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驱动系统及线束连接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3753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6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驱动系统及线束连接结构。线束连接结构适用于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对接过程中的电路连接,线束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线束、接插件和定位组件;连接线束设置在第一对接件的内部,连接线束的末端设置线束接头;接插件设置在第二对接件背离第一对接件一侧,线束接头能够穿过第二对接件上的安装孔和接插件装配,接插件装配线束接头后能够固定于第二对接件的安装孔;定位组件用来连接固定至第一对接件的内部,同时能够将线束接头固定,以便将线束接头自安装孔顶出至第二对接件背离第一对接件一侧,和接插件装配固定。本申请提供的线束连接结构提高了线束接头和接插件装配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驱动系统及线束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增程器设计中,接插件和线束接头一般为一一对应,如果线束接头和接插件布置在同侧箱体上,线束接头首先穿过接插件的安装孔,和接插件连接,然后将接插件安装在安装孔内,整个装配过程可以在该箱体部装过程中完成,可以轻松实现。

2、但如果接插件和线束接头分别布置在两个箱体上,接插件和线束接头的连接,以及接插件安装在箱体上的步骤,需要在两个箱体的合箱过程中完成,合箱之后,工人难以通过接插件的安装孔从箱体内将线束接头取出和接插件连接,存在装配困难。如果存在多个线束接头需要连接在一个接插件上,通过接插件安装孔将线束接头从合箱的箱体内取出的难度更大,使得线束接头和接插件装配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线束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接头和接插件装配困难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系统;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线束连接结构,适用于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对接过程中的电路连接,包括:

4、连接线束,设于第一对接件的内部,连接线束的末端设置线束接头;

5、接插件,设于第二对接件背离第一对接件的一侧,用于和穿过第二对接件的安装孔的线束接头装配,且接插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二对接件的安装孔;

6、定位组件,用于连接第一对接件和固定线束接头,以在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对接过程中将线束接头自安装孔顶出至第二对接件背离第一对接件的一侧。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对接过程也即二者合箱封闭第一对接件的内部时,定位组件能够将线束接头从第二对接件的安装孔顶出,避免线束接头被封闭在第一对接件的内部造成线束接头取出困难的问题,将线束接头从定位组件上取下和接插件装配连接后将接插件固定于第二对接件的安装孔即可,提高了接插件和线束接头装配的便利性和装配连接效率。

8、进一步,定位组件包括:

9、杆体,用于连接第一对接件;

10、定位件,连接于杆体背离第一对接件的一端,定位件设有容置和固定线束接头的定位槽。

1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杆体及定位件的设置方便定位组件通过杆体相对第一对接件插接固定,定位件设置定位槽的结构提高了线束接头固定和拆除的可靠性及便利性。

12、进一步,定位槽背离杆体的一端敞口设置,定位槽内设有面向定位槽的敞口端的接头限位面。

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定位槽敞口端的设置使得线束接头能够部分伸出定位槽,也即定位槽的长度不必大于线束接头,提高线束接头相对定位槽装卡固定和取出的便利性,接头限位面的设置对线束接头进行抵接限位,保证线束接头固定的可靠性;上述设置同时实现了定位件的小型化,方便定位件穿出安装孔。

14、进一步,定位槽设有槽底和与槽底相对的槽口,槽口的两侧设置相向延伸的限位挡片。

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槽口两侧的限位挡片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线束接头固定的可靠性,避免线束接头从定位槽的槽口脱落,使得线束接头只能通过定位槽的敞口端插入或取出。

16、进一步,杆体开设线束槽,线束槽与定位槽连通。

1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杆体的线束槽的开设及线束槽与定位槽连通的设置能够对连接线束进行有效固定,避免连接线束缠绕影响定位件及线束接头穿出第二对接件的安装孔。

18、进一步,线束槽包括沿杆体的轴向延伸的轴向段和与轴向段呈角度延伸设置的延伸段。

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轴向段和延伸段方便将连接线束固定于杆体,避免连接线束缠绕,提高连接线束固定的可靠性。

20、进一步,线束槽的深度小于等于连接线束的直径。

2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既能够对连接线束进行固定,同时又方便线束接头和接插件装配后将定位组件和连接线束分离,进而将定位组件从安装孔取出。

22、进一步,定位组件与第一对接件可拆卸连接。

2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在完成线束接头和接插件的装配后将定位组件从安装孔取出,再将接插件固定于第二对接件的安装孔,实现定位组件的重复使用。

24、一种驱动系统,包括发电机、发动机、电动机、电源模块和上述任一项的线束连接结构,发电机和发动机传动连接,发电机和电源模块之间设置线束连接结构,和/或,电动机和电源模块之间设置线束连接结构。

25、一种汽车,应用上述驱动系统。

2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27、(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合箱对接前将定位组件一端固定于第一对接件,将连接线束的线束接头固定于定位组件远离第一对接件的一端即可,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合箱对接过程中即可实现定位组件将线束接头顶出安装孔至第二对接件背离第一对接件的一侧;(2)显著提高了线束接头和接插件装配的便利性,定位组件能够将线束接头顶出安装孔,避免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合箱对接过程中将线束接头封闭在第一对接件的内部,线束接头取出困难的问题,装配工人将线束接头从定位组件上取下即能和接插件完成装配,装配完成后将接插件固定于安装孔即可,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连接结构,适用于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对接过程中的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背离所述杆体的一端敞口设置,所述定位槽内设有面向所述定位槽的敞口端的接头限位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设有槽底和与所述槽底相对的槽口,所述槽口的两侧设置相向延伸的限位挡片。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开设线束槽,所述线束槽与所述定位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槽包括沿所述杆体的轴向延伸的轴向段和与所述轴向段呈角度延伸设置的延伸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槽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连接线束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与第一对接件可拆卸连接。

9.一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机、发动机、电动机、电源模块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和所述电源模块之间设置所述线束连接结构,和/或,所述电动机和所述电源模块之间设置所述线束连接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连接结构,适用于第一对接件和第二对接件对接过程中的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背离所述杆体的一端敞口设置,所述定位槽内设有面向所述定位槽的敞口端的接头限位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设有槽底和与所述槽底相对的槽口,所述槽口的两侧设置相向延伸的限位挡片。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开设线束槽,所述线束槽与所述定位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智琳王锐李久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