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及其控制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8503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的控制臂,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所述第一槽形件的背部平面与所述第二槽形件的背部平面紧贴,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一端对应设置有具有环壁的、且用于与安装衬套配合的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另一端,两者间的间隙从安装孔端至其相对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当与转向节头部的宽度值相等后,间隙距离保持恒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汽车悬架控制臂,其主体包括两个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槽形件,两者的背部平面固定连接,因此在结构上对称,实现了汽车悬架的左右件通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控制臂的汽车悬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的控制臂,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所述第一槽形件的背部平面与所述第二槽形件的背部平面紧贴,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一端对应设置有具有环壁的、且用于与安装衬套配合的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另一端,两者间的间隙从安装孔端至其相对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当与转向节头部的宽度值相等后,间隙距离保持恒定。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汽车悬架控制臂,其主体包括两个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槽形件,两者的背部平面固定连接,因此在结构上对称,实现了汽车悬架的左右件通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控制臂的汽车悬架。【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悬架及其控制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的控制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控制臂的汽车悬架。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机械产业的发展,作为其三大支柱之一的汽车产业如今已逐渐成熟。众所周知,汽车整车包括多个系统,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以行驶系为例,汽车行驶系统主要包括悬架、车架、车轮及车桥。其中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而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重要的导向和传力元件,一般通过球铰或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连接在一起,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和力矩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照一定轨迹运动。 目前,汽车悬架控制臂主要以冲压焊接件和铸造件为主。但是为控制成本,普通轿车控制臂使用铸造件的情况较少,使用冲压焊接件较多。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悬架控制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所示悬架控制臂的俯视图。 在现有技术中,控制臂一般包括主体I和安装衬套2。为了保证控制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通常从控制臂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取:料厚、力学特性等两方面入手。其中主体I的结构设计相对比较复杂,结构特征多,而且所用模具相对复杂。虽然控制臂的刚度和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但是控制臂的主体由于自身结构复杂,不能在汽车的左右两边悬架上同时使用,因此需要在汽车的左右两边悬架上使用结构不同的控制臂,增加了汽车悬架的开发成本、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悬架的控制臂,通过自身对称的结构设计,使得汽车在左右两边的悬架上可以使用同一个控制臂,节省了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控制臂的汽车悬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悬架的控制臂,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所述第一槽形件的背部平面与所述第二槽形件的背部平面紧贴,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一端对应设置有具有环壁的、且用于与安装衬套配合的安装孔;在所述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另一端,两者间的间隙从安装孔端至其相对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当与转向节头部的安装宽度值匹配后,间隙距离保持恒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形件与所述第二槽形件均为冲压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形件的背部平面与所述第二槽形件的背部平面焊接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形件和所述第二槽形件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形件和所述第二槽形件的开叉端位置处均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形件和所述第二槽形件的开叉端末尾处均设置有使控制臂安装螺栓通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开叉端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衬套的安装芯轴上设置有用于标记控制臂安装方向的标记缺□。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悬架,包括架体和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控制臂,其中,所述控制臂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臂。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悬架的控制臂,主要包括主体等,其中主体包括形状构造完全相同的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由于是槽形件,所以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都具有凹面和平面,而一般在工程上,凹面为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正面,而平面为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背面。其中,第一槽形件的背部平面和第二槽形件的背部平面紧贴在一起,并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由于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形状相同,且通过背部平面固定成型,因此控制臂主体在整体形状上是对称的。所以该控制臂可以在汽车的左右两边的悬架上同时使用,减少了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同时,为了实现控制臂的固有功能,与汽车悬架上的其余零部件配合使用,在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安装孔,该安装孔是为了与安装衬套配合而存在的,而为了衬托起安装衬套,在安装孔的周围设置有环壁;另外,为了与转向节配合,在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的另一端,即安装孔端的相对端,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且当与转向节头部的安装宽度值匹配后,间隙距离保持恒定。在结构上看,即主体在该相对端处开叉,而该开叉口的恒定距离就给转向节的安装提供了预留空间。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悬架的控制臂,通过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形件和第二槽形件对称固定连接成型,在实现悬架控制臂固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汽车悬架的左右控制臂通用性,因此在汽车的左右两侧悬架上只需使用同一种悬架,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悬架控制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悬架控制臂的俯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第一槽形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第一槽形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2中: 主体一 I,安装衬套一 2。 图3—图 4 中: 主体一 I,第一槽形件一 101,第二槽形件一 102,安装衬套一2,安装孔一3,环壁一301,通孔一 6。 图 5—6 中: 主体一 I,第一槽形件一 101,第二槽形件一 102,减重孔一 4,加强筋一 5。 图7 中: 主体一 I,加强板一7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汽车悬架的控制臂主要包括主体I。其中,主体I包括第一槽形件101和第二槽形件102。由于第一槽形件101和第二槽形件102呈凹槽形状,所以第一槽形件101和第二槽形件102的正面为凹槽状,而第一槽形件101和第二槽形件102的背面为普通平面。据此,在本实施中,第一槽形件10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悬架的控制臂,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形件(101)和第二槽形件(102),所述第一槽形件(101)的背部平面与所述第二槽形件(102)的背部平面紧贴,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槽形件(101)和第二槽形件(102)的一端对应设置有具有环壁(301)的、且用于与安装衬套(2)配合的安装孔(3);在所述第一槽形件(101)和第二槽形件(102)的另一端,两者间的间隙从安装孔端至其相对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当与转向节头部的安装宽度值匹配后,间隙距离保持恒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波李岩和徐铄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