悬置安装架分别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的上翼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悬置横梁、前悬置软垫、前悬置支架、后悬置安装架、后悬置软垫和后悬置支架,所述后悬置安装架、后悬置软垫和后悬置支架均包括两个;其中,所述前悬置横梁的两端分别与车架纵梁的底面固连,所述前悬置支架上设置有前悬置支架连接孔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前发动机安装孔,所述前悬置支架通过所述前悬置支架连接孔与所述前悬置横梁相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前悬置软垫;所述后悬置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后悬置软垫的后悬置软垫定位部,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定位端和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后发动机安装孔,所述后悬置支架通过所述定位端与所述后悬置软垫相连接,两个所述后悬置安装架分别对称地安装在所述车架纵梁的上翼面上;所述后悬置安装架包括盖板、U型槽结构的后底座、后固定板和定位板,所述后底座的底壁与所述车架纵梁的上翼面相连接,所述后固定板与所述后底座的两侧壁固连,且所述后固定板的形状与所述后悬置软垫的外形相适配,所述定位板固定在所述后固定板中;所述后悬置软垫位于所述后固定板中且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后悬置软垫的一端相抵,所述盖板与所述后悬置软垫相贴合并与所述后固定板相连接,以将所述后悬置软垫固定在所述后固定板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少龙吴永峰黄海岭陈传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