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1537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5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所述拖曳臂结构包括拖曳臂本体,所述拖曳臂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车身或是车架的连接衬套结构,所述连接衬套结构包括外套,所述连接衬套结构还包括内衬套,所述内衬套位于所述外套的内孔中且与所述外套同心设置,所述外套的内壁和内衬套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层,所述外套、橡胶层和内衬套上设置有连通的若干穿孔,所述穿孔中设置有止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拖曳臂的衬套轴向窜出的技术问题。

Trailing arm structure of electric vehicle rear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ag arm structure for electric automobile rear frame, the trailing arm trailing arm structure comprises a body, wherein the drag arm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 is used to connect the vehicle body or bushing structure frame,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n outer bushing, the bush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also includes inner liner. The inner hole of the inner sleeve is positioned in the sleeve and the outer sleeve is arranged in concentric, betwee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wall and the inner liner j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rubber layer, wherein the coat, rubber layer and the inner lin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communicated, the perforations are arranged in a stop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axial running out of the bush of the towing arm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架,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车架一般位于车身的底部,用于对整个车身起支撑作用,其有多根梁组成,车架的结构需要根据车身的结构以及车子的整体性能进行设计,而且车架上会由多根拖曳臂伸出与车身连接,拖曳臂一般采用衬套与车身连接,现有技术中的拖曳臂上的衬套经常会出现轴向窜出的情况,而且其由于磨损,衬套的使用寿命不长,有可能在磨损的过程中出现断裂的现象,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拖曳臂会对车架的整体刚性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拖曳臂的衬套轴向窜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所述拖曳臂结构包括拖曳臂本体,所述拖曳臂本体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车身或是车架的连接衬套结构,所述连接衬套结构包括外套,所述连接衬套结构还包括内衬套,所述内衬套位于所述外套的内孔中且与所述外套同心设置,所述外套的内壁和内衬套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层,所述外套、橡胶层和内衬套上设置有连通的若干穿孔,所述穿孔中设置有止动组件。优选的,所述止动组件包括柱状的止动柱,所述止动柱的后部位于所述外套上的穿孔中,所述止动柱的中部位于所述橡胶层上的穿孔中,所述止动柱的前端位于所述内衬套的穿孔中。优选的,所述止动柱的前端设置有球形收容窝,所述球形收容窝中设置有球体且所述球体可以转动地安装在球形收容窝中,所述球体的最前端穿过内衬套上的穿孔位于所述内衬套的内孔中,所述止动柱的前部还设置有顶端与球形收容窝连通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中设置有弹簧,所述球形收容窝设置有转动轴瓦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收容槽的底面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转动轴瓦部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轴瓦部的内弧面与球体的弧面相互配合,所述外套的穿孔中且位于所述止动柱的后侧设置有堵头。优选的,所述连接衬套结构包括第一衬套结构、第二衬套结构和第三衬套结构,所述拖曳臂本体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衬套结构和第三衬套结构,所述第二衬套结构安装在所述拖曳臂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衬套结构和第三衬套结构之间靠近所述第三衬套结构的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衬套结构和第三衬套结构分别固定在所述拖曳臂本体的两端端部,所述第二衬套结构固定在所述拖曳臂本体的上部。优选的,所述拖曳臂本体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曳臂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转部,所述翻转部呈直条状,所述拖曳臂本体的下表面为弧形。优选的,所述拖曳臂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应力传感器和第二应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应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衬套结构和第二衬套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应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衬套结构和第三衬套结构之间。优选的,所述拖曳臂本体上设置有走线支架。优选的,所述走线支架包括板状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正多边形的线孔,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供导线放入的线入口,所述线入口与线孔相连通。