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V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795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DV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在其前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托架,在中部间隔设置有转向器总成安装支座和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导套,在其前部两侧内腔中分别设置有左、右连接凸台,副车架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加强杆,左、右加强杆分别自副车架本体的后部两侧向前中部倾斜延伸,在左、右加强杆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左、右支撑台,左、右加强杆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左、右后支撑柱和左、右前支撑柱与副车架本体的上、下板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设置在副车架本体内腔的左、右加强杆主要起到加强梁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副车架的强度,因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抗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CDV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在其前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右托架,在中部间隔设置有转向器总成安装支座和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导套,在其前部两侧内腔中分别设置有左、右连接凸台,副车架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加强杆,左、右加强杆分别自副车架本体的后部两侧向前中部倾斜延伸,在左、右加强杆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左、右支撑台,左、右加强杆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左、右后支撑柱和左、右前支撑柱与副车架本体的上、下板连为一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设置在副车架本体内腔的左、右加强杆主要起到加强梁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副车架的强度,因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抗扭能力。【专利说明】CDV副车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发动机后悬置、转向器总成及悬架系统的CDV副车架。
技术介绍
⑶V (Car Derived Van)副车架为承载式车身车型底盘的最大结构件,其上需装配转向器总成、左右摆臂、横向稳定杆和发动机后悬置总成等底盘功能件,进而构成底盘模块。所以副车架不仅需要满足各零部件的装配要求,而且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在各种工况下输入不同载荷时,不至于发生塑性变形或者破损等故障,并通过提高底盘的整体性和扎实感,间接提升整车的操控稳定性。通常的副车架是由钢板冲压而成的上体和下体通过焊接构成的内部为空腔的架体构件。根据材料力学的常识可知,这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弯强度十分有限,尤其在CDV车型中,由于承载式车身的自重较大,同时车辆在颠簸的路况环境下行驶时,采用此类结构的副车架更加凸显出传统结构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且抗弯强度大的CDV副车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技术所述的CDV副车架,包括由上板和下板焊接而成的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左右车身的左托架和右托架,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中部间隔设置有转向器总成安装支座和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导套,在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部两侧内腔中分别设置有装配左、右摆臂的左、右连接凸台,所述副车架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加强杆,所述左、右加强杆分别自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后部两侧向前中部倾斜延伸,在所述左、右加强杆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左、右支撑台,所述左、右加强杆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左、右后支撑柱和左、右前支撑柱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上板和下板连为一体。 为减轻重量且保证其强度,所述左、右加强杆为S形结构的管杆状构件。 为便于加工同时还能获得最为理想的承载和抗弯能力,所述左、右加强杆的中部截面为圆环状结构,其前后两端的截面为椭圆状结构。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在副车架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加强杆,左、右加强杆主要起到加强梁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副车架的强度,因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抗扭能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板向右侧翻转后(去掉下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CDV副车架,包括由上板和下板焊接而成的副车架本体1,副车架本体I的前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左右车身的左托架2和右托架3,副车架本体I的中部间隔设置有转向器总成安装支座4和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导套5,在副车架本体I的前部两侧内腔中分别设置有装配左、右摆臂的左连接凸台6和右连接凸台7,为提高整个副车架本体的强度,在副车架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加强杆8和右加强杆9,左加强杆8自副车架本体I的后部左侧向前中部倾斜延伸,右加强杆9自副车架本体I的后部右侧向前中部倾斜延伸,在左加强杆8的中部设置有左支撑台10,在右加强杆9的中部设置有右支撑台11,左加强杆8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左后支撑柱12和左前支撑柱13与副车架本体I的上板和下板连为一体,右加强杆9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右后支撑柱14和右前支撑柱15与副车架本体I的上板和下板连为一体。 为减轻重量且保证其强度,左加强杆8和右加强杆9均为S形结构的管杆状构件;为方便加工同时还能获得最为理想的承载和抗弯能力,左加强杆8和右加强杆9的中部截面为圆环状结构,其前后两端的截面为椭圆状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CDV副车架,包括由上板和下板焊接而成的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左右车身的左托架和右托架,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中部间隔设置有转向器总成安装支座和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导套,在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部两侧内腔中分别设置有装配左、右摆臂的左、右连接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加强杆,所述左、右加强杆分别自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后部两侧向前中部倾斜延伸,在所述左、右加强杆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左、右支撑台,所述左、右加强杆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左、右后支撑柱和左、右前支撑柱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上板和下板连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DV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加强杆为S形结构的管杆状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DV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加强杆的中部截面为圆环状结构,其前后两端的截面为椭圆状结构。【文档编号】B62D21/11GK203996437SQ201420364648【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专利技术者】胡松峰, 孙延伟, 吴向杰, 李建强, 李要刚, 王玉惠, 李敢, 赵红宇, 孙利平, 侯军海, 魏军克 申请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CDV副车架,包括由上板和下板焊接而成的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左右车身的左托架和右托架,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中部间隔设置有转向器总成安装支座和发动机后悬置安装导套,在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前部两侧内腔中分别设置有装配左、右摆臂的左、右连接凸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左、右加强杆,所述左、右加强杆分别自所述副车架本体的后部两侧向前中部倾斜延伸,在所述左、右加强杆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左、右支撑台,所述左、右加强杆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左、右后支撑柱和左、右前支撑柱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上板和下板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峰孙延伟吴向杰李建强李要刚王玉惠李敢赵红宇孙利平侯军海魏军克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