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拖曳臂的衬套轴向窜出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G-G向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衬套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M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拖曳臂本体;2、连接衬套结构;3、第一应力传感器;4、第二应力传感器;11、翻转部;21、第一衬套结构;22、第二衬套结构;23、第三衬套结构;24、外套;25、橡胶层;26、内衬套;51、支架本体;52、线孔;53、线入口;200、止动组件;201、止动柱;202、堵头;203、球体;204、转动轴瓦部;205、弹簧;206、收容槽;207、球形收容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5所示为本技术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的实施例,所述拖曳臂结构包括拖曳臂本体1,所述拖曳臂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车身或是车架的连接衬套结构2,所述连接衬套结构2包括外套24,所述连接衬套结构2还包括内衬套26,所述内衬套26位于所述外套24的内孔中且与所述外套24同心设置,所述外套24的内壁和内衬套26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层25,所述外套24、橡胶层25和内衬套26上设置有连通的若干穿孔,所述穿孔中设置有止动组件200。本实施例中,止动组件200穿过内衬套26、外套24、橡胶层25,因此可以防止内衬套26的轴向窜动。止动组件200包括柱状的止动柱201,所述止动柱201的后部位于所述外套24上的穿孔中,所述止动柱201的中部位于所述橡胶层25上的穿孔中,所述止动柱201的前端位于所述内衬套26的穿孔中。止动柱201的前端设置有球形收容窝207,所述球形收容窝207中设置有球体203且所述球体203可以转动地安装在球形收容窝207中,所述球体203的最前端穿过内衬套26上的穿孔位于所述内衬套26的内孔中,所述止动柱201的前部还设置有顶端与球形收容窝207连通的收容槽206,所述收容槽206中设置有弹簧205,所述球形收容窝207设置有转动轴瓦部204,所述弹簧205的一端与所述收容槽206的底面连接,所述弹簧205的另一端与转动轴瓦部204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轴瓦部204的内弧面与球体203的弧面相互配合,所述外套24的穿孔中且位于所述止动柱201的后侧设置有堵头202。本实施例中,止动柱201不仅可以防止内衬套26的轴向窜动,而且在安装的时候,铰接轴部穿过内衬套26中,在安装完成之后,球体203在弹簧205的作用下与铰接轴部接触,在车身振动的过程中,其可以将铰接轴与内衬套26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可以降低摩擦系数提高其整个衬套的使用寿命,而橡胶层25可使得内衬套26和外套24之间具有缓冲带,降低车体在振动过程中彼此的冲击。连接衬套结构2包括第一衬套结构21、第二衬套结构22和第三衬套结构23,所述拖曳臂本体1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衬套结构21和第三衬套结构23,所述第二衬套结构22安装在所述拖曳臂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衬套结构21和第三衬套结构23之间靠近所述第三衬套结构23的位置。第一衬套结构21和第三衬套结构23分别固定在所述拖曳臂本体1的两端端部,所述第二衬套结构22固定在所述拖曳臂本体1的上部。本实施例中,第三衬套结构23和第二衬套结构22与车架连接,第三衬套结构23和第二衬套结构22的中心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二衬套结构22的中心高于第三衬套结构23,而第一衬套结构21则与车身连接,该第一衬套结构21、第二衬套结构22和第三衬套结构23的安装位置使得其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刚性,在变形的时候也具有较好的弹力回缩,使得整个车架更加稳定,同时,在车身晃动的时候还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拖曳臂本体1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曳臂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翻转部11,所述翻转部11呈直条状,所述拖曳臂本体1的下表面为弧形,翻转部11可以提高拖曳臂本体1的强度而拖曳臂本体1的下表面为弧形可以使得其具有更好的刚性。拖曳臂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应力传感器3和第二应力传感器4,所述第一应力传感器3位于所述第一衬套结构21和第二衬套结构22之间,所述第二应力传感器4位于所述第二衬套结构22和第三衬套结构2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所述拖曳臂结构包括拖曳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臂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车身或是车架的连接衬套结构(2),所述连接衬套结构(2)包括外套(24),所述连接衬套结构(2)还包括内衬套(26),所述内衬套(26)位于所述外套(24)的内孔中且与所述外套(24)同心设置,所述外套(24)的内壁和内衬套(26)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层(25),所述外套(24)、橡胶层(25)和内衬套(26)上设置有连通的若干穿孔,所述穿孔中设置有止动组件(2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所述拖曳臂结构包括拖曳臂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曳臂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车身或是车架的连接衬套结构(2),所述连接衬套结构(2)包括外套(24),所述连接衬套结构(2)还包括内衬套(26),所述内衬套(26)位于所述外套(24)的内孔中且与所述外套(24)同心设置,所述外套(24)的内壁和内衬套(26)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橡胶层(25),所述外套(24)、橡胶层(25)和内衬套(26)上设置有连通的若干穿孔,所述穿孔中设置有止动组件(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组件(200)包括柱状的止动柱(201),所述止动柱(201)的后部位于所述外套(24)上的穿孔中,所述止动柱(201)的中部位于所述橡胶层(25)上的穿孔中,所述止动柱(201)的前端位于所述内衬套(26)的穿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后车架的拖曳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柱(201)的前端设置有球形收容窝(207),所述球形收容窝(207)中设置有球体(203)且所述球体(203)可以转动地安装在球形收容窝(207)中,所述球体(203)的最前端穿过内衬套(26)上的穿孔位于所述内衬套(26)的内孔中,所述止动柱(201)的前部还设置有顶端与球形收容窝(207)连通的收容槽(206),所述收容槽(206)中设置有弹簧(205),所述球形收容窝(207)设置有转动轴瓦部(204),所述弹簧(205)的一端与所述收容槽(206)的底面连接,所述弹簧(205)的另一端与转动轴瓦部(204)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轴瓦部(204)的内弧面与球体(203)的弧面相互配合,所述外套(24)的穿孔中且位于所述止动柱(201)的后侧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红梁承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优适捷传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